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4360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1 1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夹具,在一块体上加工形成具预定间距的一钢性部件及一活动部件,头端处形成有一可供所欲夹持的杆件伸入钢性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夹口,于块体相对于夹口的另端设有至少一连接于钢性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弹性元件;以及,块体在其相对于夹口内侧位置一体加工形成一垂直连接于钢性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第一链带,以及在第一链带与活动部件连接处一体加工形成有一水平连接至钢性部件的第二链带。从而可在第一链带及第二链带的作用下构成活动部件与钢性部件连接,且限制活动部件以第一链带及第二链带的连接处为支点摆动,进而获致相对较为稳定、可靠的动作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夹具,特别是指一种可用以对杆件产生精细定位夹持效果的夹具。
技术介绍
按,微细切削技术的发展主要仰赖于微细切削刀具技术的支撑;原则上,适用于微细切削的刀具应必须至少具备:局部特征尺度微小、切削刃锋利、表面质量好、强度高、刚性好,以及耐磨性好等特性,且其对于自身的尺寸精度及准确度要求亦相对较高。因此,在对微细切削刀具的本体进行加工、研磨过程中,尤须确实将其本体夹制、固定,以避免因为微细切削刀具的本体走位而影响其尺寸精度。又,为了维持微细切削刀具的加工产能,用以固定类似杆件的夹具,最好具有动作迅速、准确的优点。目前此类杆件通常利用夹持套筒加以夹持固定于工作头上,传统夹持套筒多具有三个被连接且可将其向后拉的爪件,藉由后拉的动作逐渐缩小爪的圆锥形外表面而使圆形杆件被筒夹本体的内圆锥面所紧扣。类似现有的夹持套筒,普遍存在不易准确轴向定位,在爪件开阖过程中容易造成所夹持的杆件位移,以及在爪件开阖过程中容易造成元件磨耗等缺点。又,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200639006号专利文献即揭露一种克服现有夹持套筒的缺点的夹持筒夹,以期让工件得以在极高的精密度的下被定位的夹具套筒。如图1所示,该夹具套筒的主体,为一成形单一件的具有一纵轴及含该轴的对称平面的筒夹本体10,该筒夹本体10一体被细分成平行该轴以及单独经由一垂直对称平面的弹性可变形壁13相互连接的两个部分,该其中一部分形成一刚性支架11以及另一部分形成藉由该壁的弯曲而移动的活动元件12。该钢性元件11与该活动元件12在相对于整个筒夹本体11的头端处形成有一供置入杆件的夹口14,在其弹性可变形壁13相对于形成夹口14的另端则设有一连接于钢性元件11与该活动元件12之间的弹片15,由弹片15于其所配置的部位常态将钢性元件11及活动元件12朝相反的方向推顶,使活动元件12相对于形成夹口14的一端朝钢性元件11压靠,使达到将杆件20夹固的目的,以及可在其弹性可变形壁13相对于形成夹口14的另端施以一令活动元件12朝钢性元件11方向压迫的作用力,使活动元件12相对于形成夹口14的一端朝与钢性元件11相反的方向位移,进而释放对杆件20的夹持作用。上揭中国台湾专利公开第200639006号专利文献所揭露的夹具套筒,藉由整个弹性可变形壁13的弯曲变形作用,而产生令活动元件12相对于形成夹口14的一端朝钢性元件11压靠,或令活动元件12相对于形成夹口14的一端朝与钢性元件11相反的方向位移的摆动效果,但在活动元件12摆动的过程中,活动元件12摆动的支点会随其摆动程度的不同而落在整个弹性可变形壁13的不同部位,使得活动元件12所产生的摆动效果极不稳定,以致于大幅降低夹具套筒的可靠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即在提供一种动作较为稳定、可靠的夹具。为达上揭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夹具,在一块体上加工形成具预定间距的一钢性部件及一活动部件,该块体的头端处形成有一可供所欲夹持的杆件伸入钢性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夹口,于块体相对于夹口的另端设有至少一连接于钢性部件与活动部件的间的弹性元件,由该弹性元件常态提供一令活动部件位于夹口的一端朝钢性部件压靠的作用力;其中,该块体在相对于夹口内侧位置一体加工形成一垂直连接于钢性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第一链带,以及在第一链带与活动部件连接处一体加工形成有一水平连接至钢性部件的第二链带。利用上述结构特征,本专利技术的夹具,于使用时,可在块体相对于夹口的另端施以一将活动部件朝钢性部件方向压迫的外力,使活动部件位于夹口的一端朝与钢性部件相反的方向位移,以产生让夹口张开的动作效果,且在去除外力作用时,则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令活动部件位于夹口的一端朝钢性部件压靠,以产生让夹口闭阖的动作效果,同时将置入夹口的杆件夹持固定;尤其,活动部件皆以第一链带及第二链带的连接处为支点摆动,可有效掌控及规划活动部件的动作路径及模式,进而获致相对较为稳定、可靠的动作效果。依据上述结构特征,所述块体在活动部件对应于钢性部件的边缘一体加工形成一供与第一链带及第二链带相连接的凸块。所述块体在夹口处一体加工形成一透过一第三链带与活动部件连接的压抵部。所述夹具在活动部件上设有一限位孔,另在钢性部件上设有一对应伸入限位孔且常态与限位孔保持预定间距的限位梢。所述夹具在块体相对于夹口内侧位置处,设有一伸入夹口与第一链带之间的挡件。所述夹具在活动部件上设有一限位孔,另在钢性部件上设有一对应伸入限位孔且常态与限位孔保持预定间距的限位梢;另在块体相对于夹口内侧位置处,设有一伸入夹口与第一链带之间的挡件;以及,该块体在夹口处一体加工形成一透过一第三链带与活动部件连接的压抵部。所述挡件为一螺设于钢性部件上的凸轮杆。所述夹具在块体相对于夹口的另端,设有两个分别对应配置于块体两侧的弹性元件,各弹性元件为两端分别与活动部件及钢性部件连接的C形环。上述夹具在活动部件及钢性部件上分别穿设一供安装C型环的轴梢。所述夹具在块体相对于夹口的另端,加工形成一位于活动部件及钢性部件之间的容置空间,在钢性部件处设有一对应伸入容置空间的穿杆,该至少一弹性元件为一设于该容置空间且被套置于穿杆上的盘型弹簧。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的夹具除可对所欲夹持的杆件产生较为精细的定位效果之外,亦藉由第一链带及第二链带的设计,有效掌控及规划活动部件的动作路径及模式,进而获致相对较为稳定、可靠的动作效果;以及,尚可藉由凸块构成活动部件与第一链带及第二链带的连接,大幅提升整体夹具的结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现有夹具套筒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夹具外观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夹具侧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夹具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夹具结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夹具外观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夹具结构剖视图。图号说明:先前技术10筒夹本体11钢性元件1112活动元件13弹性可变形壁14夹口15弹片20杆件本专利技术30块体31钢性部件32活动部件321压抵部322限位孔33夹口341第一链带342第二链带343第三链带35凸块36容置空间40弹性元件51限位梢52挡件53轴梢54穿杆。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配合参照图2至图5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夹具相关结构示意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夹具,基本上在一块体30上加工形成具预定间距的一钢性部件31及一活动部件32,该块体30的头端处形成有一可供所欲夹持的杆件20伸入钢性部件31与活动部件32之间的夹口33,于块体30相对于夹口33的另端设有至少一连接于钢性部件31与活动部件31之间的弹性元件40,由该弹性元件40常态提供一令活动部件32位于夹口33的一端朝钢性部件331压靠的作用力。本专利技术的重点在于:该块体3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在一块体上加工形成具预定间距的一钢性部件及一活动部件,该块体的头端处形成有一可供所欲夹持的杆件伸入钢性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夹口,于块体相对于夹口的另端设有至少一连接于钢性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弹性元件,由该弹性元件常态提供一令活动部件位于夹口的一端朝钢性部件压靠的作用力;其中,该块体在相对于夹口内侧位置一体加工形成一垂直连接于钢性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第一链带,以及在第一链带与活动部件连接处一体加工形成有一水平连接至钢性部件的第二链带,第一链带及第二链带构成活动部件与钢性部件相连接,以及让活动部件可在第一链带及第二链带的作用下,以第一链带及第二链带的连接处为支点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在一块体上加工形成具预定间距的一钢性部件及一活动部件,该块体的头端处形成有一可供所欲夹持的杆件伸入钢性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夹口,于块体相对于夹口的另端设有至少一连接于钢性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弹性元件,由该弹性元件常态提供一令活动部件位于夹口的一端朝钢性部件压靠的作用力;其中,
该块体在相对于夹口内侧位置一体加工形成一垂直连接于钢性部件与活动部件之间的第一链带,以及在第一链带与活动部件连接处一体加工形成有一水平连接至钢性部件的第二链带,第一链带及第二链带构成活动部件与钢性部件相连接,以及让活动部件可在第一链带及第二链带的作用下,以第一链带及第二链带的连接处为支点摆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块体在活动部件对应于钢性部件的边缘一体加工形成一供与第一链带及第二链带相连接的凸块。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块体在夹口处一体加工形成一透过一第三链带与活动部件连接的压抵部。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该夹具在活动部件上设有一限位孔,另在钢性部件上设有一对应伸入限位孔且常态与限位孔保持预定间距的限位梢。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肇源
申请(专利权)人:创研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