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解决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锁死的方法,通过将上方的两个偏心辊的圆心上移和下方的两个偏心辊的圆心下移,扩大八个偏心辊之间的间距,使它们相互分离。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快速解锁且无破坏性、操作简便的有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辊系解锁方法,具体是一种快速解决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锁死的方法。
技术介绍
整体式森吉米尔二十辊轧机辊系复杂、开口度小,仅为6.36mm,具有多种辊缝调节机构,它们分别是压下机构、侧偏心机构、轧制线标高调节机构、辊形调节机构(ASU和一中间调节机构),随着轧机装备水平的提高,这些执行机构为液压驱动,其中压下和辊形调节机构为高压系统,可以在轧机带负载时调整,而侧偏心和轧制线标高调节系统为低压系统,只能在无负载的情况下实现其功能。在实际生产中,由于侧偏心编码器或轧制线标高位置传感器数值错误、操作工操作不当等原因,极易导致辊系锁死,也就是压下全部打开后,仍然有轧制力,无法抽辊,而此时侧偏心和轧制线标高无法动作。目前,主要通过几种方法来解决此问题。第一种是在安全范围内,适当增加侧偏心液压马达压力,但此方法效果甚微,因为根据辊系受力分析,偏心辊受力最大。第二种是在安全范围内,适当增加轧制线标高液压压力,但此方法同样有局限性,该机构的辊缝调节能力为6.35mm,范围小,当辊系锁死严重时,该方法无效,在前两种方法无效的情况下,最后采用破坏性的方法(氧割等)将工作辊抽出,但该方法对轧辊伤害大,且处理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快速解锁且无破坏性、操作简便的快速解决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锁死方法。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快速解决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锁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中呈环形布置的八个偏心辊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定义为A辊、B辊、C辊、D辊、E辊、F辊、G辊、H辊,其中B辊、C辊位于上方;D辊、E辊位于右侧;F辊、G辊位于下方;H辊、A辊位于左侧,F辊、G辊的齿条数比其余偏心辊多两个,所述B辊、C辊之间设有与B辊和C辊相啮合的压下齿条,所述F辊、G辊之间设有与F辊、G辊相啮合的压上齿条;2)提高驱动压下齿条的油缸液压压力,使压下齿条向下运动,此时B辊和C辊被压下齿条带动旋转,其圆心向上移动,直至B辊和C辊的圆心移动至最上端后停止;3)提高驱动压上齿条的油缸液压压力,使压上齿条向上运动,此时F辊和G辊被压下齿条带动旋转,其圆心向下移动,直至F辊和G辊的圆心移动至最下端后停止;4)拆除压下齿条,将驱动压下齿条的油缸液压压力打至关闭位置;5)重新装上压下齿条,重新启动驱动压上齿条的油缸并提高液压压力,压下齿条再次向上运动;6)由于F辊、G辊的齿条数比其余偏心辊多两个,因此随着压下齿条的再次向上运动,F辊和G辊的圆心可以多向下移动一段距离;7)上方B辊和C辊的圆心向上移动,下方F辊和G辊的圆心向下移动,使A辊、B辊、C辊、D辊、E辊、F辊、G辊、H辊的间距扩大,相互分离。本专利技术通过将B辊和C辊的圆心向上移动,下方F辊和G辊的圆心向下移动,使A辊、B辊、C辊、D辊、E辊、F辊、G辊、H辊的间距扩大,相互分离。既降低了辊系损伤,避免了破坏性切割轧辊造成的工作辊无谓报废,同时大大缩短了故障处理时间,极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和轧机生产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辊系解锁后结构示意图;图中:压下齿条1、压上齿条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快速解决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锁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中呈环形布置的八个偏心辊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定义为A辊、B辊、C辊、D辊、E辊、F辊、G辊、H辊,其中B辊、C辊位于上方;D辊、E辊位于右侧;F辊、G辊位于下方;H辊、A辊位于左侧,F辊、G辊的齿条数比其余偏心辊多两个,所述B辊、C辊之间设有与B辊和C辊相啮合的压下齿条1,所述F辊、G辊之间设有与F辊、G辊相啮合的压上齿条2;2)提高驱动压下齿条1的油缸液压压力,使压下齿条1向下运动,此时B辊和C辊被压下齿条1带动旋转,其圆心向上移动,直至B辊和C辊的圆心移动至最上端后停止;3)提高驱动压上齿条2的油缸液压压力,使压上齿条2向上运动,此时F辊和G辊被压下齿条1带动旋转,其圆心向下移动,直至F辊和G辊的圆心移动至最下端后停止;4)拆除压下齿条1,将驱动压下齿条1的油缸液压压力打至关闭位置;5)重新装上压下齿条1,重新启动驱动压上齿条2的油缸并提高液压压力,压下齿条1再次向上运动;6)由于F辊、G辊的齿条数比其余偏心辊多两个,因此随着压下齿条1的再次向上运动,F辊和G辊的圆心可以多向下移动一段距离;7)上方B辊和C辊的圆心向上移动,下方F辊和G辊的圆心向下移动,使A辊、B辊、C辊、D辊、E辊、F辊、G辊、H辊的间距扩大,相互分离。一种改进的F、G辊扇形齿轮,较原设计靠近油缸端方向增加了2个啮合齿数,扩大齿轮转动行程,F辊鞍座中心坐标为(149.225,-400.05),轧辊中心坐标为(154.724,-403.225),起始角度为-30°,结束角度为44.12°,G辊鞍座中心坐标为(-149.225,-400.05),轧辊中心坐标为(-154.724,-403.225),起始角度为210°,结束角度为135.88°,之前F、G辊扇形齿轮有11个角度为74.12°.本次改进考虑到F、G辊轴承表面不能相撞,故引入约束条件,即达到最大行程后,两辊中心横坐标绝对值之和必须大于两辊最大半径之和,且只有在靠近油缸端才能增加辊缝调节能力。具体计算如下:已知最大支撑辊轴承外径为300.02mm,偏心距为6.35mm。考虑约束条件下的限制角度为arcsin(300.02/2-149.225)/6.35=arcsin(0.123622)=0.123939°故可增大的最大角度为90°--起始角度--限制角度≈59.87°也就是最多可增加8.885个齿,取整数8,在保证设备安全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设备能力,故所增加齿轮数≤8,本实施例选取增加齿轮数=2。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解决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锁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中呈环形布置的八个偏心辊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定义为A辊、B辊、C辊、D辊、E辊、F辊、G辊、H辊,其中B辊、C辊位于上方;D辊、E辊位于右侧;F辊、G辊位于下方;H辊、A辊位于左侧,F辊、G辊的齿条数比其余偏心辊多两个,所述B辊、C辊之间设有与B辊和C辊相啮合的压下齿条(1),所述F辊、G辊之间设有与F辊、G辊相啮合的压上齿条(2);2)提高驱动压下齿条(1)的油缸液压压力,使压下齿条(1)向下运动,此时B辊和C辊被压下齿条(1)带动旋转,其圆心向上移动,直至B辊和C辊的圆心移动至最上端后停止;3)提高驱动压上齿条(2)的油缸液压压力,使压上齿条(2)向上运动,此时F辊和G辊被压下齿条(1)带动旋转,其圆心向下移动,直至F辊和G辊的圆心移动至最下端后停止;4)拆除压下齿条(1),将驱动压下齿条(1)的油缸液压压力打至关闭位置;5)重新装上压下齿条(1),重新启动驱动压上齿条(2)的油缸并提高液压压力,压下齿条(1)再次向上运动;6)由于F辊、G辊的齿条数比其余偏心辊多两个,因此随着压下齿条(1)的再次向上运动,F辊和G辊的圆心可以多向下移动一段距离;7)上方B辊和C辊的圆心向上移动,下方F辊和G辊的圆心向下移动,使A辊、B辊、C辊、D辊、E辊、F辊、G辊、H辊的间距扩大,相互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解决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锁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步骤:
1)将整体式廿辊轧机辊系中呈环形布置的八个偏心辊沿顺时针
方向依次定义为A辊、B辊、C辊、D辊、E辊、F辊、G辊、H辊,
其中B辊、C辊位于上方;D辊、E辊位于右侧;F辊、G辊位于下
方;H辊、A辊位于左侧,F辊、G辊的齿条数比其余偏心辊多两个,
所述B辊、C辊之间设有与B辊和C辊相啮合的压下齿条(1),所
述F辊、G辊之间设有与F辊、G辊相啮合的压上齿条(2);
2)提高驱动压下齿条(1)的油缸液压压力,使压下齿条(1)
向下运动,此时B辊和C辊被压下齿条(1)带动旋转,其圆心向上
移动,直至B辊和C辊的圆心移动至最上端后停止;
3)提高驱动压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永章,艾昊,方胜年,桂斌,曾乐民,李达,董春明,阮春柳,文小芳,孙祥圣,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