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260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1 06: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其可以防止燃料配管和与其连结的连结部件的连结部在车辆碰撞时破损,且布置自由度高。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构成为具有:燃料配管(10),其一端与内燃机(2)连接,其另一端配置在与内燃机相比靠车室的位置;给料软管(11),其与燃料配管的另一端连结;以及保护部件(13),其保护使燃料配管和给料软管连结的连结单元(12),保护部件具有:安装在划定发动机室(1)的仪表板上部(6)上的基座部件(31)、和从内燃机侧覆盖连结单元的罩部件(32),罩部件具有引导部(32g、32h),当在车辆碰撞时内燃机向车室相对移动时,引导部伴随塑性变形而使连结单元朝避免被内燃机夹入的上方移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端与设置在发动机室内的内燃机连接、另一端配置在与内燃机相比靠车室的位置的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
技术介绍
燃料配管与设置在发动机室内的内燃机连接。设置在发动机室内的燃料配管大多为了使得在车辆碰撞时难以破损而相对于内燃机配置在车室侧、即在前置发动机车辆中配置在内燃机的后方。不过有时,在车辆碰撞时内燃机在发动机室内向车室侧移动。在将与燃料配管的上游端连接的控制阀等燃料供给系统部件相对于内燃机配置在车室侧的情况下,内燃机和燃料供给系统部件干扰,很有可能燃料供给系统部件破损。这样,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用于在将燃料供给系统部件配置在内燃机附近的情况下,避免因与内燃机的干扰引起的燃料供给系统部件的破损。在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中,在内燃机的罩部件处设置随着朝向内燃机在车辆碰撞时的移动方向而朝下方倾斜的倾斜面,使燃料供给系统部件的下表面位于与罩部件的倾斜面上的内燃机移动方向侧的前端相比靠上侧的位置,由此当内燃机移动时燃料供给系统部件在倾斜面上滑动并朝上方移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85228号公报然而,在存在不能在内燃机的罩部件上设置这样的倾斜面的情况时,不能应用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不能防止在车辆碰撞时燃料供给系统部件因与内燃机的接触而破损。并且,即使可以形成倾斜面,也存在相对于倾斜面在碰撞方向上配置燃料供给系统部件的制约,因而布置自由度变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背景而作成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在不能在内燃机的罩部件上形成倾斜面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燃料配管和与其连结的连结部件的连结部在车辆碰撞时破损、且布置自由度高的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侧面,上述课题是通过提供一种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来解决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具有:燃料配管(10),其一端与设置在发动机室(1)内的内燃机(2)连接,其另一端配置在与所述内燃机(2)相比靠车室的位置;连结部件(给料软管11),其与所述燃料配管(10)的另一端连结;以及保护部件(13),其保护所述燃料配管(10)和所述连结部件(11)的连结部(连结单元12),所述保护部件(13)具有:基座部(31),其安装在划定所述发动机室(1)的车身壁(仪表板上部6)上;和罩部(32),其从所述内燃机(2)侧覆盖所述连结部(12),所述罩部(32)具有引导部(32g、32h),当在车辆碰撞时所述内燃机(2)向所述车室相对移动时,所述引导部(32g、32h)使所述保护部件塑性变形而使所述连结部(12)朝避免被所述内燃机(2)夹入的退避方向(上方)移位。根据该结构,即使燃料配管和连结部件的连结部的强度弱,在车辆碰撞时连结部也由罩部保护,可以防止连结部的破损和从连结部的燃料泄漏。并且,由于罩部的引导部使连结部朝退避方向移位,因而对连结部的位置没有制约,布置自由度高。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侧面,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所述引导部具有所述退避方向(上方)侧的至少一部分越是靠该退避方向(上方)侧就越从所述车身壁(6)离开的倾斜壁(32g),并具有使所述罩部(32)中的与所述退避方向(上方)不同的一侧(下侧)的面弯曲而成的弯曲部(32h)。根据该结构,倾斜壁执行引导作用,可以可靠地使连结部移位。并且,可以通过弯曲部在车辆碰撞时使连结部顺利移位,并且可以获得在塑性变形时的移动余量。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侧面,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所述罩部(32)利用多个紧固部(B2、H3)固定在所述基座部(31)上,并且所述多个紧固部(B2、H3)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基座部(31)的安装在所述车身壁(6)上的安装部(B1、H1)设置在与所述退避方向(上方)不同的一侧(下侧)。根据该结构,可以防止罩部的翘起,并且在碰撞时,可以使罩部塑性变形而以相对于基座部的安装在车身壁上的安装部设置在与退避方向不同的一侧的紧固部为中心转动,可以使连结部朝退避方向的移位更顺利。并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侧面,可以采用这样的结构:所述基座部(31)具有支撑所述燃料配管(10)的支撑部(倾斜部31c),该支撑部(31c)相对于所述基座部(31)的安装在所述车身壁(6)上的安装部(B1、H1)配置在所述退避方向侧(上侧)。根据该结构,可以防止燃料配管因移位时的张力而破裂。这样,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即使在不能在内燃机的罩部上形成倾斜面的情况下也可以防止燃料配管和与其连结的连结部件的连结部在车辆碰撞时破损、且布置自由度高的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附图说明图1是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发动机室的俯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的侧视图。图3是图1中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图3所示的连结部件的主视图。图5是图1所示的保护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图1所示的保护部件的主视图。图7是图1所示的保护部件的左侧视图。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保护部件的车辆碰撞时的变形的说明图。图9是第2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10是图9所示的保护部件的主视图。图11是图9所示的保护部件的右侧视图。图12是示出图9所示的保护部件的车辆碰撞时的变形的说明图。标号说明1:发动机室;2:内燃机;6:仪表板上部(车身壁);10:燃料配管;11:送料软管(连结部件);12:连结单元(连结部);31:基座部件(基座部);31c:倾斜部(支撑部);32:罩部件(罩部);32g:倾斜壁(引导部);32h:弯曲部(引导部);B1:螺栓(安装部);B2:螺栓(紧固部);H1:螺栓贯穿孔(安装部);H2、H3:螺栓贯穿孔(紧固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这里,假定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在设置于车辆前部的发动机室1内设置有内燃机2的前置发动机车辆。在以下的说明中,以车辆的行进方向为基准设定前方和后方,以从前方观察车辆时的方向为基准设定左方和右方。“第1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图8,对第1实施方式的燃料配管10的保护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在发动机室1的靠右侧,在前后方向上大致中央的位置横置地设置有直列多气缸的内燃机2。在发动机室1内,在内燃机2的右方配置有空气滤清器3,从空气滤清器3向后方延伸的进气管4与内燃机2的后表面连接。在发动机室1的后方有车室,在发动机室1的前方设置有未图示的前保险杠。结合图2所示,发动机室1和车室由仪表板下部5区分。仪表板下部5的上部与在大致左右前后方向上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具有:燃料配管,其一端与设置在发动机室内的内燃机连接,其另一端配置在与所述内燃机相比靠车室的位置;连结部件,其与所述燃料配管的另一端连结;以及保护部件,其保护所述燃料配管和所述连结部件的连结部,所述保护部件具有:基座部,其安装在划定所述发动机室的车身壁上;和罩部,其从所述内燃机侧覆盖所述连结部,所述罩部具有引导部,当在车辆碰撞时所述内燃机向所述车室相对移动时,所述引导部使所述保护部件塑性变形而使所述连结部朝避免被所述内燃机夹入的退避方向移位。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0.15 JP 2013-2143521.一种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配管的保护构造具有:
燃料配管,其一端与设置在发动机室内的内燃机连接,其另一端配置在与所述内
燃机相比靠车室的位置;
连结部件,其与所述燃料配管的另一端连结;以及
保护部件,其保护所述燃料配管和所述连结部件的连结部,
所述保护部件具有:基座部,其安装在划定所述发动机室的车身壁上;和罩部,
其从所述内燃机侧覆盖所述连结部,
所述罩部具有引导部,当在车辆碰撞时所述内燃机向所述车室相对移动时,所述
引导部使所述保护部件塑性变形而使所述连结部朝避免被所述内燃机夹入的退避方
向移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木和也西岛英治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