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叉车吊具,其包括横梁、叉车铲套和吊具本体;所述叉车铲套设于所述横梁上,用于与叉车铲连接;所述吊具本体吊挂在所述横梁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吊具本体通过横梁与叉车铲套连接,叉车铲套与叉车铲连接,从而保证了叉车通过叉车铲套与吊具的配合使用,吊具本体与车身连接,从而使得叉车铲不与车身直接连接,从而避免了转运或挑装车身时叉车铲对车身和车身上的漆膜所造成损害,消除了叉车铲直接与车身接触造成的磕碰划伤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整车的一次下线合格率及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是涉及一种叉车吊具。
技术介绍
使用叉车直接加装叉车铲转运或挑装车身时,由于叉车铲与车身直接接触并在装配过程有拖拽过程,叉车加装的叉车铲与车身接触,造成了接触部位车身变形、车身部件的划伤、漆膜的划伤和损伤,只能通过后续人工调整及补漆处理,造成大量的人力及物力的浪费,同时漆面的电泳效果无法进行补救,后续车身补漆部位易产生生锈等质量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避免转运或挑装车身时叉车铲对车身和车身上的漆膜造成损害。(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叉车吊具,其包括横梁、叉车铲套和吊具本体;所述叉车铲套设于所述横梁上,用于与叉车铲连接;所述吊具本体吊挂在所述横梁上。进一步地,所述吊具本体为两个,分别为位于所述叉车铲套的两侧的第一吊具本体和第二吊具本体。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吊具本体和第二吊具本体分别通过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安装在所述横梁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之间设有连杆组件。进一步地,所述连杆组件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移动件和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件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与所述横梁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为方筒状,所述叉车铲套设于所述横梁的底部,所述连杆组件设于所述横梁的顶部,所述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设于所述横梁的内部。进一步地,所述横梁的顶部开有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所述第一移动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一滑槽移动,所述第二移动件能够沿着所述第二滑槽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吊具本体包括吊杆和吊钩,所述吊杆的上端与横梁连接,所述吊杆的下端与吊钩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吊杆为门式吊杆,其下部设有两个吊钩。进一步地,所述吊钩的吊挂面设有弹性胶块。进一步地,所述叉车铲套具有与叉车铲相匹配的卡槽。(三)有益效果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叉车吊具,将吊具本体通过横梁与叉车铲套连接,叉车铲套与叉车铲连接,从而保证了叉车通过叉车铲套与吊具的配合使用,吊具本体与车身连接,从而使得叉车铲不与车身直接连接,从而避免了转运或挑装车身时叉车铲对车身和车身上的漆膜所造成损害,消除了叉车铲直接与车身接触造成的磕碰划伤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整车的一次下线合格率及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叉车吊具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叉车吊具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B-B向右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吊具本体的主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吊具本体的侧视图。其中,10、横梁;11、第一滑槽;12、第二滑槽;13、上压板;14、下压板;15、前挡板;16、后挡板;17、左堵板;18、右堵板;20、叉车铲套;21、卡槽;31、第一吊具本体;32、第二吊具本体;33、吊杆;34、吊钩;35、弹性胶块;36、挂板;37、套筒;41、第一移动件;42、第二移动件;43、移动本体;44、第一轴承组件;44a、第一轴承组件的轴承;44b、第一轴承组件的转轴;45、第二轴承组件;45a、第二轴承组件的轴承;45b、第二轴承组件的转轴;46、销钉;50、连杆组件;51、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53、第三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顶”、“底”、“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叉车吊具,其包括横梁10、叉车铲套20和吊具本体,叉车铲套20设于横梁10上,用于与叉车铲连接,吊具本体吊挂在横梁10上,用于吊装车身或其它物品。本专利技术的叉车吊具将吊具本体通过横梁10与叉车铲套20连接,叉车铲套20与叉车铲连接,从而保证了叉车通过叉车铲套与吊具的配合使用,吊具本体与车身连接,从而使得叉车铲不与车身直接连接,从而避免了转运或挑装车身时叉车铲对车身和车身上的漆膜所造成损害。优选地,叉车铲套20具有与叉车铲相匹配的卡槽21,该卡槽21的开口朝下。叉车铲套20可设置多个,一般为两个。为了提高吊装工作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吊具本体设为两个,分别为位于叉车铲套20的两侧的第一吊具本体31和第二吊具本体32,两个吊具本体共同吊装一台车身。为了达到吊具本体支撑间距的调整,从而满足不同宽度车身的吊装,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第一吊具本体31和第二吊具本体32分别通过第一移动件41和第二移动件42安装在横梁10上。具体地,横梁10的内部可以看做一个导轨,结合图1和图3所示,该横梁10为由上压板13、下压板14、前挡板15、后挡板16、左堵板17和右堵板18围合而成的方筒状,上压板13、下压板14、前挡板15和后挡板16围合成该方筒状横梁的侧壁,其中,上压板13和下压板14构成该方筒状横梁的上、下侧壁,而前挡板15和后挡板16构成该方筒状横梁的前、后侧壁,而左堵板17和右堵板18用于封闭该方筒状横梁的两端,从而在横梁10的内部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且截面为方形的导轨。其中,第一移动件41可带动第一吊具本体31沿横梁10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移动件42可带动第二吊具本体32沿横梁10的长度方向移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移动件可以为轴承组件,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配合横梁10内封闭的且截面为方形的导轨结构,第一移动件41和第二移动件42设置了相应的结构,具体地,该移动件包括移动本体43、固定设于移动本体43前后两侧的第一轴承组件44以及固定设于移动本体43左右两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叉车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叉车铲套和吊具本体;所述叉车铲套设于所述横梁上,用于与叉车铲连接;所述吊具本体吊挂在所述横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叉车吊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叉车铲套和吊具本
体;所述叉车铲套设于所述横梁上,用于与叉车铲连接;所述吊具本
体吊挂在所述横梁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叉车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本体
为两个,分别为位于所述叉车铲套的两侧的第一吊具本体和第二吊具
本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叉车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吊具
本体和第二吊具本体分别通过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安装在所述
横梁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叉车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
件和第二移动件之间设有连杆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叉车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组件
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第
一移动件和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
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件铰接,所
述第二连杆的中部与所述横梁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健东,于建强,刘铁军,张兆芹,张自娟,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