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体的电池组搭载构造,其不损害车辆的乘客室或者行李厢的用车性而确保电池组的搭载量。通过在车体(1)的右地板(21R)的下方安装的电池底板(51)而保持在右地板(21R)的下方的电池组(54),配置在下述位置,即与由一对右座椅轨道(36R)、右前上座椅横梁(31R)以及右后上座椅横梁(34R)形成在右地板(21R)上的右地板上框架框(38R)的内侧重合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组的搭载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体的电池组的搭载构造。
技术介绍
近些年,推进使驱动源为发动机以及电动机的混合动力汽车,或者使驱动源为电动机的电动汽车的开发。在这些汽车中,为了利用电力使电动机动作,希望在车体上搭载较多的作为动力源的电池组。因此,在汽车中,例如在行李厢中搭载电池组。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05283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056395号公报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2/063393号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6-168600号公报相对于此,在不想减小行李厢的容量的情况下,如专利文献1至4,也考虑在车体地板的下侧搭载电池组。然而,如专利文献1至4,在车体地板的下侧搭载电池组的情况下,现实中,需要在车体的地板的下侧确保新的用于搭载电池组的空间。其结果,需要增高乘客室的地板面,而使车体的使用空间的高度减小。如上所述,即使将电池组搭载在行李厢内,或搭载在地板的下侧,结果也会减小乘客室或者行李厢的空间。并且,损害了乘客室或者行李厢的用车性。如上所述,在汽车等车辆中,要求不损害对乘客室或者行李厢的用车性并确保电池组的搭载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车体的电池组搭载构造,其具有:车体的地板;一对座椅轨道,其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可滑动地支撑乘客就座的座椅;前上座椅横梁,其在所述地板上方以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方式与所述地板接合,并将所述一对座椅轨道固定在所述地板上;后上座椅横梁,其在与所述前上座椅横梁相比为后方的位置,在所述地板上方以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地板接合,并将所述一对座椅轨道固定在所述地板上;以及电池底板,其安装在所述地板的下方,在其与所述地板之间保持车体的电池组,在所述地板的下方保持的所述车体的电池组,配置在与地板上框架框的内侧重合的位置,该地板上框架框是利用所述一对座椅轨道、所述前上座椅横梁以及所述后上座椅横梁而在所述地板上方形成的。也可以优选,所述地板具有在所述地板上框架框内向上凸出的隆起形状部,在所述地板的下方保持的所述车体的电池组,配置在利用所述隆起形状部而在所述地板的背面形成的凹部中。也可以优选,具有:前下座椅横梁,其在所述前上座椅横梁的下侧的位置,在所述地板下方以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地板接合;以及后下座椅横梁,其在所述后上座椅横梁的下侧的位置,在所述地板下方以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地板接合,所述电池底板安装于所述前下座椅横梁以及所述后下座椅横梁上。也可以优选,具有一对地板下框架,它们在所述地板下方以沿所述一对座椅轨道且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地板接合,所述一对地板下框架与所述前下座椅横梁以及所述后下座椅横梁一起,在所述地板下方形成地板下框架框,所述电池底板安装于所述地板下框架框上。也可以优选,所述电池底板具有沿整周与所述地板下框架框重叠的电池框架框,在所述地板下框架框以及所述电池框架框中,在它们的接合面处形成沿各个框架框的整周延伸的台阶。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电池组搭载在与由一对座椅轨道、前上座椅横梁以及后上座椅横梁形成的地板上框架框的内侧重合的位置。即,电池组搭载在座椅的下侧。因此,对于车体的乘客室或者行李厢,不会缩小乘客通常使用的空间,所以能够不损害其用车性并确保电池组的搭载量。此外,由于电池组配置在与地板上框架框的内侧重合的位置,所以能够将电池组搭载在从车体的外周或者地板的外周远离的位置。因此,即使在由于来自前后左右的碰撞而导致车体的外周或者地板的外周变形的情况下,也使电池组不易受该变形的影响。针对电池组能够确保高碰撞安全性。此外,由于电池组不是配置在地板的上侧,而是配置在下侧,所以将电池组隔离在车体的乘客室的外面而搭载。因此,即使电池组发生故障,也能够使乘客室的环境不易受影响。此外,能够实现车体的低重心化。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的车体以及驱动系统的示意性结构的说明图。图2是从斜下方观察图1的混合动力汽车的车体的局部斜视图。图3是表示在图2的车体的地板下可拆卸地安装的电池模块的斜视图。图4是在图3的电池模块中所使用的电池组的示意性侧视图。图5是表示将图3的电池模块安装到图2的车体上的状态的局部斜视图。图6是电池模块和车体的连接部分的示意性放大说明图。图7是从右面观察将电池模块安装在座椅下方的状态的示意性说明图。图8是从正面观察将电池模块安装在座椅下方的状态的示意性说明图。标号的说明1车体、21L左地板(地板)、21R右地板(地板)、26L左通道框架(地板下框架)、26R右通道框架(地板下框架)、27L左地板框架(地板下框架)、27R右地板框架(地板下框架)、31L左前上座椅横梁(前上座椅横梁)、31R右前上座椅横梁(前上座椅横梁)、32L左前下座椅横梁(前下座椅横梁)、32R右前下座椅横梁(前下座椅横梁)、34L左后上座椅横梁(后上座椅横梁)、34R右后上座椅横梁(后上座椅横梁)、35L左后下座椅横梁(后下座椅横梁)、35R右后下座椅横梁(后下座椅横梁)、36L左座椅轨道(座椅轨道)、36R右座椅轨道(座椅轨道)、37L左座椅(座椅)、37R右座椅(座椅)、38L左地板上框架框(地板上框架框)、38R右地板上框架框(地板上框架框)、39L左地板下框架框(地板下框架框)、39R右地板下框架框(地板下框架框)、40L左侧隆起形状部(隆起形状部)、40R右侧隆起形状部(隆起形状部)、51电池底板、52电池框架框、54电池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混合动力汽车的车体1以及驱动系统的示意性结构的说明图。图1的混合动力汽车具有车体1。在车体1中,划分出前室2、乘客室3以及行李厢4。在车体1的前室2中,配置前轮的车轴5、发动机6、内置电动机的变速器7。在乘客室3的地板下中央,配置沿车体1的前后方向延伸的驱动轴8。在行李厢4的下方,配置后差速箱9、后轮的车轴10。发动机6所产生的驱动力经过变速器7而传递至前轮的车轴5。从变速器7经过驱动轴8、后差速箱9传递至后轮的车轴10。通过发动机6的驱动力而驱动前轮以及后轮。此外,图1的混合动力汽车具有:电池模块11、逆变器12、在变速器7中内置的电动机13、以及CU(ControlUnit)14。电池模块11具有后述的图4所示的多个电池组54。逆变器12连接在电池模块11和电动机13之间。逆变器12对电池组54的蓄电电压进行变换并输出至电动机13。通过电动机13的驱动力而驱动前轮以及后轮。电动机13内置在变速器7中,对驱动轴8等进行旋转驱动。另外,电动机13可以不内置在变速器7中,独立于变速器7而单独设置,也可以与发动机6一体地设置。CU14与逆变器12连接。CU14对从逆变器12输出至电动机13的输出功率进行控制。此外,CU14与发动机6、变速器7连接。CU14在混合动力汽车中对发动机6的输出以及电动机13的输出进行控制。另外,如上述地,在将发动机6以及电动机13作为驱动源的混合动力汽车中,希望在车体1上大量搭载作为动力源的电池组54。在仅将电动机13作为驱动源的电动汽车中,也希望大量搭载电池组54。因此,在这些汽车中,为了搭载大量的电池组54,将电池模块11、逆变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体的电池组搭载构造,其具有:车体的地板;一对座椅轨道,其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可滑动地支撑乘客就座的座椅;前上座椅横梁,其在所述地板上方以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方式与所述地板接合,并将所述一对座椅轨道固定在所述地板上;后上座椅横梁,其在与所述前上座椅横梁相比为后方的位置,在所述地板上方以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地板接合,并将所述一对座椅轨道固定在所述地板上;以及电池底板,其安装在所述地板的下方,在其与所述地板之间保持车体的电池组,在所述地板的下方保持的所述车体的电池组,配置在与地板上框架框的内侧重合的位置,该地板上框架框是利用所述一对座椅轨道、所述前上座椅横梁以及所述后上座椅横梁而在所述地板上方形成的。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0.17 JP 2013-2161631.一种车体的电池组搭载构造,其具有:车体的地板;一对座椅轨道,其沿所述车体的前后方向可滑动地支撑乘客就座的座椅;地板上框架框,其利用前上座椅横梁以及后上座椅横梁而形成于所述地板的上方,该前上座椅横梁在所述地板上方以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地板接合而将所述一对座椅轨道固定在所述地板上,该后上座椅横梁在与所述前上座椅横梁相比为后方的位置,在所述地板上方以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地板接合而将所述一对座椅轨道固定在所述地板上;地板下框架框,其利用前下座椅横梁、后下座椅横梁以及一对地板下框架而以与所述地板上框架框重合的方式形成于所述地板的下方,该前下座椅横梁在所述前上座椅横梁的下侧的位置,在所述地板下方以沿所述车体的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与所述地板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成毛俊昭,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