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72227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30 06: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其即使因侧面碰撞等而从车辆的侧面作用有碰撞能量,也能够稳定地吸收碰撞能量而可靠地保护高压电气安装部件。框体(28)在与一对地板框架(14)之间具有空间(S)而配设且支承于一对地板框架(14),该框体(28)收容蓄电池(27)且具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框架构件(29)。框架构件(29)通过一端安装于框架构件(29)且另一端与地板框架(14)紧固连结的固定片(33)而支承于地板框架(14),固定片(33)具有弯曲部(33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底板下具备高压电气安装部件且以电动机为驱动力源而进行行驶的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以往,公开有一种蓄电池搭载结构,其在车辆碰撞时,使搭载的蓄电池相对于车辆向与冲击输入方向相同的方向相对地移动来吸收碰撞能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该蓄电池搭载结构中,在底板的上表面设置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延伸来提高车辆的刚性的横梁,且使将蓄电池与横梁螺栓紧固连结的长孔沿着与横梁相同的方向延伸,从而在车辆碰撞时,使蓄电池沿着横梁移动。即,使车辆刚性提高,且使蓄电池向冲击输入方向滑动来吸收碰撞能量,从而保护蓄电池。【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6-182099号公报【专利技术的概要】【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蓄电池搭载结构中,蓄电池通过穿过长孔的螺栓而固定于横梁,当因侧面碰撞等而作用有比螺栓的紧固连结力大的碰撞能量时,蓄电池克服紧固连结力而沿着横梁移动与长孔的长度对应的量来吸收碰撞能量。然而,碰撞能量的吸收程度依赖于螺栓的紧固连结力、蓄电池与横梁的接触部的摩擦力,而螺栓的紧固连结力或摩擦力难以管理成固定的大小,从而可能因作业者或气候的变动等而产生偏差。另外,因长期间的时效变化等而紧固连结力或摩擦力可能发生变化,存在改善的余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前述的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其即使因侧面碰撞等而从车辆的侧面作用有碰撞能量,也能够稳定地吸收碰撞能量而可靠地保护蓄电池等高压电气安装部件。【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涉及一种电动车辆(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电动车辆V),其具备配置在底板(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底板3)的下方的高压电气安装部件、对该高压电气安装部件进行收容的框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框体28)、对该框体进行支承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骨架构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地板框架14),所述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气安装部件包括蓄电池(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蓄电池27),所述框体具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框架构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框架构件 29),所述一对骨架构件在所述框架构件的车宽方向两侧具有空间(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空间S)而配设,所述框架构件通过一端安装于所述框架构件且另一端与所述骨架构件紧固连结的平板状的固定片(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固定片33)而支承于所述骨架构件,所述固定片具有弯曲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弯曲部33c)。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体中还收容有电气辅机部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DC-DC转换器41、ECU42),所述电气辅机部件在所述框体内配置在所述蓄电池的车宽方向一侧。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朝向所述骨架构件侧而向下延伸。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在第一?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比所述框架构件刚性低。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在第四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的向所述框架构件安装的安装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安装部33a)和向所述骨架构件紧固连结的紧固连结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紧固连结部33e)形成为截面L字状,所述安装部安装在所述框架构件的向所述骨架构件侧延伸的延伸设置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延伸设置部29b)上。本专利技术第六方面在第五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所述延伸设置部和所述固定片相连的加强片(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加强片34)形成闭空间(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闭空间SI),所述延伸设置部、所述固定片及所述加强片一体地接合。本专利技术第七方面在第一?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弯曲部上具有脆弱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贯通孔33i)。本专利技术第八方面在第一?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片的上方配设有当侧面碰撞时将所述高压电气安装部件向规定方向引导的导向构件,该导向构件是在所述一对骨架构件上架设的横梁(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三横梁13),且在与所述固定片不同的位置与所述骨架构件紧固连结。本专利技术第九方面在第八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一体形成在对所述高压电气安装部件进行覆盖的罩(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IPU罩4)上,在所述横梁上安装有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加强构件(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座椅支承构件16),所述一对加强构件的与所述横梁相反侧的端部与在所述底板的下方配设的其他横梁(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横梁11)紧固连结。本专利技术第十方面在第九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气安装部件配设在前座椅(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前座椅I)的下方,对所述前座椅进行支承的一对座椅轨道中,内方的座椅轨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轨道Ia)与所述加强构件和所述横梁紧固连结,外方的座椅轨道(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座椅轨道Ib)与所述底板紧固连结。【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通过使固定片在弯曲部发生变形,由此能够吸收侧面碰撞的碰撞能量而可靠地保护高压电气安装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不用另行设置电气辅机部件的保护机构,也能够对电气辅机部件进行保护,以免其受到碰撞的影响,从而能够抑制成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由于固定片朝向骨架构件侧而向下延伸,因此能够将侧面碰撞时的固定片的变形方向限制为规定的方向,能够使高压电气安装部件向侧方移动,从而能够有效利用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由于固定片比框架构件刚性低,因此碰撞时的变形被限定于固定片,能够防止框架构件的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方面,通过延伸设置部对固定片进行加强,由此能够提高固定片的强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方面,由于延伸设置部、固定片及加强片一体地接合,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闻固定片的强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七方面,由于在弯曲部上具有脆弱部,因此在碰撞时固定片的变形变得容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八方面,通过横梁,在碰撞时限制高压电气安装部件的向上方的移动而使其向侧方移动,且能够抑制骨架构件的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九方面,通过一对与横梁连结的加强构件,能够进一步抑制碰撞时的骨架构件的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十方面,通过经由了座椅轨道的座椅构件进行连结/加强,来抑制与碰撞时的变形相伴的加强构件的移动,从而能够进一步抑制骨架构件的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从左上侧观察本专利技术的电动车辆的车室而得到的主要部分立体图。图2是图1的I1-1I线向视剖视图。图3是收容在IPU壳体中的IPU的立体图。图4是框架构件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图5是表示通过固定片将框架构件固定于地板框架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a)是表示碰撞前的框架构件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6(b)是表示因碰撞而变形后的框架构件的安装状态的主要部分剖视图。【符号说明】I前座椅Ia座椅轨道(内方的座椅轨道)Ib座椅轨道(外方的座椅轨道)2骨架构件3 底板4 IPU 罩(罩)11第一横梁(骨架构件,其他横梁)12第二横梁(骨架构件)13第三横梁(骨架构件、导向构件)14地板框架(骨架构件)16座椅支承构件21 I当前第1页1 2 3&nb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车辆,其具备配置在底板的下方的高压电气安装部件、对该高压电气安装部件进行收容的框体、对该框体进行支承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骨架构件,所述电动车辆的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气安装部件包括蓄电池,所述框体具有沿着车宽方向延伸的框架构件,所述一对骨架构件在所述框架构件的车宽方向两侧具有空间而配设,所述框架构件通过一端安装于所述框架构件且另一端与所述骨架构件紧固连结的平板状的固定片而支承于所述骨架构件,所述固定片具有弯曲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杉崎彻哉桧垣智大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