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污泥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65297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15: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污泥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污泥厌氧反应器。所述装置包括厌氧反应器主体和设于厌氧反应器主体内底部的布泥装置、循环搅拌系统;布泥装置由中心进泥管、干管、弧形管、支管和穿孔配泥管组成;每根干管被与其相连通的弧形管和支管包围在相对独立的区域;这样可以避免因部分管路堵塞造成对整个布泥系统的影响。所述循环搅拌系统包括由进泥管、出泥管、连通管和中心进泥管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管路,当污泥浓度低于设定值时,可以使污泥在这样的一个通路中循环处理几次,恢复其浓度。该装置可以成功解决目前污泥厌氧反应器内污泥分布不均及管路堵塞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泥厌氧反应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污泥厌氧反应器。
技术介绍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理处置常用到污泥厌氧反应,污泥厌氧反应是利用兼氧菌和厌氧菌进行厌氧生化反应,分解污泥中有机质的一种污泥处理工艺。污泥厌氧反应可以同时实现污泥的减量和稳定化,而且通过延长厌氧反应时间,使其达到厌氧消化产甲烷的条件,随之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气被资源化利用。而污泥厌氧反应的效果,受厌氧反应器内布泥分布的影响,使污泥保持在均匀悬浮的状态是保证污泥氧反应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布泥装置来处理污泥,从而使污泥厌氧反应器中的污泥颗粒均匀悬浮。已报道的布泥装置通常采用中心进泥-环形配泥-穿孔布泥到的组合。但是这种布泥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管路堵塞,从而影响布泥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克服现有布泥装置容易出现管路堵塞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污泥厌氧反应器;该装置既可以将污泥均匀分布于厌氧反应器主体内,而且又不会出现管路堵塞现象。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污泥厌氧反应器,包括厌氧反应器主体、设于厌氧反应器主体内底部的布泥装置、循环搅拌系统;所述布泥装置由中心进泥管、干管、弧形管、支管和穿孔配泥管组成;每根干管的进泥端与中心进泥管连接,出泥端与2根弧形管连接,每根弧形管的出泥端与1根支管连接,支管另一端指向中心进泥管;每根支管上设有多个穿孔配泥管,通过穿孔配泥管上的布泥孔进行布泥;每根干管被与其相连通的弧形管和支管包围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所述循环搅拌系统包括通过提升泵与中心进泥管相连的进泥管、与厌氧反应器主体相连的出泥管,与中心进泥管相连设于厌氧反应器主体顶部的气体收集装置,和将进泥管、出泥管相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进泥管、出泥管和连通管上设有阀门;控制进泥管、出泥管和连通管上的阀门,可使进泥管、出泥管、连通管和中心进泥管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管路;所述提升泵既作为循环泵又作为进泥泵,本专利技术只需要一台泵即可实现进泥和循环搅拌的功能。当污泥浓度计显示厌氧反应器主体内的污泥浓度低于设定值,则自动关闭出泥阀门、进泥阀门,开启连通管上的阀门,使进、出泥管、连通管和中心管形成一个回路,提升泵抽取出泥管中的污泥,通过中心进泥管泵入厌氧反应器主体内,直至污泥浓度恢复到设定浓度范围。通过管路的设计和阀门的切换,使得进泥泵同时作为循环搅拌泵使用,节省了设备数量和购置费用。污泥厌氧反应器主体的顶部设置的气体收集装置,可以根据压力大小控制排空阀,保持气体收集装置内有适量的气体。当管路出现堵塞,利用鼓风机将气体收集装置内的气体通过布泥装置输送至污泥厌氧反应器主体内,形成气冲搅拌,疏通管路,有效地解决管路堵塞的问题,同时避免了使用空气时造成氧气的引入,从而影响反应器厌氧效果的问题。优选地,所述布泥装置由一根中心进泥管、4根干管、8根弧形管、8根支管和多根穿孔配泥管组成;4根干管被与其相连通的8根弧形管和8根支管包围在4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这样可以避免因部分管路堵塞造成对整个布泥系统的影响。优选地,每根支管上均匀设置4-12根穿孔配泥管。更优选地,每根支管上均匀设置6根穿孔配泥管。优选地,所述布泥孔的开孔方向为45°朝下。优选地,所述布泥孔的布泥面积约为0.8m2,并结合厌氧反应器的大小确定。所述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厌氧反应器主体内厌氧反应产生的气体,当气体再次输入厌氧反应器中进行气冲搅拌时,不会对厌氧反应造成不利影响。优选地,所述气体收集装置与中心进泥管之间设有鼓风机,当管路堵塞时,鼓风机将气体收集装置内的气体通过中心进泥管输送至厌氧反应器主体内,形成气冲搅拌,将管路和布泥孔上的堵塞物冲出,疏通管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中心进泥-弧形配泥-穿孔布泥的组合,布泥方式简单,同时利用进泥泵作为循环泵,设置污泥循环管路,节省了设备数量和购置费用,又能实现污泥厌氧反应器中泥水混合物的均匀分布,有效保持厌氧反应器中污泥颗粒均匀悬浮的物理状态,提高了厌氧反应效果;利用厌氧反应器产生的气体,进行气冲搅拌,消除管路堵塞问题的同时,又不对厌氧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中心进泥管;2.干管;3.弧形管;4.支管;5.穿孔配泥管;6.提升泵;7.污泥厌氧反应器主体;8,9,10,11,20,21.阀门;12.进泥管;13.出泥管;14.连通管;15.第一压力表;16.气体收集装置;17.第二压力表;18.排空阀门;19.鼓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以下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污泥厌氧反应器,包括厌氧反应器主体7、设于厌氧反应器主体内底部的布泥装置、循环搅拌系统。所述布泥装置的主体部分设置在污泥厌氧反应器内底部,由中心进泥管1、4根干管2、8根弧形管3、8根支管4及48根穿孔配泥管5组成。以直径10m的污泥厌氧反应器为例,每根干管2的进泥端与中心进泥管1连接,出泥端与2根弧形管3接,每根弧形管3的出泥端与1根支管4连接,支管4另一端指向中心进泥管1;每根支管4上设有6根穿孔配泥管5,通过穿孔配泥管5上的布泥孔进行布泥;每根干管2被与其相连通的弧形管3和支管4包围在相对独立的区域。中心进泥管上设置有提升泵6,48根穿孔配泥管5上共有96个开孔方向为45°朝下的布泥孔。所述循环搅拌系统包括通过提升泵6与中心进泥管1相连的进泥管12、与厌氧反应器相连的出泥管13,与中心进泥管1相连设于厌氧反应器顶部的气体收集装置16,和将进泥管12、出泥管13相连通的连通管14;所述进泥管12、出泥管13和连通管14上设有阀门8、10、11;控制进泥管、出泥管和连通管上的阀门,可使进泥管12、出泥管13、连通管14和中心进泥管1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管路。本专利技术的布泥过程为:提升泵6通过进泥管12抽取泥水混合物到中心进泥管1,中心进泥管1的污泥通过底部4根干管2均匀分配至8根弧形管3中,弧形管3中的污泥再均匀分配至8根支管4中,最终污泥被分配至穿孔配泥管5中,通过穿孔配泥管上的布泥孔进行布泥。如图2所示,进泥时,进泥阀门8开启,泥水混合物由进泥管12通过提升泵6抽入中心进泥管1,再通过布泥装置输送至污泥厌氧反应器。出泥管13设置在厌氧反应器上部(即罐体高度1/3至1/4处),自溢出泥。进泥管12和出泥管13之间设有连通管14,进泥管12、出泥管13和连通管14上均设有阀门8、10、11。所述循环搅拌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当厌氧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计显示的污泥浓度低于设定值,则自动关闭阀门8、11,开启连通管上的阀门10,使进泥管12、出泥管13和中心进泥管1形成一个回路,提升泵6抽取出泥管13中的污泥,通过中心进泥管1泵入污泥厌氧反应器,直至污泥浓度恢复到设定范围。图2中,气体收集装置16用于收集厌氧反应器内污泥厌氧反应所产生的气体,该装置上安装有第二压力表17和排空阀门18,当气体收集装置16内的压力达到设定的上限压力,则自动开启排空阀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污泥厌氧反应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厌氧反应器,包括厌氧反应器主体、设于厌氧反应器主体内底部的布泥装置、循环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泥装置由中心进泥管、干管、弧形管、支管和穿孔配泥管组成;每根干管的进泥端与中心进泥管连接,出泥端与2根弧形管连接,每根弧形管的出泥端与1根支管连接,支管另一端指向中心进泥管;每根支管上设有多个穿孔配泥管,通过穿孔配泥管上的布泥孔进行布泥;每根干管被与其相连通的弧形管和支管包围在相对独立的区域;所述循环搅拌系统包括通过提升泵与中心进泥管相连的进泥管、与厌氧反应器主体相连的出泥管,与中心进泥管相连设于厌氧反应器主体顶部的气体收集装置,和将进泥管、出泥管相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进泥管、出泥管和连通管上设有阀门;控制进泥管、出泥管和连通管上的阀门,可使进泥管、出泥管、连通管和中心进泥管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管路;所述提升泵既作为循环泵又作为进泥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泥厌氧反应器,包括厌氧反应器主体、设于厌氧反应器主体内底部的布泥装置、循环搅拌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泥装置由一根中心进泥管、4根干管、8根弧形管、8根支管和多根穿孔配泥管组成;每根干管的进泥端与中心进泥管连接,出泥端与2根弧形管连接,每根弧形管的出泥端与1根支管连接,支管另一端指向中心进泥管;每根支管上设有多个穿孔配泥管,通过穿孔配泥管上的布泥孔进行布泥;4根干管被与其相连通的8根弧形管和8根支管包围在4个相对独立的区域;所述循环搅拌系统包括通过提升泵与中心进泥管相连的进泥管、与厌氧反应器主体相连的出泥管,与中心进泥管相连设于厌氧反应器主体顶部的气体收集装置,和将进泥管、出泥管相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进泥管、出泥管和连通管上设有阀门;控制进泥管、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连鹏李苑彬郭五珍叶挺进林梅山陈莉莉陈建帆邓欢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