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用猕猴的饲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63304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13: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实验用猕猴的饲养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哺乳期、成长期、成年期中至少一个时期内饲喂猕猴含维生素E的主饲料;在成长期、成年期中至少一个时期内,每间隔1~2个月,持续5~7天在饲料中添加头孢噻肟或头孢三嗪或头孢他啶;及将幼猴在断奶期中单独饲养的方式,进一步提高饲养品质,能够及时发现并管理猕猴的健康状况,提高了猕猴幼猴的成活率,幼猴生长、发育正常,四肢灵活,体格健壮;并且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猕猴感染细菌性痢疾的概率和风险,保证了猕猴与工作人员的共同健康。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规范化实验动物的饲养标准,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用猕猴的饲养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实验用猕猴的饲养方法。
技术介绍
猕猴(Macacamulatta)属于灵长目(Primates)猴科(Eereopithecidae)猕猴属(Macaca)动物,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物种。猕猴作为与人类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的物种,非人灵长类(NonhumanPrimates,NHP)与人类的遗传物质有95%以上的同源性,并在组织结构、免疫、生理和代谢等方面与人类高度近似,因而在生物医药研究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已成为解决人类健康和疾病问题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中国SFDA和美国FDA明确要求二类以上的新药在进入临床试验前,必须取得NHP动物实验的可靠数据。中国还规定:“对神经类、精神类、麻醉类、生物制品类、计划生育类药器具等必须经NHP动物实验后经批准方能进入临床实验。”当前,随着艾滋病、帕金森、肿瘤、肺损伤、肝损伤等长期困扰人类顽疾的NHP疾病模型的建立,以及相关药物研究特别是临床前评价,NHP的应用是绕不过去的坎。NHP对于新药特别是蛋白类生物制品新药研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猕猴,作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应用于实验动物研究的种群数量最近几年已逐年增加,但由于目前国际上主要是以养殖食蟹猴为主,对于猕猴的饲养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还是来源于野生,用野生猴进行实验一方面因其没有清楚的遗传背景、明确的微生物状态和稳定的生物学特性,使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令人怀疑;另一方面,对野生猴的过度捕捉必然会造成野生资源的枯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不相符。中国对实验灵长类动物资源同样高度重视,实验猕猴列入了《国家“十二五”实验动物平台建设》项目,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条件。科技部制定了《灵长类实验动物饲养管理规范及其质量标准》,成立了“灵长类实验动物产业战略联盟”。正是由于实验猕猴的巨大应用价值,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我国)将其列为科研战略性资源。甚至有专家预测,将来医药事业的竞争可能就是实验灵长类动物资源的竞争。因此了解实验猕猴的遗传背景和群体间的遗传差异,通过现有的遗传档案管理系统对实验猕猴进行调整、遗传信息管理,建立实验动物猕猴详细的个体档案及谱系系统,建立有效、准确可靠、快捷简便的遗传背景监测,同时建立完善的饲养、繁育标准化操作流程、防疫制度及疫病防控方案,为实验猕猴种群培育提供技术支撑尤为重要。据2009年统计,中国实验猴的存栏量21万余只,其中猕猴近3万只。而据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国际市场对实验猕猴的需求量每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2010年,实验猕猴的全球需求量接近20万只,而当年全球实验猕猴的繁殖量仅为13万余只,市场需求缺口十分明显。另据相关预测显示,未来五年(2012-2016年),全球医用实验猕猴市场需求量将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到2016年需求量将达到25-30万。就中国国内需求而言,随着中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各种成本的比较优势,国际上大的制药企业和研究机构纷纷将研发中心转入中国,或将相关研发任务外包。这既是对中国实验动物的肯定,也是对全球动物实验发展空间的肯定。将有效地促进国内实验猴以及模式动物的使用量,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会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用于科研的猕猴属动物多达10万余只,中国每年也需要数千只。虽然一些发达国家投巨资先后建立了一些猴场,但目前仍然需要从中国、越南等猕猴出产国进口大量恒河猴。虽然中国实验猴的饲养规模及需求逐渐扩大,但由于长期缺乏规范的管理,导致行业之间无序竞争、违规违法、发展落后和动物品质低等一系列问题,不仅给资源保护造成了巨大隐患,也损害了中国的国际声誉。目前中国境内大部分实验猕猴饲养较为简单粗放,只是将猕猴进行圈养喂食饲料,并不具备规范化,给实验猕猴的饲养品质造成一定影响,不适于推广运用。在实验猕猴的饲养过程中,申请人发现,猕猴感染细菌性痢疾的机率很高,发病率可高达100%,死亡率达60%以上。这不仅仅影响了整个猴群的生产能力,还严重影响了实验猕猴的质量。研究表明,志贺氏菌是猕猴肠道中的主要致病菌,而志贺氏菌的血清型复杂易于变化,耐药性在不断增强,给临床治疗带来了较大困难。志贺氏菌是一类具有高度传染性的微生物,人工感染实验表明,少至10个细菌即可引起成年人发病。人在接触痢疾猕猴的粪便或食用含有志贺氏菌的食品和饮水后,一些细菌在胃部酸性环境中生存下来,穿过小肠后到达结肠,侵入结肠粘膜引起急性坏死性结肠直肠炎,临床上急性表现为突然腹泻、水样、黄色、粉红色胶胨状,伴有高热、废食、精神不振,排粘液血便,有的出现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病情迁延不愈成为慢性或可反复发作。如果有一种科学规范,易于推广的猕猴饲养方法,将会大幅提高饲养猕猴的品质,同时保障饲养人员的健康,对于扩大猕猴养殖将十分有利,这也将会给国际科研机构提供大量的合格实验猕猴,推动中国重大新药研发,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基础支撑;以猕猴为载体,推进实验用猕猴饲养业多样化发展,实现上、中、下游产业链的有机对接,提升产品的高附加值和综合竞争力,推动猕猴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当地农民的就业压力,促进当地社会和谐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提供了一种实验用猕猴的饲养方法,提高实验用猕猴生长、健康、繁殖品质,并且采用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方式,实现了人工饲养实验用动物的标准化。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实验用猕猴的饲养方法,包括a.哺乳期,b.断奶期,c.成长期,d.成年期,其特征在于:在哺乳期、成长期、成年期中至少一个时期内饲喂含维生素E的主饲料;在成长期、成年期中至少一个时期内,每间隔1~2个月,持续5~7天在饲料中添加头孢噻肟或头孢三嗪或头孢他啶。进一步地,在哺乳期内为每间隔2~3月,持续5~7天饲喂含维生素E的主饲料;在成长期、成年期内为每间隔3~5周,持续5~7天饲喂含维生素E的主饲料。进一步地,所述实验用猕猴的饲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哺乳期:幼猴出生后,幼猴及其母猴集中在哺乳笼舍内饲养,成年公猴在群养笼舍内饲养,每个群养笼舍内成年公猴1~2只;b.断奶期:幼猴8~9个月后断奶,将幼猴移至单养笼舍内饲养,将母猴在经过检测合格后移至群养笼舍内饲养;单养笼舍内设有单养猴笼,每个单养猴笼内饲养1~2只幼猴;c.成长期:幼猴1岁后进行检测,合格后移至群养笼舍内饲养;d.成年期:猕猴在群养笼舍内饲养,采用一公多母式分配,1只公猴带有6~10只母猴;进一步地,所述群养笼舍至少一面墙上,设有多个供猕猴攀爬的凸出件,凸出件在每平方米墙面上设有1~10个;在群养笼舍内设有直径大于等于40cm的空心管,空心管距离地面0~1m,空心管两端供猕猴进入。进一步地,所述哺乳笼舍或单养笼舍,设有取暖、供水管、下水道、护窗;单养笼舍冬季室温控制在13~19℃,夏季室温小于等于30℃,夏季相对湿度为65%~75%;哺乳笼舍冬季室温控制在18~22℃,夏季室温小于等于30℃,夏季相对湿度为65%~75%;所述哺乳笼舍或单养笼舍,长35~45m,宽5~10m,设有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实验用猕猴的饲养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实验用猕猴的饲养方法,包括a.哺乳期,b.断奶期,c.成长期,d.成年期,其特征在于:在哺乳期、成长期、成年期中至少一个时期内饲喂含维生素E的主饲料;在成长期、成年期中至少一个时期内,每间隔1~2个月,持续5~7天在饲料中添加头孢噻肟或头孢三嗪或头孢他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用猕猴的饲养方法,包括a.哺乳期,b.断奶期,c.成长期,d.成年期,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a.哺乳期:幼猴出生后,幼猴及其母猴集中在哺乳笼舍内饲养,成年公猴在群养笼舍内饲养,每个群养笼舍内成年公猴1~2只;b.断奶期:幼猴8~9个月后断奶,将幼猴移至单养笼舍内饲养,将母猴在经过检测合格后移至群养笼舍内饲养;单养笼舍内设有单养猴笼,每个单养猴笼内饲养1~2只幼猴;c.成长期:幼猴1岁后进行检测,合格后移至群养笼舍内饲养;d.成年期:猕猴在群养笼舍内饲养,采用一公多母式分配,1只公猴带有6~10只母猴;在哺乳期、成长期、成年期中至少一个时期内饲喂含维生素E的主饲料;在成长期、成年期中至少一个时期内,每间隔1~2个月,持续5~7天在饲料中添加头孢噻肟或头孢三嗪或头孢他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猕猴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哺乳期内为每间隔2~3月,持续5~7天饲喂含维生素E的主饲料;在成长期、成年期内为每间隔3~5周,持续5~7天饲喂含维生素E的主饲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用猕猴的饲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群养笼舍至少一面墙上,设有多个供猕猴攀爬的凸出件,凸出件在每平方米墙面上设有1~10个;在群养笼舍内设有直径大于等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武杨闽楠陈倩胡宗秀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宜宾横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