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60902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9 11:40
一种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含一支持杆、一夹持携车架架杆的第一抓持装置、一夹持自行车的第二抓持装置、一拉紧装置,支持杆一端设置第一抓持装置,另一端设置第二抓持装置,拉紧装置是迫使第一、二抓持装置在一起,特征在于第一抓持装置的改变。其中支持杆两端分别安装一塞头,支持杆两端抵靠于第一、二抓持装置,第一抓持装置包含两可开合的活动夹爪与固定夹爪,固定夹爪的受拉紧装置定位,活动夹爪的背侧凹设一抵槽供支持杆定位,并且于底侧对应设置缺口以跨设拉紧装置一侧;因此只要松退拉紧装置,并且推动支持杆以离开第一抓持装置,即能开启活动夹爪来夹持或松开携车架架杆,携车架架杆外径即使稍大,支持杆仍能推向活动夹爪一侧,使活动夹爪、固定夹爪可靠地夹持携车架架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涉及于交通器材的附加设备,尤指汽车车尾端为连结携车架,于携车架设置一夹持携车架与自行车的夹持构造。
技术介绍
按由汽车在车体尾端可配合设置一夹球座,利用夹球座供一携车架连结,于携车架上安置自行车,达到汽车可附载自行车。携车架会设置一夹持构造,该夹持构造一端夹固于携车架的架杆,另一端则夹持住自行车适处的车管(比如是上管或是座管),夹持构造可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授权公告号为CN101855107B号《用于车辆运输工具一起使用的自行车支撑组件》专利技术专利案(下称引证前案),该引证前案是通过在瑞典申请的专利案0702579-42007/11/21主张优先权,来申请PCTW02009065817案,再通过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分别有中国CN101855107、美国US8393506及欧盟EP2212156。该引证前案的
技术实现思路
如图10-12所示,支撑组件包含杆部70,在杆部70 —端设置一第一抓紧装置81,用以夹持携车架的架杆,另一端设置现有技术已知的第二抓紧装置90,用以夹持自行车,以及包含一拉紧装置92,拉紧装置92是迫使第一、二抓紧装置81、90在一起,包含一螺栓921和一可锁定的旋钮922,利用螺栓921附接到第一抓紧装置81上并延伸穿过杆部70和第二抓紧装置90到达旋钮922,当旋钮922紧固螺栓921即紧固拉紧装置92。引证前案特征是在第一抓紧装置81,其包含一可打开并呈环形的夹具82,夹具82上与拉紧装置92的螺栓921具有一连接组件,夹具82具有两相互对应的夹爪83、85,两夹爪83、85之间设有一枢点84,使一夹爪85可对应活动地离开或靠拢另一夹爪83;据以支撑组件安装于携车架时,先打开夹具82的一夹爪85,以将两夹爪83、85包围于携车架的架杆周围〈图中未示〉,并关上可活动的夹爪85,配合两夹爪83、85相对面分别设置的耳柄831与凹部851以构成凹凸对应,再配合紧固拉紧装置92,使夹具82的凹部851与耳柄831卡合处的外侧,被位移插入杆部70中来定位。引证前案确实提供了良好的防窃效果,由于两夹爪的一端插入杆部之中,所以不能轻易地打开两夹爪。但是引证前案却存在一缺憾;由于携车架的架杆的管径,会因为各式携车架的型态不同而会有管径大小的差异性,而第一抓紧装置的两夹爪并合的一端插入杆部之中,使得两夹爪夹持的管径范围,是受到杆部内径尺寸的限制,因此如果携车架供夹爪夹持的架杆管径如果较大些,则该呈活动的夹爪抵靠较大管径的架杆,造成往外倾斜突出,而无法与另一夹爪并合并且一起顺利插入杆部,反之,架杆稍小一些的管径情形,则仍然因为杆部内径尺寸是固定,因此夹具的两夹爪虽然顺利可以并合插入杆部之中,但是两夹爪的内径面与架杆外径产生间隙,导致夹具相对架杆容易产生松动,夹持不够牢靠;因此引证前案的夹具设计,如要夹爪夹持携车架架杆的配合精度良好,必须限制架杆的尺寸,因此难以普及地适用各类的携车架,有其限制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者鉴于前述的问题,进而用心研究开发,因此本专利技术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持装置,其主要是夹持装置的第一抓持装置,可容许携车架架杆外径在一适度变化范围内,足能使第一抓持装置迫束夹持携车架架杆。为了可达到前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运用的技术手段是在于提供一种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包含一支持杆、一用以夹持携车架架杆的第一抓持装置、一用以夹持自行车的第二抓持装置、一拉紧装置,其中该支持杆一端设置该第一抓持装置,另一端设置该第二抓持装置,该拉紧装置是迫使第一、二抓持装置在一起,包含一栓件和一旋钮、一弹簧,该栓件有两端,分别是一头端与一螺纹端,该头端定位该第一抓持装置,并依序轴向穿过该支持杆、该第二抓持装置、穿套该弹簧,供该螺纹端接合该旋钮,该旋钮紧固栓件即紧固该拉紧装置,其中: 该第一抓持装置包含一活动夹爪与一固定夹爪,该固定夹爪一端可转动地接合该活动夹爪的一相对端,并且于该活动夹爪与固定夹爪相对面各凹设一夹槽,在不同于该活动夹爪接合该固定夹爪的另一端,该活动夹爪设有一动端部,该固定夹爪设有一固端部,该固端部设有一定孔以供该栓件组穿,且供该栓件的头端抵靠定位,该活动夹爪面向该支持杆有一背侧,于该背侧凹设一抵槽,该动端部位于该抵槽下方对应该定孔设有一个能够用以跨设于该栓件一侧的缺口,该缺口供该活动夹爪开启而可脱离该栓件。优选的,所述该固定爪、活动夹爪各以一端通过一轴枢接一起,供该活动夹爪能够相对固定夹爪转动。优选的,所述该固定夹爪的固端部设置的定孔呈沉头孔状。优选的,所述该第一抓持装置的固定夹爪可于固端部凹设一凹部,该活动夹爪于动端部凸伸一突起,该突起与凹部呈凹凸配合状。优选的,所述该活动夹爪背侧的抵槽内端面突出一环形的卡柱,该支持杆的端部套设的塞头在对应卡柱处凹设—^槽,该支持杆外侧能够插装于该抵槽中且该卡槽凹凸卡合于该卡柱。因此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可以获得的功效简要说明如下所列: 1.本专利技术主要改变第一抓持装置,其利用活动夹爪、固定夹爪的夹槽共同夹持携车架架杆时,通过支持杆端部卡抵活动夹爪的抵槽,以提供一令两夹槽迫束携车架架杆的力量,因此携车架架杆外径尺寸较大,造成携车架架杆外径较两夹槽围合的内径稍大的情形,仍然通过原有拉紧装置拉紧的力量,以及支持杆施予活动夹爪的压力,迫使活动夹爪、固定夹爪有效夹持携车架架杆而不松脱。2.本专利技术可在固定夹爪与活动夹爪,各设置一凹部、一突起,通过突起与凹部凹凸配合,可以加强活动夹爪与固定夹爪夹合的定位性。3.本专利技术于活动夹爪背侧的抵槽内端面突出一环形的卡柱,支持杆套设的塞头对应卡柱则凹设一卡槽,通过卡槽凹凸卡合卡柱,让支持杆抵靠于活动夹爪的定位作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第一抓持装置开启动作剖视图一。图5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第一抓持装置开启连续动作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较佳实施例的连续动作剖面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再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图8较佳实施例的连续动作剖面图。图10为先前技术的立体图。图11为先前技术的连续动作平面图。图12为先前技术的动作完成平面图。10第一抓持装置11固定夹爪 12活动夹爪 121背侧13轴14夹槽15固端部16动端部151定孔152凹部161缺口162突起17抵槽171卡柱 35第二抓持装置30支持杆31、33塞头 331卡槽40拉紧装置41栓件411头端412螺纹端42弹簧43旋钮 50携车架架杆 (现有技术) 70杆部81第一抓紧装置82夹具83、85夹爪84枢点831耳柄851凹部90第二抓紧装置92拉紧装置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携车架夹持自行车的夹持装置,该夹持装置包含一支持杆、一用以夹持携车架架杆的第一抓持装置、一用以夹持自行车的第二抓持装置、一拉紧装置,其中该支持杆一端设置该第一抓持装置,另一端设置该第二抓持装置,该拉紧装置是迫使第一、二抓持装置在一起,该拉紧装置包含一栓件和一旋钮、一弹簧,该栓件有两端,分别是一头端与一螺纹端,该头端定位该第一抓持装置,并依序轴向穿过该支持杆、该第二抓持装置、穿套该弹簧,供该螺纹端接合该旋钮,该旋钮紧固栓件即紧固该拉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支持杆两端分别安装一塞头,该支持杆两端抵靠于第一、二抓持装置;该第一抓持装置包含一活动夹爪与一固定夹爪,该固定夹爪一端可转动地接合该活动夹爪的一相对端,并且于该活动夹爪与固定夹爪相对面各凹设一夹槽,在不同于该活动夹爪接合该固定夹爪的另一端,该活动夹爪设有一动端部,该固定夹爪设有一固端部,该固端部设有一定孔以供该栓件组穿,且供该栓件的头端抵靠定位,该活动夹爪面向该支持杆有一背侧,于该背侧凹设一抵槽,该动端部位于该抵槽下方对应该定孔设有一个能够用以跨设于该栓件一侧的缺口,该缺口供该活动夹爪开启而可脱离该栓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桂
申请(专利权)人: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