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甲醇和/或二甲醚转化制芳烃联产乙烯、丙烯的系统及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甲醇和/或二甲醚转化制芳烃联产乙烯、丙烯的系统及其方法。
技术介绍
乙烯、丙烯和芳烃(尤其是三苯,苯Benzene、甲苯Toluene、二甲苯Xylene,即BTX)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合成原料。受下游衍生物需求的驱动,乙烯、丙烯和芳烃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以液体烃(如石脑油、柴油、二次加工油)为原料的蒸汽裂解工艺是乙烯、丙烯和芳烃的主要生产工艺。该工艺属于石油路线生产技术,近年来,由于石油资源有限的供应量及较高的价格,原料成本不断增加。受之因素,替代原料制备乙烯、丙烯和芳烃技术引起越来越广泛地关注。其中,对于煤基甲醇、二甲醚原料,由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正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化工生产原料,成为石油原料的重要补充。因此,考虑以甲醇和/或二甲醚为原料制备乙烯、丙烯和芳烃。在各种现有的甲醇、二甲醚催化转化技术中,甲醇/二甲醚转化制芳烃的产物同时包括乙烯、丙烯和芳烃。该技术最初见于1977年Mobil公司的Chang等人(JournalofCatalysis,1977,47,249)报道了在ZSM-5分子筛催化剂上甲醇及其含氧化合物转化制备芳烃等碳氢化合物的方法。1985年,Mobil公司在其申请的美国专利US1590321中,首次公布了甲醇、二甲醚转化制芳烃的研究结果,该研究采用含磷为2.7重量%的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400~450℃,甲醇、二甲醚空速1.3(克/小时)/克催化剂。该领域的相关报道和专利较多,但是大多数技术的目的产物是芳烃,乙烯、丙烯属于副产物,收率低。比如,关于甲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甲醇和/或二甲醚转化制芳烃联产乙烯、丙烯的系统,包括芳构化反应器(1)、急冷塔(2)、分离塔(3)、分离单元(4),芳构化反应器(1)生成的产物依次进入急冷塔(2)和分离塔(3),分离塔(3)得到的气态产物经压缩机(5)进入分离单元(4),分离塔(3)和分离单元(4)得到的部分C5和C6非芳(24)、乙烷(17)、丙烷(18)、C4和C5和C6非芳(19)作为循环物料返回芳构化反应器(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甲醇和/或二甲醚转化制芳烃联产乙烯、丙烯的方法,采用甲醇和/或二甲醚转化制芳烃联产乙烯、丙烯的系统,所述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a)甲醇和/或二甲醚以及循环物料在芳构化反应器(1)中和催化剂接触反应,生成以乙烯、丙烯和芳烃为主的产物;b)芳构化反应器(1)得到的产物进入急冷塔(2)冷却;c)经急冷塔(2)冷却后进入分离塔(3),塔顶分离出气态烃,塔中部分离出C5和C6非芳(23),塔底分离出产物进入油水分离器(6),分离为混合芳烃(8)和水(9),混合芳烃(8)作为产品输出系统;d)气态烃经压缩机(5)加压后,进入分离单元(4);e)分离单元(4)将产物分离为氢气(10)、甲烷(11)、乙烯(12)、乙烷(14)、丙烯(13)、丙烷(15)、C4和C5和C6非芳(16),其中氢气(10)、甲烷(11)、乙烯(12)、丙烯(13)作为产品输出系统;f)部分乙烷(17)、丙烷(18)、C4和C5和C6非芳(19)以及分离塔(3)得到的C5和C6非芳(24)作为循环物料返回芳构化反应器(1),剩余乙烷(20)、丙烷(21)、C4和C5和C6非芳(22)以及分离塔(3)得到的C5和C6非芳(25)或全部乙烷(14)、丙烷(15)、C4和C5和C6非芳(16)以及分离塔(3)得到的C5和C6非芳(23)作为产品输出系统;其中,所述系统包括芳构化反应器(1)、急冷塔(2)、分离塔(3)、分离单元(4),芳构化反应器(1)生成的产物依次进入急冷塔(2)和分离塔(3),分离塔(3)得到的气态产物经压缩机(5)进入分离单元(4),分离塔(3)和分离单元(4)得到的部分C5和C6非芳(24)、乙烷(17)、丙烷(18)、C4和C5和C6非芳(19)作为循环物料返回芳构化反应器(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甲醇和/或二甲醚以及循环物料在芳构化反应器(1)中转化为乙烯、丙烯和芳烃为主的产物;芳构化反应器(1)生成的产物在急冷塔(2)中冷却;急冷塔(2)出来的产物在分离塔(3)中分离为水、气态烃、C5和C6非芳、混合芳烃;气态烃在分离单元(4)中分离为氢气、甲烷、乙烯、乙烷、丙烯、丙烷、C4和C5和C6非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和/或二甲醚转化制芳烃联产乙烯、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芳构化反应器(1)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移动床反应器、流化床反应器或带再生器的循环流化床反应器;芳构化反应器(1)的反应温度为400~550℃,以表压计反应压力为0~0.5兆帕,重量空速为0.1~15(克/小时)/克催化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甲醇和/或二甲醚转化制芳烃联产乙烯、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ZSM-5、ZSM-23、ZSM-11、β沸石、Y沸石或相互间形成的复合分子筛;载体为高岭土、氧化铝、二氧化硅;活性组分和载体的质量比为(10~50)∶(50~90);催化剂负载有Zn、Ag、P、Ga、Cu、Mn、Mg中一种或多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晓红,钟思青,金永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