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模在下行过程中得到定位的移动式压塑模具属于塑料制品制造设备技术领域。现有技术压塑制品精度低,模具使用寿命短。本发明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在压板与凸模之间有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位于凸模一侧的四个顶角、四个横边以及定位凸台的四个竖边均做圆化处理,定位凸台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大于凸模与定位凸台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对应的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在环套内、凹模上方设定位槽,定位槽包括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上面部分由四个斜面引导面围拢而成,下面部分由四个竖面定位面围拢而成,相接引导面的下横边与相邻定位面的上横边重合;定位槽能够容下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定位槽动配合;缓冲环位于压板周边底面与环套的环形上台面之间,缓冲环的材料硬度小于动模、定模材料硬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模在下行过程中得到定位的移动式压塑模具,压塑的压塑制品形状及尺寸精度高,模具的使用寿命长,属于塑料制品制造设备
技术介绍
压塑模具与塑料成型机配套,赋予压塑制品所需形状及尺寸。压塑模具的必要组成部分包括动模、定模和脱模架,如图1?3所示。动模由压板I及凸模2构成,如图1所示,凸模2的形状与待压塑制品形状相同。定模是一个环套3,环套3围拢的空间为与待压塑制品形状相同的凹模4。凸模2与凹模4动配合,如图4所示。移动式压塑模具属机外装卸的模具也就是说,分模、装料、闭合、成型、脱模均在机外进行,移动式压塑模具本身不带加热装置且不装固在塑料成型机上。采用移动式压塑模具压塑塑料制品时,使环套3稳固坐落在底衬5上,将称取的物料填入凹模4中,凸模2落入凹模4中,施压于压板1,凸模2下行压向凹模4中的物料,凸模2到位时,也就是压板I周边底面落在环套3的环形上台面时,物料成型为压塑制品6,如图5所示。之后使凸模2与凹模4分模,再将含有压塑制品6的环套3架设在脱模架中的环架7上,由环架7围拢的空间为漏槽8,凹模4的边界投影于漏槽8中,压塑制品6对准漏槽8,施以外力,如图6所示,使压塑制品6落入漏槽8中,完成工件的脱模,脱模后的压塑制品6如图7所示。可见,移动式压塑模具结构简单、造价低、使用方便、制造周期短等特点,大多数塑料件都是采用所述移动式压塑模具制造。不过,现有移动式压塑模具存在以下问题:一、动模开始下行及在下行过程中无定位措施,导致动模和定模相互配合的表面不能完全平行,动模的凸模2底端边角与定模的环套3内表面接触,形成划痕,多次使用后会使模具明显收到损坏,模具使用寿命因此而缩短;二、动模仅由压板1、凸模2构成,自身单薄,四角呈现为尖角形态,势必形成应力集中,在压塑压力的多次作用下,动模四角上翘、中间塌陷,不仅模具使用寿命因此而缩短,而且也会导致压塑制品6因形变而压塑质量下降;三、动模中的凸模2到位时,压板I直接撞击环套3,加速环套3材料疲劳,一旦达到疲劳过度则会发生破损,因此,也导致模具使用寿命的缩短。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延长移动式压塑磨具的使用寿命,提高压塑制品的质量,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动模在下行过程中得到定位的移动式压塑模具。本专利技术之动模在下行过程中得到定位的移动式压塑模具其组成部分包括动模、定模和脱模架;在动模中,凸模3位于压板I下方;在定模中,环套3围拢的空间为凹模4 ;凸模2与凹模4动配合;在脱模架中,由环架7围拢的空间为漏槽8 ;凹模4的边界投影于漏槽8中;其特征在于,在压板I与凸模3之间有定位凸台9,如图8、图9所示,定位凸台9位于凸模3 —侧的四个顶角、四个横边以及定位凸台9的四个竖边均做圆化处理,定位凸台9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大于凸模3与定位凸台9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对应的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在环套3内、凹模4上方设定位槽10,如图10、图11所示,定位槽10包括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上面部分由四个斜面引导面11围拢而成,下面部分由四个竖面定位面12围拢而成,相接引导面11的下横边与相邻定位面12的上横边重合;定位槽10能够容下定位凸台9,定位凸台9与定位槽10动配合,如图12所示;缓冲环13位于压板I周边底面与环套3的环形上台面之间,如图10?13所示,缓冲环13的材料硬度小于动模、定模材料硬度。本专利技术其技术效果在于,采用本专利技术之移动式压塑模具压塑塑料制品时,使环套3稳固坐落在底衬5上,将称取的物料填入凹模4中。在动模下行过程中,由斜面引导面11与定位凸台9的圆角、圆边配合,使得定位凸台9顺利落入定位槽10,同时,凸模2落入凹模4,在四个竖面定位面12的夹持下,定位凸台9连同动模其他部分按设计姿态下行,避免了凸模2底端边角与环套3内表面的刮擦,从而防止划痕的形成。另外,由于定位凸台9位于压板I与凸模3之间,并且,定位凸台9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大于凸模3与定位凸台9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对应的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因此,定位凸台9能够在提高动模刚性的同时,分散压塑压力,从而大幅缓解应力集中现象。在压塑压力作用于压板I上后,凸模2下行压向凹模4中的物料。由于在压板I周边底面与环套3的环形上台面之间增设缓冲环13,并且,缓冲环13的材料硬度小于动模、定模材料硬度,因此,当凸模2到位时,压板I直接撞击在缓冲环13上,减轻对环套3的冲击,延缓环套3材料疲劳。压板I周边底面落在缓冲环13上时,物料成型为压塑制品6。【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移动式压塑模具中的动模结构及形状仰视立体示意图。图2是现有移动式压塑模具中的定模结构及形状俯视立体示意图。图3是现有移动式压塑模具中的脱模架结构及形状俯视立体示意图。图4是现有移动式压塑模具中的凸模压入凹模后的形态主视剖视示意图。图5是现有移动式压塑模具与底衬配合完成压塑时的工况主视剖视示意图。图6是采用现有移动式压塑模具压塑的工件脱模工况主视剖视示意图。图7是采用现有移动式压塑模具压塑的工件形状立体俯视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移动式压塑模具中的动模形状及结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之移动式压塑模具中的动模形状及结构主视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之移动式压塑模具中的定模形状及结构俯视立体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之移动式压塑模具中的定模形状及结构主视剖视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之移动式压塑模具中的动模与定模配合形态及缓冲环与动模、定模位置关系主视示意图,其中剖视表达缓冲环、定模,该图同时作为摘要附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之移动式压塑模具中的缓冲环形状及结构仰视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之动模在下行过程中得到定位的移动式压塑模具其组成部分包括动模、定模和脱模架。在动模中,凸模3位于压板I下方。在定模中,环套3围拢的空间为凹模4;凸模2与凹模4动配合。在脱模架中,由环架7围拢的空间为漏槽8 ;凹模4的边界投影于漏槽8中。在压板I与凸模3之间有定位凸台9,如图8、图9所示,定位凸台9位于凸模3一侧的四个顶角、四个横边以及定位凸台9的四个竖边均做圆化处理,定位凸台9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大于凸模3与定位凸台9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对应的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在环套3内、凹模4上方设定位槽10,如图10、图11所示,定位槽10包括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上面部分由四个斜面引导面11围拢而成,下面部分由四个竖面定位面12围拢而成,相接引导面11的下横边与相邻定位面12的上横边重合。定位槽10能够容下定位凸台9,定位凸台9与定位槽10动配合,如图12所示。缓冲环13位于压板I周边底面与环套3的环形上台面之间,如图10?13所示。缓冲环13下面有限位销14,如图13所示;在环套3的环形上台面有销孔15,如图10、图11所示;限位销14与销孔15配合,限定缓冲环13在动模、定模之间的横向位置。缓冲环13的材料硬度小于动模、定模材料硬度。当动模和定模材料的洛氏硬度为48?50时,缓冲环13材料的洛氏硬度为28?35。【主权项】1.一种动模在下行过程中得到定位的移动式压塑模具,其组成部分包括动模、定模和脱模架;在动模中,凸模⑶位于压板⑴下方;在定模中,环套⑶围拢的空间为凹模⑷;凸模⑵与凹模⑷动配合;在脱模架中,由环架⑵围拢的空间为漏槽⑶;凹模⑷的边界投影于漏槽(8)中;其特征在于,在压板(I)与凸模(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模在下行过程中得到定位的移动式压塑模具,其组成部分包括动模、定模和脱模架;在动模中,凸模(3)位于压板(1)下方;在定模中,环套(3)围拢的空间为凹模(4);凸模(2)与凹模(4)动配合;在脱模架中,由环架(7)围拢的空间为漏槽(8);凹模(4)的边界投影于漏槽(8)中;其特征在于,在压板(1)与凸模(3)之间有定位凸台(9),定位凸台(9)位于凸模(3)一侧的四个顶角、四个横边以及定位凸台(9)的四个竖边均做圆化处理,定位凸台(9)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大于凸模(3)与定位凸台(9)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对应的水平方向二维尺寸;在环套(3)内、凹模(4)上方设定位槽(10),定位槽(10)包括上面部分和下面部分,上面部分由四个斜面引导面(11)围拢而成,下面部分由四个竖面定位面(12)围拢而成,相接引导面(11)的下横边与相邻定位面(12)的上横边重合;定位槽(10)能够容下定位凸台(9),定位凸台(9)与定位槽(10)动配合;缓冲环(13)位于压板(1)周边底面与环套(3)的环形上台面之间,缓冲环(13)的材料硬度小于动模、定模材料硬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龙,张思,刘镇宁,任露泉,蔡林君,孙航,梁嵩,李家亿,孙士帅,吴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