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顶行李架总成,包括顶行李框,和固接于车顶且沿车身纵向延伸的两行李架纵梁,两所述行李架纵梁之间设有与其固接的连接梁,所述顶行李框通过运动部与所述连接梁活动连接,且所述顶行李框向远离车顶天窗一侧运动的极限位置位于所述车顶天窗的开启行程之外。采用此技术方案,将顶行李框优化为可移动的部件,当需要开启车顶天窗时,移动顶行李框使其位于车顶天窗的行程之外即可,既增加了汽车的容纳空间,又方便了车顶天窗的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具有上述汽车顶行李架总成的汽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顶行李架总成。本技术还涉及具有上述汽车顶行李架总成的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SUV车型的发展和消费者追求户外生活的个性化需求,较大容量的车载容纳装置成为SUV车型必不可少的功能件之一,顶行李框作为汽车顶部的装载装置,可用来装载行李箱、包、滑雪板等物件。现有的顶行李框与行李架纵梁的连接结构为:在平行设置的两行李架纵梁之间连接有横梁,然后将顶行李框安装固定在横梁上。上述的安装结构,在横梁和顶行李框的对应位置分别开设安装孔,然后通过螺栓螺母将两者打紧固定,当连接紧固后,顶行李框会遮挡车顶的天窗,且不便于车顶天窗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顶行李架总成,不仅增加了车载容纳空间,且方便了车顶天窗的使用。本技术还提供了具有汽车顶行李架总成的汽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顶行李架总成,包括顶行李框,和固接于车顶且沿车身纵向延伸的两行李架纵梁,两所述行李架纵梁之间设有与其固接的连接梁,所述顶行李框通过运动部与所述连接梁活动连接,且所述顶行李框向远离车顶天窗一侧运动的极限位置位于所述车顶天窗的开启行程之外。优选地,所述运动部包括设于所述顶行李框的套筒,和设于所述连接梁的轴,所述套筒套装于所述轴外,并沿所述轴的轴向滑动。优选地,所述运动部包括设于所述顶行李框的滑槽,和滑接于所述滑槽的滑杆,所述滑杆远离所述滑槽的一端为螺纹端,所述螺纹端穿入所述连接梁的固定孔内并螺接固定。优选地,所述滑杆为T形圆柱,所述滑槽为T型槽,所述滑杆的大端与所述T形槽的大端配合滑接。优选地,所述滑杆和所述滑槽均设有金属致密层。优选地,所述滑杆与所述滑槽均设有由固体润滑剂形成的自润滑层。优选地,所述固体润滑剂为包含二硫化钼、石墨和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优选地,所述汽车顶行李架总成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汽车顶行李架总成。本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顶行李架总成,包括顶行李框,和固接于车顶且沿车身纵向延伸的两行李架纵梁,两所述行李架纵梁之间设有与其固接的连接梁,所述顶行李框通过运动部与所述连接梁活动连接,且所述顶行李框向远离车顶天窗一侧运动的极限位置位于所述车顶天窗的开启行程之外。采用此技术方案,将顶行李框优化为可移动的部件,当需要开启车顶天窗时,移动顶行李框使其位于车顶天窗的行程之外即可,既增加了汽车的容纳空间,又方便了车顶天窗的使用。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包括汽车顶行李架总成,由于该汽车顶行李架总成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汽车顶行李架总成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顶行李架总成的一个实施例与车身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顶行李架总成的一个实施例沿车身横向的断面图;图3为图2中A部位的放大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顶行李框的一个实施例与行李架纵梁连接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00-汽车顶行李架总成;10-行李架纵梁;20-连接梁;21-滑杆;22-第一横梁;23-第二横梁;30-顶行李框;31-滑槽;32-方形框架;33-连接杆;40-连接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介绍。结合图1-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顶行李架总成100,包括顶行李框30,和固接于车顶且沿车身纵向延伸的两行李架纵梁10,两行李架纵梁10之间设有与其固接的连接梁20,顶行李框30通过运动部与连接梁20活动连接,且顶行李框30向远离车顶天窗一侧运动的极限位置位于车顶天窗的开启行程之外。采用此技术方案,将顶行李框30优化为可移动的部件,当需要开启车顶天窗时,移动顶行李框30使其位于车顶天窗的行程之外即可,既增加了汽车的容纳空间,又方便了车顶天窗的使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运动部按如下实施例一设置:运动部包括设于顶行李框30的套筒,和设于连接梁20的轴,套筒套装于轴外,并沿轴的轴向滑动,轴的延伸方向为车身纵向。然而,在实施例一中,虽然实现了顶行李框30与连接梁20的活动连接,但套筒和轴的设置会导致顶行李架总成的尺寸较大,结构不紧凑。鉴于上述缺陷,运动部优选如下实施例二:运动部设于顶行李框30的滑槽31,和滑接于滑槽31内的滑杆21,滑杆21远离滑槽31的一端为螺纹端,螺纹端穿入连接梁的固定孔并螺接固定。此方案中,滑杆21的尺寸较小,且滑杆21隐藏于滑槽31内,使得顶行李架总成的结构更加紧凑,且有利于整车的轻量化。具体地,连接梁20包括通过连接支架40连接于两行李架纵梁20之间的第一横梁22和第二横梁23,第一横梁22和第二横梁23沿车身横向延伸并间隔预设距离;顶行李框30包括方形框架32,方形框架32内设有沿车身纵向延伸的连接杆33,滑槽31设于连接杆33靠近第一横梁22和第二横梁23的一侧,且更优地,为了保证滑接的稳定性,第一横梁22和第二横梁23均安装有滑杆21。在本实施例中,滑杆21优选为T形圆柱,滑槽31为T型槽,滑杆21的大端与T形槽的大端配合滑接,此结构加工工艺简单,且实现方便。安装时,首先将滑杆21自滑槽31的一端预装在顶行李框30上,然后将滑杆21的小端穿入第一横梁22或第二横梁23的固定孔内并通过螺纹端螺接固定,当需要滑动顶行李框30时,松开滑杆21的螺纹端,使其滑至预想位置后固定。为了提高滑杆21和滑槽31的使用寿命,降低磨损,滑杆21和滑槽31均设有金属致密层,金属致密层可采用渗碳加淬火的方式获得,此方案可使得滑杆21和滑槽31的表面形成高硬度层,减小两者的磨损。且进一步地,为了防止滑杆21和滑槽31在滑动过程中卡涩,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滑杆21与滑槽31之间设有由固体润滑剂形成的自润滑层。自润滑层有喷丸的方式获得,且优选固体润滑剂为包含二硫化钼、石墨和聚四氟乙烯的混合物。此方案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减小了摩擦力,滑动更加顺畅。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包括汽车顶行李架总成,该汽车顶行李架总成为上述任一方案所述的汽车顶行李架总成,由于该汽车顶行李架总成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包含该汽车顶行李架总成的汽车也应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虽然本技术是结合以上实施例进行描述的,但本技术并不限定于以上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顶行李架总成,包括顶行李框、和固接于车顶且沿车身纵向延伸的两行李架纵梁,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行李架纵梁之间设有与其固接的连接梁,所述顶行李框通过运动部与所述连接梁活动连接,且所述顶行李框向远离车顶天窗一侧运动的极限位置位于所述车顶天窗的开启行程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顶行李架总成,包括顶行李框、和固接于车顶且沿车身纵
向延伸的两行李架纵梁,其特征在于,两所述行李架纵梁之间设有与其固
接的连接梁,所述顶行李框通过运动部与所述连接梁活动连接,且所述顶
行李框向远离车顶天窗一侧运动的极限位置位于所述车顶天窗的开启行程
之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行李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
部包括设于所述顶行李框的套筒,和设于所述连接梁的轴,所述套筒套装
于所述轴外,并沿所述轴的轴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顶行李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
部包括设于所述顶行李框的滑槽,和滑接于所述滑槽的滑杆,所述滑杆远
离所述滑槽的一端为螺纹端,所述螺纹端穿入所述连接梁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善女,胡刚,柯章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