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良模专利>正文

汽车自动转向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38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汽车自动转向灯,其特征是:方向盘通过电位器W1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中的电位器W2安装在机控部分的外壳内,它的转动手柄伸入转轴的尾部,转轴的顶部与前大灯连接;在转轴上套装有轴承和蜗轮,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一头固定在外壳上,一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及电位器W2经导线与控制电路连接。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改变原车结构的基础上实现车大灯随车轮的同步自动转动,它结构简单,噪声小,转向柔和,断电后可自动锁定。(*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大灯转向控制装置,尤其是可随车辆同步转向的汽车自动转向灯。目前,国内国外公开使用的机动车辆,其前大灯均不能随车轮同步自动转向,这给夜间行驶者带来不便。由于前大灯固定在车体前端,车辆在直线行驶的时候,前大灯直射前方,而在转弯的时候,照明就出现盲区。车在转弯时,需要等车身完全转过来以后才能看清前方的道路。对高速行驶的车辆,特别是在路况较差或高山地区行驶的时候是十分危险的,由此所发生的事故已不胜枚举。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自动转向灯,通过设置前大灯的转向装置,解决前大灯随车轮同步自动转向问题,从而确保夜间行车安全。本技术的具体方案是包括前大灯、方向盘,其特征在于方向盘通过电位器W1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中的电位器W2安装在机控部分的外壳内,它的转动手柄伸入转轴的尾部,转轴的顶部穿出外壳与前大灯连接,且由螺栓固定;在转轴上套装有轴承和蜗轮,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一头固定在外壳上,一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及电位器W2经导线与控制电路连接。采用上述方案可在不改变原车结构和不增加驾驶员负担的基础上实现车大灯随车轮的同步自动转动,且结构简单,体积小,操纵方便,噪声小,转向柔和,断电后可自动锁定,机械强度高,防振性好,安装简便。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机械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电路图。从上述附图可知本技术主要由前大灯1、螺栓2、外壳3、蜗杆4、电机5、导线6、转动手柄7、电位器(W2)8、蜗轮9、轴承10、转轴11、方向盘12和控制电路组成。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是方向盘12通过电位器W1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中的电位器W2安装在机控部分的外壳3内,它的转动手柄7伸入转轴11的尾部,转轴11的顶部穿出外壳3与前大灯1连接,且由螺栓2固定;在转轴11上套装有轴承10和蜗轮9,与蜗轮9相啮合的蜗杆4一头固定在外壳3上,一头与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电机5及电位器W2经导线6与控制电路连接。从图2可进一步看出控制电路由正转电路(W1、R4、IC1、R6、BG4、BG4、BG2、R9、BG5)、反转电路(W2、R5、CI2、R7、BG3、BG1、R8、BG6)和外围电路(C1、C2、C3、C4、R1、R2、R3、R4、D1、D2、D3)组成,其中W1经R4分别与IC1的正输入端和IC2的负输入端连接,W2经R5分别与IC1的负输入端和IC2的正输入端连接;IC1的输出端经R6与BG4的基极连接,BG4的集电极与BG2的基极连接,BG2的集电极与电动机F的一输入端连接,BG2的发射极与电源正端连接,而BG4的发射极经R9与BG5的基极连接,BG5的集电极与电动机F的另一输入端连接,BG5的发射集与电源负端连接;IC2的输出端经R7与BG3的基极连接,BG3的集电极与BG1的基极连接,BG1的集电极与电动机F一输入端连接,BG1的发射极与电源正端连接,而BG3的发射极经R8与BG6的基极连接,BG6的集电极与电动机F的另一输入端连接,BG6的发射极与电源负端连接。本技术是这样进行工作的在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时,电位器W1作为取样信号传给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工作。当电位器W1较W2相对输出为高电平时,这个信号由W1经R4到达A点,进入IC1;C点输出为高电平,经R6限流后输入BG4基极。于是BG4道通,此时E点输出为正电压,E′为负电压,电动机F正向旋转。如图1所示电动机5的正转带动蜗杆3蜗轮9正转,并带动转轴11及前大灯1正向转动。此时,电位器W2尾部的转动手柄7随转轴11及前大灯1正向旋转。当W2运动到与A点电位平衡,即A点电位等于B点电位的时候,C点与D点平衡,无输出。三极管BG4、BG2、BG5关闭,电动机F停止转动。反之,当A点电位低于B点电位的时候,D点输出为高电平,C点则输出为低电平。D点输出的信号经R7限流后进入三极管BG3的基极,BG3导通。且推动BG1导通,同时经R8限流后又推动BG6导通,此时电动机F反转。图1中电动机5的反转带动蜗杆3蜗轮9反转,转动轴11及前大灯1反向转动。电位器W2与转轴11及前大灯1同步反转。当A点电位与B点电位平衡的时候,D点与C点平衡,无输出,三极管BG3、BG1、BG6关闭。电动机F停止工作。因前大灯1的工作电源是单独连接使用的,所以切断控制电路的电源后前大灯1仍能正常工作,与原车固定式前大灯的功能没有什么区别。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自动转向灯,包括前大灯(1)、方向盘(12),其特征在于方向盘(12)通过电位器(W1)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中的电位器(W2)安装在机控部分的外壳(3)内,它的转动手柄(7)伸入转轴(11)的尾部,转轴(11)的顶部穿出外壳(3)与前大灯(1)连接,且由螺栓(2)固定;在转轴(11)上套装有轴承(10)和蜗轮(9),与蜗轮(9)相啮合的蜗杆(4)一头固定在外壳(3)上,一头与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电机(5)及电位器(W2)经导线6与控制电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自动转向灯,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由正转电路(W1、R4、IC1、R6、BG4、BG4、BG2、R9、BG5)、反转电路(W2、R5、CI2、R7、BG3、BG1、R8、BG6)和外围电路(C1、C2、C3、C4、R1、R2、R3、R4、D1、D2、D3)组成,其中W1经R4分别与IC1的正输入端和IC2的负输入端连接,W2经R5分别与IC1的负输入端和IC2的正输入端连接;IC1的输出端经R6与BG4的基极连接,BG4的集电极与BG2的基极连接,BG2的集电极与电动机(F)的一输入端连接,BG2的发射极与电源正端连接,而BG4的发射极经R9与BG5的基极连接,BG5的集电极与电动机(F)的另一输入端连接,BG5的发射集与电源负端连接;IC2的输出端经R7与BG3的基极连接,BG3的集电极与BG1的基极连接,BG1的集电极与电动机(F)一输入端连接,BG1的发射极与电源正端连接,而BG3的发射极经R8与BG6的基极连接,BG6的集电极与电动机(F)的另一输入端连接,BG6的发射极与电源负端连接。专利摘要一种汽车自动转向灯,其特征是:方向盘通过电位器W1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中的电位器W2安装在机控部分的外壳内,它的转动手柄伸入转轴的尾部,转轴的顶部与前大灯连接;在转轴上套装有轴承和蜗轮,与蜗轮相啮合的蜗杆一头固定在外壳上,一头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电机及电位器W2经导线与控制电路连接。该技术在不改变原车结构的基础上实现车大灯随车轮的同步自动转动,它结构简单,噪声小,转向柔和,断电后可自动锁定。文档编号B60Q1/34GK2341844SQ98228909公开日1999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1998年5月26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26日专利技术者周良模 申请人:周良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自动转向灯,包括前大灯(1)、方向盘(12),其特征在于:方向盘(12)通过电位器(W1)与控制电路连接,控制电路中的电位器(W2)安装在机控部分的外壳(3)内,它的转动手柄(7)伸入转轴(11)的尾部,转轴(11)的顶部穿出外壳(3)与前大灯(1)连接,且由螺栓(2)固定;在转轴(11)上套装有轴承(10)和蜗轮(9),与蜗轮(9)相啮合的蜗杆(4)一头固定在外壳(3)上,一头与电机(5)的输出轴连接,电机(5)及电位器(W2)经导线6与控制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良模
申请(专利权)人:周良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