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3395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5 0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所述柔性小车工装包括车架和旋转台,所述旋转台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所述车架的上端,使得所述旋转台能够沿着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上升降;所述旋转台上固定有至少两根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固定有至少两根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横跨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每一所述第二导轨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柱,使得所述支撑柱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导轨移动并定位,所述第二导轨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轨移动并定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结构紧凑,且适用于各种类似车型的轿车框式副车架的衬套压装,一人可以操作。在保证衬套压装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
本技术涉及汽车工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轿车副车架在试制和试验阶段均需要衬套压入和压出,主要是做台架试验和压出,压入力的收集比较分析,包括道路试验等等。 由于产品在试制阶段没有专用压装工装,所以衬套压装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人工进行工装,即需要两人抬起副车架放入压机,一人操作压机,压入或压出橡胶衬套。 第二种方法是利用行车吊起副车架,一人扶平将压装衬套钢套伸入压机,一人操作压机,依次压入或压出橡胶衬套。 以上两种方法的劳动强度大,且耗费时间长,框式副车架在压装时水平度控制不稳定,从而影响副车架衬套压装的质量和试验数据的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方法劳动强度大且耗时长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 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其特点在于,所述柔性小车工装包括车架和旋转台,所述旋转台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所述车架的上端,使得所述旋转台能够沿着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上升降; 所述旋转台上固定有至少两根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固定有至少两根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横跨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每一所述第二导轨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柱,使得所述支撑柱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导轨移动并定位,所述第二导轨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轨移动并定位。 较佳地,至少两根所述第一导轨相互平行,至少两根所述第二导轨相互平行。 较佳地,每一所述第二导轨垂直于所述第一导轨。 较佳地,所述升降机构为升降丝杆,所述升降丝杆和所述车架的连接处设有升降丝杆旋转手柄,用于控制所述升降丝杆。 较佳地,所述旋转台通过端面轴承与所述升降丝杆连接。 较佳地,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为T型槽导轨。 较佳地,所述车架的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 本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技术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结构紧凑,且适用于各种类似车型的轿车框式副车架的衬套压装,一人可以操作。在保证衬套压装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与副车架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技术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10包括车架11和旋转台12。其中,旋转台12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车架11的上端,使得旋转台12能够沿着车架11的高度方向上升降。这里的所述升降机构优选为升降丝杆113,进一步地在升降丝杆113和车架11的连接处设有升降丝杆旋转手柄112,以此用来控制升降丝杆113,从而调整旋转台12的高度。进一步地,将旋转台12设置为通过端面轴承121与升降丝杆113连接。 同时,在旋转台12上固定有至少两根第一导轨13,在第一导轨13上固定有至少两根第二导轨14,此处本实施例中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均为两根,应当理解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的数量并不受到本实施例的局限,这里仅为举例。第二导轨14横跨在第一导轨13上,每一第二导轨14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柱15,使得支撑柱15能够沿着第二导轨14移动并定位,第二导轨14能够沿着第一导轨13移动并定位。 此处,两根第一导轨13优选为相互平行,两根第二导轨14优选为相互平行。并且,每一第二导轨14垂直于第一导轨13。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选用T型槽导轨。 另外,在所述车架的底部设有多个万向轮111,便于车架10的移动。 图2为本技术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与副车架的组合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技术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10根据框式副车架20的形状,利用副车架20前后横梁上的工艺孔或安装孔21分别与支撑柱15连接进行定位,从而使副车架20水平放置在柔性小车工装10上,这样既可对副车架20上的压装孔22依次进行旋转压装衬套。 图3为本技术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的使用状态图。如图3所示,本技术通过万向轮111可以移动柔性小车工装10控制副车架20的压装孔22与压机头60的轴心同轴。在车架11的高度方向上(即Z向)的升降丝杆113可调整不同车型副车架与压装垫块40的距离。端面轴承121 (如图1所示)可以水平旋转副车架20依次压装四个衬套50。两根第一导轨13导轨可以调整两根第二导轨14在横向方向(即X方向)上的距离,四个支撑柱15可以在第二导轨14里调整纵向方向(即Y方向)上的距离,从而可以调整不同车型的框式副车架的前后横梁上工艺孔或安装孔的位置。根据不同车型的框式副车架横梁的前后高低差来调整前后各两根支撑柱15的高低,以此使得框式副车架20在柔性小车工装10上处于水平状态。 根据上述结构,本技术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的使用方式为: 第一、根据不同车型的框式副车架,利用横向和纵向(即X向和Y向)将第一导轨13和第二导轨14调整好四个支撑柱15的距离和高低。再把副车架20放在柔性小车工装10的四个支撑柱15上。接着沿F方向移入至压机60的下方,利用升降丝杆113的高度调整,把副车架20的压装孔22调整到压装垫块50上,并把压装孔22旋转到与压头60和压装垫块40的中心重合,此时即可以压装衬套50,从而完成第一个衬套的压装。 第二、将旋转台12旋转到第二个压装孔与压头60和压装垫块40的中心重合,此时即可以压装第二个衬套。 第三、将旋转台12旋转到第三个压装孔与压头60和压装垫块40的中心重合,此时即可以压装第三个衬套。 第四、将旋转台12旋转到第四个压装孔与压头60和压装垫块40的中心重合,此时即可以压装第四个衬套。 综上所述,本技术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结构紧凑、适用于各种类似车型的轿车框式副车架的衬套压装,一人可以操作。在保证衬套压装的质量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技术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小车工装包括车架和旋转台,所述旋转台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所述车架的上端,使得所述旋转台能够沿着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上升降;所述旋转台上固定有至少两根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固定有至少两根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横跨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每一所述第二导轨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柱,使得所述支撑柱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导轨移动并定位,所述第二导轨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轨移动并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小车工装包括车架和旋转台,所述旋转台通过升降机构连接在所述车架的上端,使得所述旋转台能够沿着所述车架的高度方向上升降; 所述旋转台上固定有至少两根第一导轨,所述第一导轨上固定有至少两根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横跨在所述第一导轨上,每一所述第二导轨的两端分别设有支撑柱,使得所述支撑柱能够沿着所述第二导轨移动并定位,所述第二导轨能够沿着所述第一导轨移动并定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副车架衬套压装的柔性小车工装,其特征在于,至少两根所述第一导轨相互平行,至少两根所述第二导轨相互平行。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平乔梁王国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汇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