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能够在箱梁与移动模架上运行,适应两种跨度,不仅省去了吊装的费用,而且缩短了施工工期。其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梁,主梁下方设置有电动葫芦,主梁的左、右端分别固连有两个支腿组,支腿组分为平行设置的外侧支腿和内侧支腿,且外侧支腿和内侧支腿均为刚性支腿,外侧支腿上安装能使其沿外侧轨道行走的外侧行走机构,内侧支腿上安装能使其沿内侧轨道行走的内侧行走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式起重机,具体涉及一种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
技术介绍
移动模架是一种自带模板,利用承台或墩柱作为支承,对桥梁进行现场浇筑的施工机械。目前,移动模架作为现场浇筑的一种施工机械,鉴于目前现浇工程的特点,移动模架施工步骤是:拼装、就位、合模、绑扎钢筋、安装内模、绑扎上部钢筋、烧筑。传统的门式起重机只能行走于地面或者箱梁之上,而且只在一种跨度下运行。 对现有技术的简介应包括三方面内容:(I)现有的移动模架拼装及施工,由于钢结构本身的结构以及制造加工工艺,拼装时移动支撑系统按如下工序进行拼装:牛腿的组装、移动模架主钢梁的组装及有关施工设备、机具的就位、牛腿的安装、移动模架主钢梁吊装、同步横移合模、横梁安装、铺设底板、安装模板支架、安装外腹板及翼缘板、底板、内模安装(在绑扎钢筋后)。 (2)现场施工的局限性:绑扎钢筋需在移动模架外模拼装完成后进行。内模拼装时,也需先整体拼装然后用吊机整体吊装。 (3)鉴于移动模架的拼装步骤以及施工步骤的工序不变性,往往在绑扎钢筋和拼装吊装内模以及其他零件时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从而延长了施工工期,也增加了拼装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移动模架纵移到位与吊装内模和绑扎钢筋之间的时间冲突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能够在箱梁与移动模架上运行,适应两种跨度,不仅省去了吊装的费用,而且缩短了施工工期。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梁,主梁下方设置有电动葫芦,主梁的左、右端分别固连有两个支腿组,支腿组分为平行设置的外侧支腿和内侧支腿,且外侧支腿和内侧支腿均为刚性支腿,外侧支腿上安装能使其沿外侧轨道行走的外侧行走机构,内侧支腿上安装能使其沿内侧轨道行走的内侧行走机构。 进一步地,两个支腿组和主梁构成的门式主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主梁为型钢构成的桁架结构,主梁包括多个截面为倒置等腰三角形的祐1架单元。 进一步地,外侧支腿和内侧支腿之间通过桁架连接。 进一步地,外侧行走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一减速单元和与第一减速单元连接并固定在第一轴体的第一车轮。 进一步地,内侧行走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驱动电机连接的第二减速单元和与第二减速单元连接并固定在第二轴体的第二车轮。 进一步地,外侧轨道与移动模架固接为一体。 进一步地,外侧轨道与箱梁固接为一体。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I)采用上述结构,可以在移动模架纵移到位的同时,在已浇筑的箱梁上同步绑扎钢筋和拼装内模;移动模架就位后电动葫芦将钢筋与内模吊装到移动模架上,完成拼装;能够在箱梁与移动模架上运行,适应两种跨度,不仅省去了吊装的费用,而且缩短了施工工期; 2)本技术解决了传统门式起重机在移动模架和箱梁上同时行走以及由移动模架轨道行走到箱梁轨道两种跨度之间的自由转换的问题; 3)外侧支和内侧支腿均是刚性支腿更是增加了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的稳定性; 4)本技术有两种跨度,减少了一台起重机的加工费用和拼装费用,大大节省了经济开支,加工工序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率也大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移动模架上运行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箱梁上运行示意图。 图3为内侧支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侧支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内侧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外侧行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梁,1-1.桁架单元,2.电动葫芦,3.内侧支腿,4.外侧支腿,5.桁架,6.内侧行走机构,7.外侧行走机构,8.移动模架,9.箱梁,10.内侧轨道,11.外侧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一种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梁1,主梁I为型钢构成的桁架结构,主梁I包括多个截面为倒置等腰三角形的桁架单元1-1,主梁I下方设置有电动葫芦2,主梁I的左、右端分别固连有两个支腿组,主梁I和两个支腿组构成的门式主框架结构,支腿组分为平行设置的外侧支腿4和内侧支腿3,且外侧支腿4和内侧支腿3均为刚性支腿,外侧支腿4上安装能使其沿外侧轨道11行走的外侧行走机构7,内侧支腿3上安装能使其沿内侧轨道10行走的内侧行走机构6。 本实施例中,外侧支腿4和内侧支腿3之间通过桁架5连接;外侧支腿4具有两个与主梁I前、后端连接的外支腿体4-1和用于连接外支腿体4-1的外横杆4-2 ;内侧支腿3具有两个与主梁I前、后端连接的内支腿体3-1和用于连接内支腿体3-1的内横杆3-2。 本实施例中,外侧行走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电机7-1、与第一驱动电机7-1连接的第一减速单元7-2和与第一减速单元7-2连接并固定在第一轴体7-4的第一车轮7-3 ;内侧行走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6-1、与第二驱动电机6-1连接的第二减速单元6-2和与第二减速单元6-2连接并固定在第二轴体6-4的第二车轮6-3。 本实施例中,外侧轨道11与移动模架8固接为一体;内侧轨道10与箱梁9固接为一体。 利用本技术施工过程如下: 移动模架8拼装完成,预压结束;将外侧轨道11连接在移动模架8上,然后安装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安装完成后试运行;试运行结束,没有问题,则该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在移动模架上便可使挂在吊钩或其他取物装置上的重物在空间上的垂直升降和水平移动。 箱梁9浇筑完成,移动模架8落模之前,在浇筑完成的箱梁9之上铺装内侧行走机构6配套内侧轨道10,使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继续行走直至行走到箱梁9的内侧轨道10之上,完成有移动模架8外侧轨道11到箱梁9内侧轨道10的转换,此时该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在箱梁9上便可使挂在挂在吊钩或其他取物装置上的重物在空间实现垂直升降和水平移动。同理,移动模架8移动到下一孔合模后,该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从箱梁9内侧轨道10行走到移动模架8外侧轨道11上,完成从箱梁9内侧轨道10道到移动模架8外侧轨道11的转换。 箱梁9浇筑完成,部分施工人员进行移动模架8落模、受力支撑转换、移动模架8纵移到位的操作,同时另一部分施工人员在已经浇筑好的箱梁9上进行绑扎钢筋、内模的拆装组拼的操作。移动模架就位后,顶升合模。一切准备工作就绪,绑扎好的钢筋在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完成从箱梁9内侧轨道10道到移动模架8外侧轨道11的转换后吊装到位,然后该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再由移动模架8的外侧轨道11转换到箱梁9的内侧轨道10。组拼好的内模在该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完成从箱梁9的内侧轨道10转换到移动模架8的外侧轨道11后吊装到位,完成整体移动模架的拼装。最后绑扎上部钢筋,浇筑混凝土。 本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工期,将移动模架8纵移到位、绑扎钢筋、组装内模的工序同步进行,一方面也使人为操作时更加的轻便,减轻了施工人员的体力劳动量;另一方面更加节省了财力,减少了高昂的吊装费用;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可以在移动模架8的外侧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梁,主梁下方设置有电动葫芦,主梁的左、右端分别固连有两个支腿组,支腿组分为平行设置的外侧支腿和内侧支腿,且外侧支腿和内侧支腿均为刚性支腿,外侧支腿上安装能使其沿外侧轨道行走的外侧行走机构,内侧支腿上安装能使其沿内侧轨道行走的内侧行走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主梁,主梁下方设置有电动葫芦,主梁的左、右端分别固连有两个支腿组,支腿组分为平行设置的外侧支腿和内侧支腿,且外侧支腿和内侧支腿均为刚性支腿,外侧支腿上安装能使其沿外侧轨道行走的外侧行走机构,内侧支腿上安装能使其沿内侧轨道行走的内侧行走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两个支腿组和主梁构成的门式主框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其特征在于:主梁为型钢构成的桁架结构,主梁包括多个截面为倒置等腰三角形的桁架单元。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移动模架配套变轨门式起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媛,王兰芳,白宾,韩军霞,牛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