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2509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5 0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摸屏。该触摸屏包括透明基底和若干电极,电极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等间距排列,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等间距排列,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交错排布,第三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方向,并且第三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等间距排列,每一所述第三电极单元和一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以及相邻的一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分别耦合形成感应区域,所述第三电极单元与第三连接线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减少连接线的数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多媒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触摸屏
技术介绍
触摸屏是一种可接收触摸输入信号的感应式装置。触摸屏一般安装在液晶屏幕等显示器件前,并具有透光性,可以使用户在观察屏幕显示的信息时,通过触碰触摸屏给予反馈,从而进行人机交互过程。当前,触摸屏的结构一般包括透明基底和设置于透明基底上的导电层。图1是传统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设置于基底10上导电层包括多个平行排布的电极,每个电极由一个第一电极11、多个第二电极12以及分别将第一电极和所有第二电极与透明基底上的柔性电路板13相连接的连接线14与15组成,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都为矩形,且第一电极11的长边远大于短边以及第二电极12的边长,多个第二电极12沿第一电极11的长边方向等间距排列在第一电极11同一侧。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均通过连接线与柔性电路板13连接。当有物体接近或接触触摸屏时,接近该物体位置的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的电容会产生变化,分别连接两电极的连接线14与15再将该电容变化传递至柔性电路板13,即可根据触摸屏上的该电容变化确定物体在触摸屏上的触碰位置。由于感应区域中分布连接线的区域会形成感应盲区,为了减小感应盲区,通常将连接每一个第二电极的连接线分为两组引向整个触摸屏感应区域的相对两侧,其中一侧引线再绕过感应区域的侧面和连接触控芯片的柔性电路板相连。然而,因为具有独立连接线的第二电极的数量较多,因此连接第二电极与柔性电路板的连接线也较多,为了遮蔽感应区域侧向的连接线,触摸屏上需要形成较宽的边框区,同时也会使触摸屏感应区域具有较大的感应盲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摸屏,可以通过设置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三电极,并使第三电极中的每一第三电极单元分别与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耦合形成感应区域,从而降低了第三电极单元与连接每一第三电极单元的第三连接线的数量,并减少感应盲区的面积。本技术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透明基底和若干电极,电极间隔排布于透明基底上,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包括若干第一连接线和第一电极单元,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之间通过一第一连接线连接;第二电极,包括若干第二连接线和第二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且与第一电极单元交错排布,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通过一第二连接线连接;第三电极,包括若干第三电极单元、以及与第三电极单元一一对应的第三连接线,第三电极单元在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方向,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每一第三电极单元和一第一电极单元以及相邻的一第二电极单元分别耦合形成感应区域。进一步的,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为矩形电极单元。进一步的,如上所述的触摸屏,第一正对面积与第一距离的比值大于第三正对面积与第四距离的比值,第二正对面积与第二距离的比值大于第三正对面积与第四距离的比值,第一正对面积与第一距离的比值大于第四正对面积与第三距离的比值,第二正对面积与第二距离的比值大于第四正对面积与第三距离的比值,其中,第一正对面积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第二正对面积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第三正对面积为相邻的第三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第四正对面积为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正对部分的面积,第一距离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一电极单元或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第二距离为第三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第三距离为第一电极单元和与其相邻的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第四距离为相邻的第三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的,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相等。进一步的,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mm?20mm,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mm?20mm,第三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2mm?20mm,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4mm?40mm,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4?40mm,相邻两个第三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2?20mm。进一步的,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9mm?15mm,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9mm?15mm,第三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的长度为9mm?15mm,相邻两个第一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18mm?30mm,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18?30mm,相邻两个第三电极单元之间的距离为9?15mm。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线和第二连接线均为直线,第一电极单元均位于第一连接线靠近第二连接线的一侧,且第一电极单元的远离第二连接线的侧边与第一连接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二电极单元均位于第二连接线靠近第一连接线的一侧,且第二电极单元的远离第一连接线的侧边和第二连接线在同一直线上。进一步的,第一电极单元、第二电极单元和第三电极单元设置有锯齿状突出部,第三电极单元的突出部与第一电极单元的突出部以及第二电极单元的突出部交错排布。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线呈折线形且位于第三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之间。进一步的,第一连接线、第二连接线和第三连接线的宽度均小于等于10um。进一步的,透明基底一侧设置有柔性电路板。进一步的,电极由导电网格构成。进一步的,导电网格的网格线宽小于10 μπι,相邻两个网格节点之间的间距为10?800 μ mD进一步的,导电网格为嵌入结构,导电网格包括胶层和导电材料,胶层设置于透明基底上,胶层远离透明基底的一侧开设网格状凹槽,导电材料设置于网格状凹槽中。进一步的,胶层的厚度为Ium?30um,导电材料的厚度为0.1um?10um。进一步的,胶层的厚度为2um?llum,导电材料的厚度为0.5um?5um。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摸屏,通过设置在透明基底上的每个电极都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第三电极,其中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单元和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单元交错排布,第三电极单元和一第一电极单元以及相邻的一第二电极单元分别耦合形成感应区域,并且所有第一电极单元对应同一条第一连接线,所有第二电极单元对应同一第二连接线,而第三电极单元和独立的第三连接线一一对应,从而减少了连接线的数量,并减少了感应盲区的面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传统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极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电极尺寸参数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四的导电网格的II1-1II截面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触摸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摸屏,包括:透明基底和若干电极,所述电极间隔排布于透明基底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包括若干第一连接线和第一电极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相邻的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之间通过一所述第一连接线连接;第二电极,包括若干第二连接线和第二电极单元,所述第二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且与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交错排布,相邻的所述第二电极单元之间通过一所述第二连接线连接;第三电极,包括若干第三电极单元、以及与所述第三电极单元一一对应的第三连接线,所述第三电极单元在所述第一电极单元和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的第二方向,并沿第一方向间隔排列,每一所述第三电极单元和一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以及相邻的一所述第二电极单元分别耦合形成感应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根初安宏鹏刘伟蒋芳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昌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欧菲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