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51549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17:57
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包括放电臂、连接于放电臂前端的接触金具及连接于放电臂后端的绝缘杆,放电臂内腔中设置有放电电阻,放电电阻前端通过导线电连接于接触金具,放电电阻后端通过导线引出至接地端,放电电阻与接触金具之间通过导线引出第一金属短接片,放电电阻与接地端之间通过导线引出第二金属短接片,第一、第二金属短接片及接地端均设置于放电臂的绝缘外壳上,放电臂的绝缘外壳上还连接有第三金属短接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电容器组单个电容器设计,可实现从串接电阻放电至直接接地放电功能的简便、可靠转换,便于观察,安全性高,且可确保整个放电操作安全可靠,有效提高运维作业人员操作安全和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容放电棒,特别是一种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
技术介绍
分散式电容器组在电力系统应用十分广泛,有相当一部分产品的电容基本上都是采用外熔断器保护,电容器组在运行中外熔丝熔断现象时有发生,因而需要进行单体电容检测和更换熔丝等工作。对于这类作业,工作前从保护作业人员安全的基本要求及《安规》的相关规定都要求:与整组电容器脱离的电容器应逐个多次直接接地放电后,才可保证作业安全,但实际中由于初放电时,声音很大,且有火花现象,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甚至危及人身安全。因此要求设计放电棒先通过串接电阻放电后,再进行直接接地放电。目前电容器作业时对电容器进行放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在对电容器放电中一般采用三极的10kV、35kV或IlOkV接地线,1kV接地线因绝缘棒短,三相根开小,较少使用,而35kV以上的接地线又很笨重。因此在放电过程中存在操作不方便等问题。2、不少电容器本体放电时,由于瞬间对已储能的电容器放电,其声音很大,且有火花现象,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甚至危及人身安全。3、市面上存在部分其它用途的放电棒,已有个别单位应用到电容器放电使用,由于其设计并不适合于1kV等分散式单体电容使用,如有的串联放电电阻值选取很大几十个ΜΩ以上,造成电容器(如熔丝熔断)放电时,由于初始电流很小,运行人员容易误解该电容器没有残压、也有的电容放电5分钟以上残压还非常高、甚至有的单位还存在着人身触电的危险问题,于是这些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又制定规定,如放电5?20分钟后再用直接接地方式进行放电等不太符合实际作业的规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实现从串接电阻放电至直接接地放电功能的简便、可靠转换,便于观察,安全性高,且可确保整个放电操作安全可靠,有效提高运维作业人员操作安全和工作效率的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包括有放电臂、连接于放电臂前端的接触金具及连接于放电臂后端的绝缘杆,所述放电臂内腔中设置有放电电阻,放电电阻前端通过导线电连接于接触金具,放电电阻后端通过导线引出至接地端,所述放电电阻与接触金具之间通过导线引出一第一金属短接片,所述放电电阻与接地端之间通过导线引出一第二金属短接片,所述第一、第二金属短接片及接地端均设置于放电臂的绝缘外壳上,所述放电臂的绝缘外壳上还连接有第三金属短接片。进一步地,所述放电电阻采用阻值60k Ω、功率30W的电阻。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杆由两段可伸缩连接构成。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杆拉伸后的最大长度为1250mm,放电棒的整体长度大于1.5m0进一步地,所述放电臂的外壳采用透明绝缘材质。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端连接接地线。进一步地,所述接地线采用带透明护套的多股软铜线,截面为10mm2。由上述对本专利技术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适合于对1kV电容器组单个电容器进行放电,可在3秒内将电容器大部分残存电荷消耗掉,可作为电容器组单体熔丝熔断后的单体电容器的多次接地的放电使用,也可作为正常停用检修的电容器组单体电容器多次接地放电,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可保障整个放电操作安全、可靠,有效提高运维作业人员操作安全和工作效率;第二,通过设置第一、第二、第三金属短接片,通过将第二、第三金属短接片短接,可实现串接电阻放电,通过将第一、第二金属短接片短接可实现直接对地放电,可实现从串接电阻放电至直接接地放电功能的简便、可靠转换,并可确保整个操作安全可靠、简便;第三,放电臂外壳采用透明绝缘材质,可确保内部接线一目了然,直接对地放电时,操作者能非常直观地看清楚;总之,本专利技术针对电容器组单个电容器设计,可实现从串接电阻放电至直接接地放电功能的简便、可靠转换,便于观察,安全性高,使用方便,且可确保整个放电操作安全可靠,有效提高运维作业人员操作安全和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放电臂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放电臂,2.接触金具,3.绝缘杆,4.放电电阻,5.接地端,6.第一金属短接片,7.第二金属短接片,8.第三金属短接片,9.接地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包括有放电臂1、连接于放电臂I前端的接触金具2及连接于放电臂I后端的绝缘杆3,所述放电臂I的外壳采用透明绝缘材质,所述放电臂I内腔中设置有放电电阻4,所述放电电阻4采用阻值60k Ω、功率30W的电阻,放电电阻4前端通过导线电连接于接触金具2,放电电阻4后端通过导线引出至接地端5,所述放电电阻4与接触金具2之间通过导线引出一第一金属短接片6,所述放电电阻4与接地端5之间通过导线引出一第二金属短接片7,所述第一金属短接片6、第二金属短接片7及接地端5均设置于放电臂I的绝缘外壳上,所述放电臂I的绝缘外壳上还连接有第三金属短接片8。所述绝缘杆3由两段可伸缩连接构成,所述绝缘杆3拉伸后的最大长度为1250_,放电棒的整体长度大于1.5m。所述接地端5连接接地线9,接地线9采用带透明护套的多股软铜线,截面为1mm20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在对1kV电容器进行放电操作时,先将第二金属短接片7、第三金属短接片8短接,进行串接电阻放电,可在3秒内将电容器大部分残存电荷消耗掉,然后将第一金属短接片6、第二金属短接片7短接,进行直接对地放电,将电容器残存电荷全部消耗掉。本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元件参数同理可用于不同KV等级的电容器组。上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专利技术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行为。【主权项】1.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包括有放电臂、连接于放电臂前端的接触金具及连接于放电臂后端的绝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臂内腔中设置有放电电阻,放电电阻前端通过导线电连接于接触金具,放电电阻后端通过导线引出至接地端,所述放电电阻与接触金具之间通过导线引出一第一金属短接片,所述放电电阻与接地端之间通过导线引出一第二金属短接片,所述第一、第二金属短接片及接地端均设置于放电臂的绝缘外壳上,所述放电臂的绝缘外壳上还连接有第三金属短接片。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阻采用阻值60k Ω、功率30W的电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杆由两段可伸缩连接构成。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杆拉伸后的最大长度为1250mm,放电棒的整体长度大于1.5m。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臂的外壳采用透明绝缘材质。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端连接接地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采用带透明护套的多股软铜线,截面为10mm2。【专利摘要】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包括放电臂、连接于放电臂前端的接触金具及连接于放电臂后端的绝缘杆,放电臂内腔中设置有放电电阻,放电电阻前端通过导线电连接于接触金具,放电电阻后端通过导线引出至接地端,放电电阻与接触金具之间通过导线引出第一金属短接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容器一体化放电棒,包括有放电臂、连接于放电臂前端的接触金具及连接于放电臂后端的绝缘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臂内腔中设置有放电电阻,放电电阻前端通过导线电连接于接触金具,放电电阻后端通过导线引出至接地端,所述放电电阻与接触金具之间通过导线引出一第一金属短接片,所述放电电阻与接地端之间通过导线引出一第二金属短接片,所述第一、第二金属短接片及接地端均设置于放电臂的绝缘外壳上,所述放电臂的绝缘外壳上还连接有第三金属短接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国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福建南安市供电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