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抗器及其三相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铁芯S、电感线圈主绕组L1、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单向晶闸管T1和单向晶闸管T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抗器通过调节晶闸管的导通来调节控制绕组中的电流,从而达到磁通抵消的效果,以此改变调节电抗器对外的综合等效电抗值,减少了对晶闸管的耐压需求,节约了成本,本电抗器应用在三相驱动电路中,能够有效的控制三相电路中的等效电抗值,并且抑制主电路中的磁通,有效的减少了三相电路中的电网波动,做到限流、限压启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和节约成本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抗器,具体是一种性能优越、具有磁通抵消功能的电抗器及其三相驱动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稳定、安全及经济运行水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抗器被广泛应用在调压稳压电路中,传统的方法使用可控硅调压控制或单纯的磁控电抗器来调压稳压,但是采用单纯的可控硅调压方式,遇到高压回路时,要求可控硅的耐压值很高,并且多个可控硅串联又存在均压困难的问题,而使用磁控电抗器又存在电磁饱和限制的缺陷,导致调节范围有限,尤其是在三相驱动电路中,相位间的相位差导致电压的波动,给负载造成巨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电抗器的推广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性能优越、具有磁通抵消功能的电抗器及其三相驱动控制电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电抗器及其三相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铁芯S、电感线圈主绕组L1、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单向晶闸管TI和单向晶闸管T2,所述电感线圈主绕组LI和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均缠绕在铁芯上,电感线圈主绕组LI和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的绕制方向相反;电感线圈主绕组LI的一端连接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的一端,电感线圈主绕组LI另的一端连接单向晶闸管T2的阳极和单向晶闸管TI的阴极,单向晶闸管TI的阳极连接单向晶闸管T2的阴极和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的另一端;所述三相驱动控制电路包括单向晶闸管Tla?T3c,电抗器a、电抗器b、电抗器C、DSP控制系统和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的I端口连接三相交流电的a相和开关SI,电流传感器的2端口连接三相交流电的b相和开关S2,电流传感器的3端口连接三相交流电的c相和开关S3,开关SI的另一端连接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la和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a,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la的另一端连接三相负载和单向晶闸管Tla的阴极和单向晶闸管T2a的阳极,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a的,另一端连接单闸管Tla的阳极和单向晶闸管T2a的阴极,单向晶闸管Tla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I端口,单向晶闸管T2a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2端口,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电抗器b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lb和电抗器b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b,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lb的另一端连接三相负载和单向晶闸管Tlb的阴极和单向晶闸管T2b的阳极,电抗器b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b的,另一端连接单闸管Tlb的阳极和单向晶闸管T2b的阴极,单向晶闸管Tlb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3端口,单向晶闸管T2b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4端口,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电抗器c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lc和电抗器c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c,电抗器c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lc的另一端连接三相负载和单向晶闸管Tlc的阴极和单向晶闸管T3c的阳极,电抗器c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c的,另一端连接单闸管Tlc的阳极和单向晶闸管T3c的阴极,单向晶闸管TIc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5端口,单向晶闸管T3c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6端口,电流传感器的4端口连接DSP控制系统的7端口。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DSP控制系统由tms320f2812型数字信号处理器及其外围部件组成。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电流传感器为KCE-1J03型穿孔式三相交流传感器。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铁芯S的制作材料是硅钢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新型电抗器的主绕组和控制绕组绕制方向相反,通过调节晶闸管的导通来调节控制绕组中的电流,从而达到磁通抵消的效果,以此改变调节电抗器对外的综合等效电抗值,减少了对晶闸管的耐压需求,节约了成本,本电抗器应用在三相驱动电路中,能够有效的控制三相电路中的等效电抗值,并且抑制主电路中的磁通,有效的减少了三相电路中的电网波动,做到限流、限压启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能稳定和节约成本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由新型电抗器组成的三相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新型磁通电抗器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新型电抗器及其三相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铁芯S、电感线圈主绕组L1、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单向晶闸管TI和单向晶闸管T2,所述电感线圈主绕组LI和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均缠绕在铁芯上,电感线圈主绕组LI和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的绕制方向相反;电感线圈主绕组LI的一端连接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的一端,电感线圈主绕组LI另的一端连接单向晶闸管T2的阳极和单向晶闸管Tl的阴极,单向晶闸管Tl的阳极连接单向晶闸管T2的阴极和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的另一端;所述三相驱动控制电路包括单向晶闸管Tla?T3c,电抗器a、电抗器b、电抗器C、DSP控制系统和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的I端口连接三相交流电的a相和开关SI,电流传感器的2端口连接三相交流电的b相和开关S2,电流传感器的3端口连接三相交流电的c相和开关S3,开关SI的另一端连接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la和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a,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la的另一端连接三相负载和单向晶闸管Tla的阴极和单向晶闸管T2a的阳极,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a的,另一端连接单闸管Tla的阳极和单向晶闸管T2a的阴极,单向晶闸管Tla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I端口,单向晶闸管T2a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2端口,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电抗器b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lb和电抗器b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b,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lb的另一端连接三相负载和单向晶闸管Tlb的阴极和单向晶闸管T2b的阳极,电抗器b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b的,另一端连接单闸管Tlb的阳极和单向晶闸管T2b的阴极,单向晶闸管T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抗器及其三相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铁芯S、电感线圈主绕组L1、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单向晶闸管T1和单向晶闸管T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线圈主绕组L1和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均缠绕在铁芯上,电感线圈主绕组L1和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的绕制方向相反;电感线圈主绕组L1的一端连接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的一端,电感线圈主绕组L1另的一端连接单向晶闸管T2的阳极和单向晶闸管T1的阴极,单向晶闸管T1的阳极连接单向晶闸管T2的阴极和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的另一端;所述三相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电抗器a、电抗器b、电抗器c、DSP控制系统和电流传感器,电流传感器的1端口连接三相交流电的a相和开关S1,电流传感器的2端口连接三相交流电的b相和开关S2,电流传感器的3端口连接三相交流电的c相和开关S3,开关S1的另一端连接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1a和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a,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1a的另一端连接三相负载和单向晶闸管T1a的阴极和单向晶闸管T2a的阳极,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a的另一端连接单闸管T1a的阳极和单向晶闸管T2a的阴极,单向晶闸管T1a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1端口,单向晶闸管T2a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2端口,开关S2的另一端连接电抗器b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1b和电抗器b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b,电抗器a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1b的另一端连接三相负载和单向晶闸管T1b的阴极和单向晶闸管T2ab的阳极,电抗器b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b的,另一端连接单闸管T1b的阳极和单向晶闸管T2b的阴极,单向晶闸管T1b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3端口,单向晶闸管T2b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4端口,开关S3的另一端连接电抗器c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1c和电抗器c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c,电抗器c的电感线圈主绕组L1c的另一端连接三相负载和单向晶闸管T1c的阴极和单向晶闸管T3c的阳极,电抗器c的电感线圈控制绕组L2c的,另一端连接单闸管T1c的阳极和单向晶闸管T3c的阴极,单向晶闸管T1c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5端口,单向晶闸管T3c的控制极连接DSP控制系统的6端口,电流传感器的4端口连接DSP控制系统的7端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帆,代长春,杨强龙,杨华,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中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