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表层浸渍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48146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4: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表层浸渍木及其制备方法,在浸渍过程中,树脂只集中浸渍在木材的表层,从而提高木材表面硬度、尺寸稳定性。本方法具有树脂消耗量小,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木材出材率高等优点。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表层浸渍木吸湿性与素材相比降低35%以上,尺寸稳定性与素材相比提高40%以上,硬度比素材提高20%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木材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的实施,木材的加工逐渐由天然林转变为速生林为主,但像杨木、杉木等速生材的硬度低、尺寸稳定性差,且易腐朽,仅用于造纸和刨花板材,不能直接应用于家具等领域,导致木材资源极大的浪费。对木材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可以改善软质木材的材性。主要方法包括:(I)压缩法。(2)浸渍药剂法,通过在真空或加压环境下往木材中注入单体或树脂,提高木材的力学性能,明显改善材质的尺寸稳定性,常用的浸渍药剂主要包括:脲醛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乙烯等。木材压缩可以提高其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但压缩后的回弹极严重,特别是在吸湿环境下。为了减小这种回弹,国内学者方桂珍、刘君良通过采用“树脂浸渍-压缩”的方法对木材的压缩变形进行固定。虽然此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控制木材的压缩回弹,但复杂的工艺流程降低了其生产效率。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1531018B公开了 “一种可调热风循环式木材干燥压缩装置”技术专利,该装置主要应用于对浸渍处理过的木材在干燥的同时进行压缩,但由于木材含水率较高,在干燥压缩过程中容易出现局部开裂的情况,制约着该装置在生产中的应用与推广。采用药剂浸渍的木材,其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均可得到显著改善。针对其浸渍工艺,目前已有一些专利,例如,公告号为CN1208171C的中国专利文献“呋喃聚合物浸渍木材、制备该聚合物的方法和该聚合物的用途”公开了一种呋喃聚合物浸渍木材,其在整个木材区域具有均匀的颜色和密度。该方案制备的木材在后期干燥过程中容易出现木材变形开裂等现象。中国专利文献CN102642223A公开了 “一种速生材的浸渍方法”,其制造方法包括:一次烘干、药剂制备、药液调制、真空处理、压力浸注、木材出罐和二次烘干步骤。该方案制备的浸渍木材由于木材内部填充了大量的药剂,使得二次干燥过程中,药剂阻塞了细胞壁和细胞腔,木材内部的水分不易挥发,导致二次干燥困难,干燥周期大大延长,干燥出的木材品质较差。在木材浸渍方法上,除了传统的“真空-加压”浸渍方法,中国专利文献CN101618559B公开了“一种用于木材改性的药液加压浸注方法”,其主要是针对湿度较大的木材,在一定的压力下从原木的端头浸注化学药剂,而将原木的树液置换出来。该方案能够解决一些软质材的浸注,但由于木材轴向管胞较小,并不能完全满足一些长度较长的木材浸渍,同时其生产效率低、对设备的要求较高,成本较大。目前木材浸渍大都采用的是在低含水率下浸渍,把木材干燥到较低的含水率,会使木材变形增大,木材损耗增加,且干燥能耗和成本也很高。另外,现有技术均是对干燥处理后的木材进行完全浸渍,但在木材实际加工应用中,木材内部浸渍的药剂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使得浸渍后的干燥变得更加困难,常出现木材内裂、变形等状况,严重影响木材的后续加工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表层浸渍木的制备方法,在浸渍过程中,树脂只集中浸渍在木材的表层,从而提高木材表面硬度、尺寸稳定性。本方法具有树脂消耗量小,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木材出材率高等优点,具体包括如下步骤:A、一次干燥:将气干密度为0.35?0.55g/cm3的木材置于温度为40?70°C,相对湿度为40?95%的条件下,根据木材含水率的变化,对温湿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干燥至平均含水率40?60%,木材厚度含水率呈现内高外低的分布时,停止干燥;B、浸渍:采用“抽真空”、“加压”或“真空-加压”的浸渍方法将步骤A得到的板材进行浸渍; C、二次干燥:将步骤B得到的板材在温度为40?80°C,相对湿度为30?95 %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干燥过程中,根据木材含水率的变化,对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适当的调节,干燥至含水率为5?12% ;D、固化:对经步骤C干燥后的浸渍木材进行树脂固化处理;E、调湿处理:将固化处理后浸渍木材的含水率调整至5?10%。优选的,上述步骤A中所用木材干燥前的含水率大于90%,停止干燥时,距离木材表面0-3mm的范围内,含水率低于30%,距离木材表面5mm以上的中心区域含水率为50-90%。上述步骤B采用“抽真空”的浸渍方法,其工艺参数为:负压0.08?0.15Mpa,持续时间为0.5?2.0ho上述步骤B采用“加压”浸渍方法,其工艺参数为:加压至0.8?1.5Mpa,持续时间为 0.5 ?2.0h0上述步骤B采用“真空-加压”的浸渍方法,其工艺参数为负压0.08?0.1Mpa,持续时间为0.5?1.0h,然后恢复至常压并保持0.5h,再加压至0.8?1.3Mpa,时间0.5?2.0h0上述步骤D中,采用热压方式进行树脂固化,固化温度为90-140°C,固化时间为20-36h,优选的,固化温度为120?140°C,固化时间为20?24小时。上述步骤E中的调湿处理是在温度为50?70°C,相对湿度为55?85%的条件下进行的。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表层浸渍木具有以下特征:包括距离木材表面0_5mm范围内的的浸渍层和距离木材表面大于5_的自然层。所述浸渍层的密度大于自然层的密度。上述表层浸渍木中,自然层为未经树脂浸渍处理的木材结构,但可能表层浸渍过程中对自然层的结构造成影响,上述影响相对于表层浸渍的量可以忽略不计。上述表层浸渍层的密度由表层到距表层I?5_的厚度逐渐减小到木材自然密度,在浸渍层与自然层之间自然纤维连接,与现有的胶合板不同。同时,上述表层浸渍木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得到明显改善,具有强重比大,木材尺寸稳定性好的优点,可广泛用于木地板、衣柜、橱柜、橱门等家具中。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采用低密度木材,在适当的温湿条件下只使木材表层一定的厚度的含水率低于30%,内部区域含水率高于30%,从而解决了树脂浸渍到木材内部的问题;2、由于第一次干燥,只对木材表层进行干燥,干燥至平均含水率40?60%就结束第一次干燥,所以可以显著缩短干燥时间和生产周期、降低成本,并显著减少干燥木材损失;3、由于采用了适当的浸渍工艺,配合木材厚度上的含水率分布,获得表层浸渍木,减小树脂用量,降低浸渍树脂的成本;4、由于木材中部没有树脂填充,在二次干燥过程中,木材中部的水分很容易排出,缩短二次干燥时间;5、按照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得的表层浸渍木吸湿性与素材相比降低35%以上,尺寸稳定性与素材相比提高40%以上,硬度比素材提高20%以上。【【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1中厚度为20mm的表层浸渍杨木的剖面密度图;图2:实施例2中厚度为25mm的表层浸渍杉木的剖面密度图;图3:实施例3中厚度为20mm的表层浸渍泡桐木的剖面密度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实施例并不对本专利技术做任何形式的限定。实施例1本实施例以杨木板材为原料,按照下列方法制备表层浸渍杨木:—次干燥:将气干密度为0.43g/cm3、厚度为20mm、含水率为93%的杨木置于温度为40-70°C,相对湿度为40-75%的条件下干燥,根据木材含水率的变化,对温湿度进行适当的调整,待木材厚度含水率呈现内高外低的分布时,停止干燥,此时,在距离木材表面0-2.5mm范围内的表层含水率低于30%,距离木材表面5mm以上的中心区域含水率在50?80%范围内,木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表层浸渍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一次干燥:将气干密度为0.35~0.55g/cm3的木材置于温度为40~70℃,相对湿度为40~95%的条件下,根据木材含水率的变化,对温湿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干燥至平均含水率40~60%,木材厚度含水率呈现内高外低的分布时,停止干燥;B、浸渍:采用“抽真空”、“加压”或“真空‑加压”的浸渍方法将步骤A得到的板材进行浸渍;C、二次干燥:将步骤B得到的板材在温度为40~80℃,相对湿度为30~95%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干燥过程中,根据木材含水率的变化,对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适当的调节,干燥至含水率为5~12%;D、固化:对经步骤C干燥好的浸渍木材进行树脂固化处理;E、调湿处理:将固化处理后浸渍木材的含水率调整至5~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凃登云张振伟彭冲詹缅阳陈志军洪志雄黄小诚将斌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好莱客创意家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