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及带有该储能系统的机动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34709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4 03:24
储能系统包括动力件、转轴以及储能单元,储能单元包括能量转换件以及转动组件;能量转换件套设于转动组件外并与转动组件共同穿设于转轴上;动力件与转轴连接用于带动转轴与所述转动组件运动以驱动能量转换件将动力件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行能量储存;能量转换件用于释放能量以驱动转动组件带动转轴驱动动力件转动以将存储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进行能量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储能系统可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由系统控制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输送给电池进行储存,实现快速充电,大幅省却了对机动车停靠充电所耗费的时间。同时,还可在机动车离开供电源时,将暂存的能量反向输出供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系统及带有该储能系统的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及一种设置有该储能系统的机动车。
技术介绍
在目前出现的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纯电动力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应用技术里,由于受限于储能容器(各种电池)的密度、体积以及时效比率(充电时长)等瓶颈,以及燃料电池和生物燃料的不成熟方案,导致整个汽车换代产业发展缓慢。但是,人们因生活、生产对地面交通工具的需求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传统内燃机汽车的产出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却呈现较大的反比差,从而造成全球性汽车尾气碳排放引致的温室效应继续加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进行能量快速转换的储能系统。还有必要提供一种带有该储能系统的机动车。储能系统包括动力件、转轴以及储能单元,所述储能单元包括能量转换件以及转动组件;所述能量转换件套设于所述转动组件外并与所述转动组件共同穿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动力件与所述转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动组件运动以驱动所述能量转换件将所述动力件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行能量储存;所述能量转换件用于释放能量以驱动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所述转轴驱动所述动力件转动以将所述存储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进行能量输出;其中,所述能量转换件包括底盘、转盘以及弹性件,所述底盘中心设置有圆形的第一轴孔,所述转盘沿轴向开设有圆形的第二轴孔;所述转盘收容于所述底盘内并与所述底盘通过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共同穿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盘可在所述转动组件的作用下随所述转轴共同相对于所述底盘转动;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形并设置于所述转盘与所述底盘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绕设于所述转盘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被限制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弹性件可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转盘同步旋转并进行收缩,从而将所述动力件产生的能量进行电能向势能的转换与储存;所述弹性件还可在释放能量时带动所述转盘沿反向旋转,以驱动所述动力件进行势能向电能的再转换与输出;所述转动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轴孔内且包括滑块;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面上凸出设置有凸缘;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转轴上且与所述凸缘相抵接,用于在进行能量储存时随所述转轴转动并推动所述凸缘带动所述转盘转动,且还用于在进行能量输出时在所述凸缘推动下带动所述转轴共同转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穿设于所述转轴上的两个夹块,所述两个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转轴相对两侧且夹设于所述两个夹块之间;所述转轴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滑块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方形凹槽,且所述凹槽共同围设形成与所述转轴配合的限制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块包括两个自由段以及连接于所述两个自由段之间的圆弧段,所述凸缘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轴孔内壁面上相对的两侧,所述凸缘包括抵挡端以及引导端;所述抵挡端垂直凸出于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面上,所述引导端为弧形且连接于所述抵挡端与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面之间;所述滑块的一个自由段抵接于其中一个凸缘的抵挡端上,所述圆弧段贴合于另一个凸缘的弧形引导端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量转换件还包括锁定组件,所述锁定组件包括固定件,所述转盘的中部凸出设置有轴部;所述底盘的外壁上向外凸出设置有圆柱形凸柱;所述固定件包括导轨、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设置于所述导轨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一固定部套设并固定于所述凸柱外,所述第二固定部套设于所述轴部外;所述导轨横跨于所述转盘的轴部至所述底盘的凸柱之间以将所述转盘沿轴向限位于所述底盘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盘背向所述底盘的表面开设有以所述轴部为中心呈螺旋状分布的轨道;所述轨道包括起点与终点,所述起点与终点的末端均形成有盲端;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轨上与所述轨道的起点与终点位置对应的起点锁与终点锁;所述起点锁与所述终点锁均包括锁舌,所述锁舌可在外力作用下卡制于所述起点或所述终点的轨道内并与所述盲端相抵制以锁定所述转盘;所述锁舌还可在外力作用下相对于所述起点或所述终点的轨道缩回以解锁所述转盘的锁定状态。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起点锁与所述终点锁为电磁铁,所述转盘上与所述起点锁及所述终点锁相对应位置分别设置为磁性材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面向所述转盘的表面开设有导轨槽;所述导轨槽沿所述轨道起点指向所述轨道终点的直线方向延伸;所述锁定组件还包括轨迹球,所述轨迹球的一端限制于所述导轨槽内,另一端限制于所述轨道内。机动车包括车体、控制箱以及储能系统,所述控制箱设置于所述车体上并与所述储能系统连接,以将所述储能系统输出的电力进行分配,所述储能系统设置于所述车体上,且所述储能系统为上述的储能系统。本专利技术储能系统可在机动车行驶过程中由系统控制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输送给电池进行储存,实现快速充电,大幅省却了对机动车停靠充电所耗费的时间。同时,还可在机动车离开供电源时,将暂存的能量反向输出供电。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储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储能系统中储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储能单元的分解图;图4为图3所示储能单元中转盘的部分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储能单元中锁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锁定组件的部分示意图;图7为图3所示储能单元中转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3所示储能单元中转动组件与转盘及转轴的配合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看图1,本专利技术中储能系统100设置于机动车(图未示)上,用于使用电能向机械能快速转换进行能量输入暂存,并在机动车离源或行驶过程中由系统控制进行反相将机械能向电能反向输出供电。其中,机动车包括底盘、车体以及侧舷。车体设置于底盘上,侧舷分别设置于底盘的左右两侧,其为驱动机动车行走的行走机构。储能系统100设置于车体上,用于为机动车进行能量的暂存与输出。储能系统100包括安装支架10、转轴20、动力件30以及储能装置。安装支架10大体呈U字型。转轴20转动穿设于安装支架10呈开口的一端。储能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包括若干依次穿设于转轴20上并收容于安装支架10的开口端的储能单元40。动力件30包括设置于转轴20一端的发电/电动两用机31以及设置于转轴20另一端的手动摇柄32。发电/电动两用机31在储能装置进行能量输出时作为从动发电机使用,在外接电源作为能量输入的电动机使用。手动摇柄32用于在机动车的所有能量完全耗尽,而又没有任何可补充能量(例如,供电或充电装置)的特殊情况下,通过人力手动旋转摇柄向模块内存入势能,以提供部分电力输出作应急使用。请参看图2,每个储能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储能系统及带有该储能系统的机动车

【技术保护点】
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件、转轴以及储能单元,所述储能单元包括能量转换件以及转动组件;所述能量转换件套设于所述转动组件外并与所述转动组件共同穿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动力件与所述转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动组件运动以驱动所述能量转换件将所述动力件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行能量储存;所述能量转换件用于释放能量以驱动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所述转轴驱动所述动力件转动以将所述存储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进行能量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1.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动力件、转轴以及储能单元,所述储能单元包括能量转换件以及转动组件;所述能量转换件套设于所述转动组件外并与所述转动组件共同穿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动力件与所述转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转轴与所述转动组件运动以驱动所述能量转换件将所述动力件的电能转换为机械能进行能量储存;所述能量转换件用于释放能量以驱动所述转动组件带动所述转轴驱动所述动力件转动以将所述储存的机械能转换为电能进行能量输出;其中,所述能量转换件包括底盘、转盘以及弹性件,所述底盘中心设置有圆形的第一轴孔,所述转盘沿轴向开设有圆形的第二轴孔;所述转盘收容于所述底盘内并与所述底盘通过所述第一轴孔和所述第二轴孔共同穿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转盘可在所述转动组件的作用下随所述转轴共同相对于所述底盘转动;所述弹性件为螺旋形并设置于所述转盘与所述底盘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绕设于所述转盘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被限制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弹性件可在外力作用下与所述转盘同步旋转并进行收缩,从而将所述动力件产生的能量进行电能向势能的转换与储存;所述弹性件还可在释放能量时带动所述转盘沿反向旋转,以驱动所述动力件进行势能向电能的再转换与输出;所述转动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二轴孔内且包括滑块;所述第二轴孔的内壁面上凸出设置有凸缘;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转轴上且与所述凸缘相抵接,用于在进行能量储存时随所述转轴转动并推动所述凸缘带动所述转盘转动,且还用于在进行能量输出时在所述凸缘推动下带动所述转轴共同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为两个,所述转动组件还包括穿设于所述转轴上的两个夹块,所述两个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转轴相对两侧且夹设于所述两个夹块之间;所述转轴的横截面为矩形,所述滑块的一端向内凹陷形成方形凹槽,且所述凹槽共同围设形成与所述转轴配合的限制空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包括两个自由段以及连接于所述两个自由段之间的圆弧段,所述凸缘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轴孔内壁面上相对的两侧,所述凸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民陈海忠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光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