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外部后视镜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4372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用外部后视镜装置,镜壳体(4)的临时固定机构(15)是由板部(18)构成,在板部(18)上设有槽部(17),附属零部件(6)的临时固定机构(16)包括:切入槽部(17)的边缘并进行安置方向(F-B)及第1方向(L-R)的导向定位的切入板部(19);以及与板部搭接并进行第2方向(U-D)的导向定位的搭接板部(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照明装置和摄像装置等的附属零部件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装置
技术介绍
具备照明装置和摄像装置等的附属零部件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装置以往就有。例如,有特开2002-337606号公报记载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装置。以下说明现有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装置。现有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装置是从罩体的开口部插入灯单元的基部,用箝器将其结合在壳本体的背面部,且通过该箝器的结合力使灯单元的照射部与罩体的开口部卡合。但是,在现有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装置上,由于没有在将灯单元固定在壳本体及罩体上时的导向定位机构,所以在简单且切实地将灯单元固定在壳本体及罩体上时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该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至少解决上述问题。该专利技术涉及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装置具备照明装置和摄像装置等的附属零部件,包括镜壳体;上述附属零部件;将上述附属零部件临时固定在上述镜壳体上的临时固定机构;以及将上述附属零部件正式固定在上述镜壳体上的正式固定机构;上述临时固定机构设于上述镜壳体与上述附属零部件双方上,在将上述附属零部件临时固定在上述镜壳体上时,上述临时固定机构进行将上述附属零部件安置在上述镜壳体上的方向的导向定位;以及相对于上述安置方向分别大致正交且相互大致正交的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导向定位;上述镜壳体的临时固定机构或上述附属零部件的临时固定机构中的任意一方是由相对于上述安置方向大致平行的至少2个板部构成的,在上述至少2个板部上分别设有越向上述安置方向宽度越窄的槽部,上述镜壳体的临时固定机构或上述附属零部件的临时固定机构中的任意另外一方包括通过将上述附属零部件安置在上述镜壳体上来分别切入上述至少2个板部的槽部的边缘进行上述安置方向及上述第1方向的导向定位的切入板部;以及分别与上述至少2个板部搭接来进行上述第2方向的导向定位的搭接板部。用附图进行以下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以明确以上所述及该专利技术的其他的目的、特征、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显示该专利技术涉及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装置的实施例的镜壳体和侧转向信号灯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同样显示门镜的主视图。图3是同样显示门镜的后视图。图4是同样显示门镜左侧视图。图5是图2中V-V线剖视图。图6是同样显示镜壳体与侧转向信号灯的固定状态的局部立体图。图7是同样显示镜壳体与侧转向信号灯的固定状态的局部后视图。图8是同样显示镜壳体和侧转向信号灯的固定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图7中的IX-IX线剖视图。图10是图7中的X-X线剖视图。图11是图7中的XI-XI线剖视图。图12是图8中的XII-XII线剖视图。图13是显示没有密封搭接板部的场合的变形的剖视图。图14是同样显示临时固定前的状态的重要部位的局部立体图。图15是同样显示临时固定后的状态的重要部位的局部立体图。图16是图14中的XVI箭头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说明该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装置的构成。在附图中,标记“F”表示汽车(车辆)的前方一侧(汽车的前进方向一侧)。标记“B”表示汽车的后方一侧。标记“U”表示从驾驶员一侧看到了前方一侧的上侧。标记“D”表示从驾驶员一侧看到了前方一侧的下侧。标记“L”表示从驾驶员一侧看到了前方一侧的场合的左侧。标记“R”表示从驾驶员一侧看到了前方一侧的场合的右侧。在图2~图5中,标记1是该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外部后视镜装置。在该例中,是汽车用的门镜。该实施例的门镜1分别装备在汽车的左右门(无图示)上。另外,该实施例的门镜1是装备在汽车的左侧L的门上。汽车的右侧R的门上装备的门镜与该实施例的门镜1大致左右相反。在该实施例的门镜1上,左侧L为外侧,即相对于汽车为外侧。右侧R是内侧,即相对于汽车为内侧。该实施例的门镜1如图2、图3所示,包括固定在上述门上的基座2;以及装备在上述基座2上的镜组件3。上述镜组件3如图2~图5所示,包括镜壳体4、装饰件5、侧转向信号灯6、和反射镜单元7。如图2、图5所示,上述镜壳体4的后方一侧B部分8是开口的。另外,如图1、图5~图11所示,上述镜壳体4的去除了右侧R部分的其他的部分9是封闭的。进而,如图1所示,在上述镜壳体4的封闭部9的前方一侧F部分的大致中央部设有窗部28。上述窗部28用于从上述镜壳体4的内侧(后方一侧B)将灯用导线29在反面(前方一侧F)进行配线。上述镜壳体4的右侧R部分通过螺钉(无图示)等固定在上述基座2上。如图2、图5所示,在上述镜壳体4的开口部8上配置有上述镜单元7。在与上述基座2一体的安装托架(无图示)上安装有电源部分(无图示)。上述反射镜单元7可大致围绕垂直轴(无图示)左右翘动且可大致围绕水平轴(无图示)上下翘动地安装在上述电源部分上。在上述镜单元7上形成可看见汽车的后方的反射面。如图2~图5、图9~图12所示,在上述镜壳体4的封闭部9的前方一侧F部分及上侧U部分及左侧L部分被遮蔽以覆盖上述装饰件5。上述装饰件5构成上述镜壳体4的一部分。上述装饰件5分为上述镜壳体4的前方一侧F部分及上侧U部分及左侧L部分。上述装饰件5为罩形状(瓜皮帽、装饰罩)。如图1、图7所示,在上述镜壳体4的封闭部9上设有多个例如四角形的配合孔10。在上述装饰件5的里面分别与上述配合孔10对应设有多个配合爪(无图示)。通过使上述配合爪与上述配合孔10的边缘配合,将上述装饰件5固定在上述镜壳体4上。如图3中的实线及图4所示,在从上述装饰件5的左侧L到略前方一侧F部分,设有大致梯形的切口13。上述侧转向信号灯6包括划分了灯室(无图示)的灯箱11及车灯玻璃12;以及作为配置在上述灯室内的光源的1个或多个LED(无图示)。上述侧转向信号灯6是通过临时固定机构15、16及正式固定机构21、23、24固定在上述镜壳体4的封闭部9的左侧L部分及前方一侧F部分。另外,作为上述侧转向信号灯6的一部分的车灯玻璃12从上述装饰件5的上述切口13露出于外部。如图10、图12所示,密封构件(垫层或填料等)14介于上述装饰件5的切口13的边缘部与上述车灯玻璃12及后述的密封搭接板部32之间。上述侧转向信号灯6向规定的配光层闪烁照射琥珀色(或黄色)的光,是对其他的驾驶员和其他的步行者等提示转换前进方向等的信号灯。如图5所示,上述镜壳体4的封闭部9的前方一侧F部分及左侧L部分即固定有上述侧转向信号灯6的部分是从前方一侧F迂回到后方一侧B的形状。上述侧转向信号灯6是与上述镜壳体4的封闭部9的前方一侧F部分及左侧L部分(迂回部)的迂回相符的形状。如图1、图6~图8、图12、图14、图15所示,在上述镜壳体4的迂回部的后方一侧B部分的上下和上述侧转向信号灯6的后方一侧B部分的上下分别设有上述临时固定机构15、16。即上述临时固定机构15、16分别设置在上述镜壳体4的外侧端部及上述侧转向信号灯6的外侧端部。如图5所示,上述镜壳体4的外侧的端部(迂回部的后方一侧B部分)临近上述开口部8的边缘。在此,设置上述正式固定机构21、23、24的空间需要比设置上述临时固定机构15、16的空间宽大的空间。为此,确保在上述镜壳体4的外侧的端部设置上述正式固定机构21、23、24的空间很困难。由此,在上述镜壳体4的外侧的端部设置上述正式固定机构21、23、24很困难。即要确保在上述镜壳体4的外侧端部设置上述正式固定机构21、23、24的空间。这样,上述镜壳体4相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外部后视镜装置(1),具备照明装置和摄像装置等附属零部件(6),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壳体(4);所述附属零部件(6);将所述附属零部件(6)临时固定在所述镜壳体(4)上的临时固定机构(15、16); 以及将所述附属零部件(6)正式固定在所述镜壳体(4)上的正式固定机构(21、23、24);所述临时固定机构(15、16)设于所述镜壳体(4)和所述附属零部件(6)双方上,在将所述附属零部件(6)临时固定在所述镜壳体(4)上时 ,所述临时固定机构(15、16)进行:将所述附属零部件(6)安置在所述镜壳体(4)上的方向(F-B)的导向定位;以及相对于所述安置方向(F-B)分别大致正交且相互大致正交的第1方向(L-R)及第2方向(U-D)的导向定位;所述镜壳体 (4)的临时固定机构(15)或所述附属零部件(6)的临时固定机构(16)中的任意一方(15)是由相对于所述安置方向(F-B)大致平行的至少2个板部(18)构成的,在所述至少2个板部(18)上分别设有越向所述安置方向(F-B)宽度越狭窄的槽部(17);所述镜壳体(4)的临时固定机构(15)或所述附属零部件(6)的临时固定机构(16)中的任意另一方(16)包括:切入板部(19),其通过将所述附属零部件(6)安置在所述镜壳体(4)中,分别切入所述至少2个板部(18)的槽部( 17)的边缘,进行所述安置方向(F-B)及所述第1方向(L-R)的导向定位;以及搭接板部(20),其分别与所述至少2个板部(18)搭接,进行所述第2方向(U-D)的导向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西丈一本田圭介
申请(专利权)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