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处理池,尤其是一种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适用于净水厂工程用地紧张时,可以有效节约用地,使吨水用地面积远远低于国家供水设施用地指标,同时可降低工程造价,方便运行管理。
技术介绍
目前,净水厂通常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常规水处理工艺,净水构筑物包括机械混合池、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滤池和清水池。上述净水构筑物通常采用独立、分散布置,每个池子之间间隔5?10m,各池之间通过管道连接,该布置型式占地面积较大,水力流程较长、水头损失较大,工程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占地少、投资省、运行管理方便的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 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包括机械混合池、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滤池、清水池、配水渠道和配水井,其特征在于:该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为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叠合池,所述的机械混合池、配水井、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滤池、配水渠道布置在上层,配水井和机械混合池布置在上层起始端,机械混合池后依次布置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和滤池;所述的清水池布置在下层,并在结构上作为上层各池的基础。 所述的机械混合池和配水井之间设置有壁板,壁板上设置有配水洞;所述的机械混合池与网格絮凝池之间设置有隔墙,隔墙上设置有过水孔洞;所述的网格絮凝池设置有配水堰,网格絮凝池与斜管沉淀池之间设置有配水墙,配水墙上设置有沉淀池进水孔;所述的斜管沉淀池与滤池之间通过配水渠道相连,在配水渠道上设置有滤池进水孔;所述的滤池与清水池之间连通有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包括机械混合池(1)、网格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滤池(4)、清水池(5)、配水渠道(6)和配水井(7),其特征在于:该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为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叠合池,所述的机械混合池(1)、配水井(7)、网格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滤池(4)、配水渠道(6)布置在上层,配水井(7)和机械混合池(1)布置在上层起始端,机械混合池(1)后依次布置网格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和滤池(4);所述的清水池(5)布置在下层,并在结构上作为上层各池的基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包括机械混合池(I)、网格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滤池(4)、清水池(5)、配水渠道(6)和配水井(7),其特征在于:该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为上、下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叠合池,所述的机械混合池(1)、配水井(7)、网格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滤池(4)、配水渠道(6)布置在上层,配水井(7)和机械混合池(I)布置在上层起始端,机械混合池(I)后依次布置网格絮凝池(2)、斜管沉淀池(3)和滤池(4);所述的清水池(5)布置在下层,并在结构上作为上层各池的基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地型综合水处理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械混合池(I)和配水井(7)之间设置有壁板(7a),壁板(7a)上设置有配水洞(7b);所述的机械混合池(I)与网格絮凝池⑵之间设置有隔墙(Ia),隔墙(Ia)上设置有过水孔洞(Ib);所述的网格絮凝池(2)设置有配水堰(2a),网格絮凝池(2)与斜管沉淀池(3)之间设置有配水墙(3c),配水墙(3c)上设置有沉淀池进水孔(3b);所述的斜管沉淀池(3)与滤池(4)之间通过配水渠道(6)相连,在配水渠道上设置有滤池进水孔(4a);所述的滤池(4)与清水池(5)之间连通有滤池出水管(4b);所述的清水池(5)设置有导流墙(5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洪祥松,潘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