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隧道运管装置,属于运载长形货物并有自卸功能的车身结构。其驱动部分的直流电机、减速器、离合器和传动变向器安装在车架后部。其行走部分的主动行走轮安装在车架后半部,从动行走轮安装在车架前端部。其转向部分安装在车架前端部。其载荷部分的前、后两个托管架及卸载部分的前、后两个液压油缸,分别安装在从动行走轮、主动行走轮正上方。其直流电源安装在车架中部。其电控部分的电控箱安装在车架后端部,操控箱由操作人员手持。该装置专用于铺设大口径钢管道时向隧道内运管,并能自动卸管、布管。自动化工效高,无轨运行,转向可调,安全可靠,无噪音,易通过隧道弯曲段。是管道施工自主创新机电一体化隧道内运管设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技术涉及到用于运输特殊物体的无轨车辆,例如用于载运长形货物并有自卸功能的车身结构。具体而言是一种隧道运管装置。(二)
技术介绍
我国西气东输和川气东输天然气管道铺设工程,其口径之大、距离之长、施工难度之高,都是国内管道工程建设史无前例的。钢管直径都在1米以上,距离长达几千公里,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千沟万壑,重峦叠峰,地形地貌非常复杂,施工难度可想而知。设计要求,输气管道途径山岭地段一律开挖隧道,隧道内设置管墩,管道固定于管墩上。大口径钢管在山地拉运,比较困难,而要把钢管运送进狭窄的隧道,并且把一根根几吨重的钢管分布到管墩上,更加困难。一般可采用两种技术方案,即轨道车运管或钢轮车运管。轨道车运管,优点是轻快,功效高;缺点是需要铺设和拆卸轨道,要用较多时间和设备,并要求有较大的隧道空间,在隧道的弯曲部位因钢管较长,运管车被限制在轨道上无法调整,有时钢管会两端碰壁。钢轮车运管,优点是无轨,省时,灵活,长钢管容易通过弯曲的隧道;缺点是噪音较大,尤其是隧道内产生的噪音,更令人难以忍受。上述两种运管方式都只能运管,不能自动卸管、布管,仍需要有卸管吊装设备配合,而在狭窄的隧道空间吊管、布管也非常困难。专利文献中有一篇弱相关对比文件,名称为“隧道运管车”,专利号200420061303.6。其优点是将钢轮改换为胶轮,克服了噪音的缺点,并且无轨灵活易调整过弯道;但其缺点是运管车由人工牵引,转向也全靠人工控制,劳动强度大,不够安全,仍然不能自动卸管、布管,只能运送小口径钢管。(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自主创新,研制一种与众不同的隧道运管装置,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所有缺点,为管道工程施工提供种高效、灵活、安全,能自动行走,自动卸管、布管的隧道内运管专用装置。上述目的是由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隧道运管装置包括车体结构和电动控制两大部分。车体结构由车架、驱动部分、行走部分、转向部分、载荷部分、卸载部分和车载电源组成。电控部分由电控箱和操控箱组成。其特征是驱动部分由直流电动机、联轴器、减速器、离合器、传动变向器、主动链轮、从动链轮和链条组成。直流电动机安装在车架最后端托板上,直流电动机前方依次安装联轴器、减速器、离合器、和传动变向器。主动链轮安装在传动变向器的输出轴上,从动链轮安装在主动行走轮轴上,链条安装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行走部分由主动行走轮轴、主动行走轮、从动行走轮轴和从动行走轮组成。主动行走轮轴横向安装在后托管架的箱形支座,两个主动行走轮安装在主动行走轮轴的左、右两端。从动行走轮轴横向安装在车架前端下方的转向底盘底面,两个从动行走轮安装在从动行走轮轴的左、右两端。转向部分由转向底盘、转向中心轴、推力轴承、轴套、两组双列滚针轴承、转向电机和电动推杆组成。转向底盘与其下面的从动行走轮轴用两组卡瓦组装成为一体。转向中心轴下端焊接在转向底盘上面中心部位,推力轴承安装在转向中心轴下部。转向中心轴插入轴套中,其上端用螺母固定,轴套焊接到前托管架的箱形支座内壁上。左、右两组双列滚针轴承分别安装在前托管架箱形支座底部左、右两块水平筋板上,转向电机安装在车架前部右内侧,通过电动推杆和销子与转向底盘右部联接。载荷部分由前、后两个托管架和两个箱形支座组成。两个箱形支座分别安装在从动行走轮轴、主动行走轮轴正上方的车架上。托管架底部偏左用销子与箱形支座联接,也用销子与箱形支座内腔的卸载油缸活塞杆上端联接。卸载部分由前、后两个液压油缸和前、后两个液压源组成。前、后两个液压油缸用固定轴分别安装在前、后两个托管架的箱形支座内壁的固定套上,缸体能够在固定套上左、右摆动。前液压源安装在车架前部偏右,后液压源安装在车架中部。液压油缸与液压源之间用油管相连。车载直流电源安装在车架内两个液压源之间。电控箱安装在车架最后端直流电动机的左方托板上。操控箱由操作人员手持。电控箱与操控箱之间由电缆线连接。电控箱内装的控制电路由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继电器、电机启动器、直流接触器、直流继电器、换向电磁阀和电源模块组成。可编程控制器PLC为控制中心,其输入端与操控箱、电源模块和转向限位器连接,其输入端与9个控制继电器连接。控制继电器又分别与电机启动器、直流接触器、直流继电-->器连接。电机启动器又与行走电机连接。直流接触器又分别与转向电机、液压电机连接。直流继电器又与换向电磁阀连接。上述隧道运管装置,其车架为长方体框架结构。用方钢、角钢、钢板焊接而成,由前、后两节组成。前、后两节用法兰组件联接成一个整体,有利于拆分装车拉运。其后节的大部分为悬臂结构,由托板和左、右筋板焊接而成,能承载驱动部分的重量。上述隧道运管装置,其主动行走轮轴上安装两个轴承组件。轴承组件由轴承座和深沟球轴承组成。轴承座焊接到支撑板上,支撑板焊接到后托管架的箱形支座底部筋板上。上述隧道运管装置,其主动行走轮和从动行走轮都外包聚氨酯橡胶层,能防止在隧道内滚动产生噪声。上述隧道运管装置,其托管架为圆弧形状,用钢板焊接而成,其上表面有橡胶层,能保护钢管外防腐层不受损。上述隧道运管装置,其托管架的箱形支座为方箱形状,由前、后、左、右侧面钢板焊接而成。其前、后侧钢板内壁上焊接筋板,上顶部为圆弧形,上顶部左边有安装销子用的耳座。上述隧道运管装置,其液压源由壳体、液压电机、油泵和液压油组成。壳体为立方体形状,其内腔下部装液压油,上部装液压电机和油泵,其侧面有进、出油嘴。上述隧道运管装置,其车载直流电源由18只12V蓄电池串联组成220V直流电源,分装在三个电池盒内。上述隧道运管装置,其控制电路中的可编程控制器PLC,选用三菱Fxls-30-MR-D型,只用了其输入端9个端口及输出端9个端口。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制造成的隧道运管装置,其车体结构布局合理紧凑,电控功能完善可靠,是一种机电一体化隧道运管创新设备。能向隧道内运送直径1米以上,重量6吨以上大口径钢管。自动化功效高,劳动强度小,操作简便,运行平稳,安全可靠;无需铺设和拆卸轨道,降低施工成本,节省大量时间;无轨运行并有转向调节功能,有利于通过弯曲段隧道;行走轮外包聚氨酯橡胶层,消除了噪音公害;能自动卸管、布管,在隧道内有限的空间使每根大口径-->钢管一步到位,无需其它配套设备;车载直流电源,无需外接电缆;车架分两节组装,有利于装车拉运。(四)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左侧主视示意图。附图2是图1的C向俯视示意图。附图3是图1的A—A剖视示意图。附图4是图1的B—B剖视示意图。附图5是图1的左端部(前部)局部放大示意图。附图6是本技术的控制电路原理图。附图7是本技术的控制电路组成及连接关系框图。附图8是本技术的操作流程框图。(五)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一个实例:附图1~5中,1是车架,2是直流电动机,3是联轴器,4是减速器,5是离合器,6是传动变向器,7是主动链轮轮轴,8是托板,9是主动链轮,10是托架筋板,11是链条,12是主动行走轮轴,13是主动行走轮,14是被动链轮,15是车架分节联接法兰组件,16是后液压源,17是车载直流电源,18是前液压源,19是转向电机,20是电动推杆,21是从动行走轮,22是从动行走轮轴,23是卡瓦,24是卡瓦螺栓螺母,25是转向底盘,26和28是箱形支座,27是前托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隧道运管装置,包括车体结构和电动控制两大部分,车体结构由车架、驱动部分、行走部分、转向部分、载荷部分、卸载部分和车载电源组成,电动控制部分由电控箱和操控箱组成,其特征是驱动部分由直流电动机(2)、联轴器(3)、减速器(4)、离合器(5)、传动变向器(6)、主动链轮(9)、从动链轮(14)和链条(11)组成,直流电动机(2)安装在车架(1)最后端托板(8)上,直流电动机(2)的前方依次安装联轴器(3)、减速器(4)、离合器(5)和传动变向器(6),主动链轮(9)安装在传动变向器(6)的输出轴即主动链轮轴(7)上,从动链轮(14)安装在主动行走轮轴(12)上,链条(11)安装在主动链轮(9)和从动链轮(14);行走部分由主动行走轮轴(12)、主动行走轮(13)、从动行走轮轴(22)和从动行走轮(21)组成,主动行走轮轴(12)横向安装在后托管架(29)的箱形支座(28)下部,两个主动行走轮(13)安装在主动行走轮轴(12)的左、右两端,从动行走轮轴(22)横向安装在车架(1)前端下方的转向底盘(25)底面,两个从动行走轮(21)安装在从动行走轮轴(22)的左、右两端;转向部分由转向底盘(25)、转向中心轴(34)、推力轴承(36)、轴套(35)、两组双列滚针轴承(37)、转向电机(19)和电动推杆(20)组成,转向底盘(25)与其下面的从动行走轮轴(22)用两组卡瓦(23)组装成为一体,转向中心轴(34)下端焊接在转向底盘(25)上表面中心部位,推力轴承(36)安装在转向中心轴(34)下部,转向中心轴(34)插入轴套(35)中,其上端用螺母(39)固定,轴套(35)焊接到前托管架的箱形支座(26)内壁上,左、右两组双列滚针轴承(37)分别安装在箱形支座(26)底部左、右两块平行筋板(38)上,转向电机(19)安装在车架(1)前部右内侧,通过电动推杆(20)和销子(45)与转向底盘(25)右部连接;载荷部分由前、后两个托管架(27)、(29)和两个箱形支座(26)、(28)组成,两个箱形支座(26)、(28)分别安装在从动行走轮轴(22)、主动行走轮轴(12)正上方的车架(1)上,托管架(27)、(29)底部偏左用销子(40)与箱形支座(26)、(28)联接,也用销子(41)与箱形支座内腔的液压油缸(31)、(32)活塞杆联接;卸载部分由前、后两个液压油缸(31)、(32)和前、后两个液压源(18)、(16)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运管装置,包括车体结构和电动控制两大部分,车体结构由车架、驱动部分、行走部分、转向部分、载荷部分、卸载部分和车载电源组成,电动控制部分由电控箱和操控箱组成,其特征是驱动部分由直流电动机(2)、联轴器(3)、减速器(4)、离合器(5)、传动变向器(6)、主动链轮(9)、从动链轮(14)和链条(11)组成,直流电动机(2)安装在车架(1)最后端托板(8)上,直流电动机(2)的前方依次安装联轴器(3)、减速器(4)、离合器(5)和传动变向器(6),主动链轮(9)安装在传动变向器(6)的输出轴即主动链轮轴(7)上,从动链轮(14)安装在主动行走轮轴(12)上,链条(11)安装在主动链轮(9)和从动链轮(14);行走部分由主动行走轮轴(12)、主动行走轮(13)、从动行走轮轴(22)和从动行走轮(21)组成,主动行走轮轴(12)横向安装在后托管架(29)的箱形支座(28)下部,两个主动行走轮(13)安装在主动行走轮轴(12)的左、右两端,从动行走轮轴(22)横向安装在车架(1)前端下方的转向底盘(25)底面,两个从动行走轮(21)安装在从动行走轮轴(22)的左、右两端;转向部分由转向底盘(25)、转向中心轴(34)、推力轴承(36)、轴套(35)、两组双列滚针轴承(37)、转向电机(19)和电动推杆(20)组成,转向底盘(25)与其下面的从动行走轮轴(22)用两组卡瓦(23)组装成为一体,转向中心轴(34)下端焊接在转向底盘(25)上表面中心部位,推力轴承(36)安装在转向中心轴(34)下部,转向中心轴(34)插入轴套(35)中,其上端用螺母(39)固定,轴套(35)焊接到前托管架的箱形支座(26)内壁上,左、右两组双列滚针轴承(37)分别安装在箱形支座(26)底部左、右两块平行筋板(38)上,转向电机(19)安装在车架(1)前部右内侧,通过电动推杆(20)和销子(45)与转向底盘(25)右部连接;载荷部分由前、后两个托管架(27)、(29)和两个箱形支座(26)、(28)组成,两个箱形支座(26)、(28)分别安装在从动行走轮轴(22)、主动行走轮轴(12)正上方的车架(1)上,托管架(27)、(29)底部偏左用销子(40)与箱形支座(26)、(28)联接,也用销子(41)与箱形支座内腔的液压油缸(31)、(32)活塞杆联接;卸载部分由前、后两个液压油缸(31)、(32)和前、后两个液压源(18)、(16)组成,前、后两个液压油缸(31)、(32)用固定套(33)分别安装在前、后两个托管架的箱形支座(26)、(28)内壁上,缸体能够在固定套(33)上左、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清国,钱永志,叶明,卢瑾奉,王绍智,高斌,昝吉华,李景武,王峰,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东营市科威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