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过油气悬架调节的道路运输车辆防侧翻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3891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通过油气悬架调节的道路运输车辆防侧翻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泵、车身高度传感器、油气悬架、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蓄能器、防侧翻控制器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以客运、货运为主的道路运输车辆提供一种防侧翻控制功能,通过车身高度传感器采集运输车辆各个位置的车身高度,将当前状态采集的信号转化、计算、判断,通过控制液压泵、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调节车架两侧的高度,防止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侧翻,提高运输车辆的行驶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过油气悬架调节的道路运输车辆防侧翻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运输车辆安全控制领域,尤其一种通过油气悬架调节的道路运输车辆防侧翻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以客运、货运为主的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控制技术相对欠缺,大多运输车辆仅安装ABS —套安全系统,并且运输车辆质心位置高、车身较长、高速行驶时更易发生侧翻,由侧翻引起的交通事故占有比例较大,造成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较大;现有的运输车辆油气悬架系统主要用于车辆的减振调节,提高车辆舒适性。运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遇到急弯或者道路左右高度差较大实,容易引起运输车辆车体侧倾,严重时甚至发生侧翻事故。现有的运输车辆尚未通过悬架调节来实现防侧翻控制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通过油气悬架调节的道路运输车辆防侧翻控制装置。 一种通过油气悬架调节的道路运输车辆防侧翻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泵、液压油箱、第一车身高度传感器、第一油气悬架、车轮、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车架、蓄能器、高压储液罐、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第二油气悬架、第二车身高度传感器、后车桥、第三车身高度传感器、第三油气悬架、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液压管路、防侧翻控制器、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第四油气悬架、第四车身高度传感器、前车桥;在车架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均为三位三通阀,均包括进油孔、出油孔、回油孔三个端孔;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与高压储液罐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一油气悬架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相连接;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与高压储液罐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二油气悬架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相连接;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与高压储液罐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三油气悬架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相连接;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与高压储液罐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与第四油气悬架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与液压油箱相连接;在车架上安装有第一油气悬架、第二油气悬架、第三油气悬架、第四油气悬架,第一油气悬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与前车桥固定相连接,第四油气悬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与前车桥固定相连接,前车桥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车轮;第二油气悬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与后车桥固定相连接,第三油气悬架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上,另一端与后车桥固定相连接,后车桥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车轮;第一车身高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第一油气悬架附近的车架上,第二车身高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第二油气悬架附近的车架上,第三车身高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第三油气悬架附近的车架上,第四车身高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第四油气悬架附近的车架上,防侧翻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车身高度传感器、第二车身高度传感器、第三车身高度传感器、第四车身高度传感器电连接,防侧翻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液压泵、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电连接。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使用本技术能够调节行驶中运输车辆的车架高度,防止行驶中运输车辆突然侧翻,能够提高运输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驾驶员的安全保障,减少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液压泵,2-液压油箱,3-第一车身高度传感器,4-第一油气悬架,5-车轮,6-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7-车架,8-蓄能器,9-高压储液罐,10-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1-第二油气悬架,12-第二车身高度传感器,13-后车桥,14-第三车身高度传感器,15-第三油气悬架,16-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7-液压管路,18-防侧翻控制器,19-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20-第四油气悬架,21-第四车身高度传感器,22-前车桥。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通过油气悬架调节的道路运输车辆防侧翻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泵1、液压油箱2、第一车身高度传感器3、第一油气悬架4、车轮5、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6、车架7、蓄能器8、高压储液罐9、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0、第二油气悬架11、第二车身高度传感器12、后车桥13、第三车身高度传感器14、第三油气悬架15、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6、液压管路17、防侧翻控制器18、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9、第四油气悬架20、第四车身高度传感器21、前车桥22 ;在车架7上固定安装有液压泵1、液压油箱2、蓄能器8、高压储液罐9,液压油箱2通过液压管路17与液压泵I进油孔相连接,液压泵I通过液压管路17与蓄能器8相连接,蓄能器8通过液压管路17与高压储液罐9相连接;在车架7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6、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0、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6、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9 ;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6、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0、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6、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9均为三位三通阀,均包括进油孔、出油孔、回油孔三个端孔;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6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高压储液罐9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第一油气悬架4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液压油箱2相连接;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0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高压储液罐9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第二油气悬架11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液压油箱2相连接;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6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高压储液罐9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第三油气悬架15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液压油箱2相连接;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9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高压储液罐9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第四油气悬架20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液压油箱2相连接;在车架7上安装有第一油气悬架4、第二油气悬架11、第三油气悬架15、第四油气悬架20,第一油气悬架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7上,另一端与前车桥22固定相连接,第四油气悬架2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7上,另一端与前车桥22固定相连接,前车桥2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车轮5 ;第二油气悬架1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7上,另一端与后车桥13固定相连接,第三油气悬架1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7上,另一端与后车桥13固定相连接,后车桥1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车轮5 ;第一车身高度传感器3固定安装在第一油气悬架4附近的车架7上,第二车身高度传感器12固定安装在第二油气悬架11附近的车架7上,第三车身高度传感器14固定安装在第三油气悬架15附近的车架7上,第四车身高度传感器21固定安装在第四油气悬架20附近的车架7上,防侧翻控制器18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车身高度传感器3、第二车身高度传感器12、第三车身高度传感器14、第四车身高度传感器21电连接,防侧翻控制器18的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液压泵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油气悬架调节的道路运输车辆防侧翻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泵[1]、液压油箱[2]、第一车身高度传感器[3]、第一油气悬架[4]、车轮[5]、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6]、车架[7]、蓄能器[8]、高压储液罐[9]、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0]、第二油气悬架[11]、第二车身高度传感器[12]、后车桥[13]、第三车身高度传感器[14]、第三油气悬架[15]、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6]、液压管路[17]、防侧翻控制器[18]、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9]、第四油气悬架[20]、第四车身高度传感器[21]、前车桥[22],其特征在于,在车架[7]上固定安装有液压泵[1]、液压油箱[2]、蓄能器[8]、高压储液罐[9],液压油箱[2]通过液压管路[17]与液压泵[1]进油孔相连接,液压泵[1]通过液压管路[17]与蓄能器[8]相连接,蓄能器[8]通过液压管路[17]与高压储液罐[9]相连接;在车架[7]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6]、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0]、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6]、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9];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6]、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0]、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6]、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9]均为三位三通阀,均包括进油孔、出油孔、回油孔三个端孔;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6]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高压储液罐[9]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第一油气悬架[4]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液压油箱[2]相连接;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0]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高压储液罐[9]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第二油气悬架[11]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液压油箱[2]相连接;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6]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高压储液罐[9]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第三油气悬架[15]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液压油箱[2]相连接;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9]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高压储液罐[9]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第四油气悬架[20]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液压油箱[2]相连接;在车架[7]上安装有第一油气悬架[4]、第二油气悬架[11]、第三油气悬架[15]、第四油气悬架[20],第一油气悬架[4]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7]上,另一端与前车桥[22]固定相连接,第四油气悬架[20]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7]上,另一端与前车桥[22]固定相连接,前车桥[22]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车轮[5];第二油气悬架[1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7]上,另一端与后车桥[13]固定相连接,第三油气悬架[1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车架[7]上,另一端与后车桥[13]固定相连接,后车桥[13]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车轮[5];第一车身高度传感器[3]固定安装在第一油气悬架[4]附近的车架[7]上,第二车身高度传感器[12]固定安装在第二油气悬架[11]附近的车架[7]上,第三车身高度传感器[14]固定安装在第三油气悬架[15]附近的车架[7]上,第四车身高度传感器[21]固定安装在第四油气悬架[20]附近的车架[7]上,防侧翻控制器[18]的信号输入端口分别与第一车身高度传感器[3]、第二车身高度传感器[12]、第三车身高度传感器[14]、第四车身高度传感器[21]电连接,防侧翻控制器[18]的信号输出端口分别与液压泵[1]、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6]、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0]、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6]、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9]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过油气悬架调节的道路运输车辆防侧翻控制装置,包括液压泵[I]、液压油箱[2]、第一车身高度传感器[3]、第一油气悬架[4]、车轮[5]、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6]、车架[7]、蓄能器[8]、高压储液罐[9]、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0]、第二油气悬架[11]、第二车身高度传感器[12]、后车桥[13]、第三车身高度传感器[14]、第三油气悬架[15]、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6]、液压管路[17]、防侧翻控制器[18]、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9]、第四油气悬架[20]、第四车身高度传感器[21]、前车桥[22],其特征在于,在车架[7]上固定安装有液压泵[I]、液压油箱[2]、蓄能器[8]、高压储液罐[9],液压油箱[2]通过液压管路[17]与液压泵[I]进油孔相连接,液压泵[I]通过液压管路[17]与蓄能器[8]相连接,蓄能器[8]通过液压管路[17]与高压储液罐[9]相连接;在车架[7]上固定安装有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6]、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0]、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6]、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9];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6]、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0]、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6]、第四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9]均为三位三通阀,均包括进油孔、出油孔、回油孔三个端孔;第一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6]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高压储液罐[9]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第一油气悬架[4]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液压油箱[2]相连接;第二车身高度控制电磁阀[10]的进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高压储液罐[9]相连,出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第二油气悬架[11]相连接,回油孔通过液压管路[17]与液压油箱[2]相连接;第三车身高度控制电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刚邱绪云李爱娟刘永辉曹凤萍徐传燕王慧君李建英高琦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交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