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38520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3 1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油管、上封隔器、注水阀、长胶筒封隔器及筛管,长胶筒封隔器设有一中心管,中心管的上端通过外螺纹连接有一上接头,其下端则套设固定有一下接头,上接头及下接头对应与注水阀及筛管相连接,中心管的外侧套设有一胶筒,胶筒与中心管之间形成有一环空,其两端分别通过一钢碗密封套设固定在上接头及下接头处,中心管的侧壁上设有与环空相连通的泄流孔,上接头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流道,流道的入口位于上接头的内侧壁上,其出口则与环空相连通,流道中嵌设有一能使液流由入口朝出口单向流通的单流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含有薄互层的油井的低渗透性油层的剩余油驱替出来,提高了油井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
本技术属于注水油田开发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可以缓解非均质多油层大井段具有薄互层特征的油井生产中的平面、层间和层内矛盾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
技术介绍
注水油田开发中常用注水工艺管柱主要由两种,分别是笼统注水管柱和分层注水管柱,其中,针对油层物性单一、渗透性率较高的油层可采用笼统注水管柱,即下入油管至注水生产层段,注入水从地面流程-井口-油管,最终进入地层;对于多油层非均质大井段的油层,可采用分层注水管柱,即采用封隔器坐封将物性相同的油层卡封在一起,可采用合注的方式进行生产。 然而,对于含有薄互层的油井,纵向上含油层系多,非均质严重,由于各油层的渗透性性不尽相同,对于厚油层大段采油笼统注水方式合注,会造成了高渗透性的油层注入水突进速度快,水淹现象严重,造成薄互层油井的低渗透性的油层无法有效注入,水驱动用效果差,储量动用不均衡;由于薄互层厚度均<3m,常规分注管柱中的封隔器由于胶筒较短、注水管柱伸长、井下状况不明以及作业队伍操作水平等因素,无法准确卡封薄互层的夹层(高渗透性油层)处,卡封位置有可能偏离夹层,最终导致分注失败。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能将含有薄互层的油井的低渗透性油层的剩余油驱替出来,水驱动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油井产量。 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其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油管、上封隔器、注水阀、长胶筒封隔器及筛管,其中: 所述长胶筒封隔器设有一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上端通过外螺纹连接有一上接头,其下端则套设固定有一下接头,所述上接头及下接头对应与所述注水阀及筛管相连接,所述中心管的外侧套设有一胶筒,所述胶筒与所述中心管之间形成有一环空,其两端分别通过一钢碗密封套设固定在所述上接头及下接头处,所述中心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环空相连通的泄流孔,其中,所述上接头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流道,所述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上接头的内侧壁上,其出口则与所述环空相连通,所述流道中嵌设有一能使液流由所述入口朝所述出口单向流通的单流阀。 如上所述的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其中,所述流道包括有一径向流道及一轴向流道,所述径向流道的内端位于所述上接头的内侧壁上,并形成所述入口,其外端与所述轴向流道的上端相连通,所述轴向流道的下端则位于所述上接头的下端面上,并形成为所述出口,所述单流阀嵌设固定在所述轴向流道中。 如上所述的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其中,所述胶筒的长度为2.2m。 如上所述的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其中,所述上封隔器为K341型封隔器。 本技术提出的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通过设置依次连接的油管、上封隔器、注水阀及长胶筒封隔器,利用胶筒坐封在薄互层中的高渗透性油层处,能使卡封位置准确,确保分注工作顺利进行,从而将有着薄互层特征的地层划分为多个注水层段,合理有效的注水,将含有薄互层的油井中的低渗透性油层的剩余油驱替出来,水驱动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油井产量,有效缓解了非均质多油层大井段具有薄互层特征的油井生产中的平面、层间和层内矛盾对油田注水开发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的使用参考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长胶筒封隔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中使用的空心杆密封芯轴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I油管2上封隔器 3注水阀4长胶筒封隔器 41中心管410 泄流孔 411上接头412 下接头 42胶筒43环空 44钢碗45流道 451径向流道452 轴向流道 46单流阀5筛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技术的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的使用参考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长胶筒封隔器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H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提出的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其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油管1、上封隔器2、注水阀3、长胶筒封隔器4及筛管5,其中: 如图3所示,所述长胶筒封隔器4设有一中心管41,所述中心管41的上端通过外螺纹连接有一上接头411,其下端则套设固定有一下接头412,所述上接头411及下接头412对应与所述注水阀3及筛管5相连接,所述中心管41的外侧套设有一胶筒42,所述胶筒42与所述中心管41之间形成有一环空43,其两端分别通过一钢碗44密封套设固定在所述上接头411及下接头412处,所述中心管4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环空43相连通的泄流孔410,其中,所述上接头4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流道45,所述流道45的入口位于所述上接头411的内侧壁上,其出口则与所述环空43相连通,所述流道45中嵌设有一能使液流由所述入口朝所述出口单向流通的单流阀46。 请一并参见图4,所述流道45包括有一径向流道451及一轴向流道452,所述径向流道451的内端位于所述上接头411的内侧壁上,并形成所述入口,其外端与所述轴向流道452的上端相连通,所述轴向流道452的下端则位于所述上接头411的下端面上,并形成为所述出口,所述单流阀46嵌设固定在所述轴向流道452中。 其中,为了达到更好的坐封效果,满足更多样化的工作环境,优选所述胶筒的长度为2.2m,当然其具体长度不以此为限,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另外,所述上封隔器2则优选为K341型封隔器,比如,为K341-118型封隔器。 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的的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在工作时,是直接下入井下的套管6中,使上封隔器2与中隔层S2相对,注水阀3与第二油层Y2相对应,而长胶筒封隔器4与两薄互层S3、S4之间的高渗透性的第三油层Y3相对,以用于对应封堵第三油层Y3,同时,将空心抽油杆71及空心杆密封芯轴72连接而成的空心杆柱下入本技术中,且空心杆密封芯轴72的插入体724对应封堵中心管41内腔及其泄流孔410,使得油管I与套管6之间形成外侧注水通道H1,油管1、上封隔器2及注水阀3与空心杆柱之间形成中间注水通道H2,而空心杆柱中则形成内部注水通道H3,随后,再将油管I及空心杆柱的上端对应与井口装置8相连接,使外侧注水通道Hl、中间注水通道H2及内部注水通道H3对应与井口装置8的第一注水管81、第二注水管82及第三注水管83相连通,其中,如图5所示,该空心杆密封芯轴72为一空心结构,其通常包括有接头721、连接体722、插入体723及密封胶圈724等等,由于该空心杆密封芯轴72及井口装置8均为现有技术,对其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作业时,预先坐封上封隔器2,并通过第二注水管82向中间注水通道H2中注水,由于长胶筒封隔器4的内腔及泄流孔410被空心杆密封芯轴72所封堵,则水流通过上接头411上的流道45及单流阀4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油管、上封隔器、注水阀、长胶筒封隔器及筛管,其中:所述长胶筒封隔器设有一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上端通过外螺纹连接有一上接头,其下端则套设固定有一下接头,所述上接头及下接头对应与所述注水阀及筛管相连接,所述中心管的外侧套设有一胶筒,所述胶筒与所述中心管之间形成有一环空,其两端分别通过一钢碗密封套设固定在所述上接头及下接头处,所述中心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环空相连通的泄流孔,其中,所述上接头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流道,所述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上接头的内侧壁上,其出口则与所述环空相连通,所述流道中嵌设有一能使液流由所述入口朝所述出口单向流通的单流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薄互层的分层注水管柱包括有依次连接的油管、上封隔器、注水阀、长胶筒封隔器及筛管,其中: 所述长胶筒封隔器设有一中心管,所述中心管的上端通过外螺纹连接有一上接头,其下端则套设固定有一下接头,所述上接头及下接头对应与所述注水阀及筛管相连接,所述中心管的外侧套设有一胶筒,所述胶筒与所述中心管之间形成有一环空,其两端分别通过一钢碗密封套设固定在所述上接头及下接头处,所述中心管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环空相连通的泄流孔,其中,所述上接头的侧壁上开设有一流道,所述流道的入口位于所述上接头的内侧壁上,其出口则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乐庸军汪小平田鑫张新委杨开陈志会徐丽清曹朋青张学钦张庆元张银萍夏文翠乞迎安杨喜良齐鹏刘可心张庆张春光杨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