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花状PbS/Ni2P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29388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9:59
一种花状PbS/Ni2P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首先使用溶剂热法制备出均一的花状硫化铅,将花状硫化铅、六水合氯化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表面活性剂、黄磷按一定的化学计量比,水热处理,得到的产物真空干燥,制备出花状PbS/Ni2P复合材料,花状硫化铅为磷化镍提供了有效的三维空间,解决了磷化镍纳米粒子团聚导致催化性能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花状PbS/Ni2。
技术介绍
硫化铅是典型的窄禁带系半导体,室温下其禁带宽度为0.41eV,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硫化铅已广泛用于光致发光、光电转换、非线性光学等方面。由于具有相对较大的激子波尔半径(18nm),使得硫化铅(PbS)在较大的颗粒或晶粒尺寸时即可出现量子尺寸效应。然而,PbS不稳定,尤其是PbS纳米粒子具有较高的表面能,稳定性更差,并且Pb2+有毒,为了改善PbS的稳定性,提高PbS的光电转化效率,科研工作者做出了许多探索,如通过聚合物对PbS表面进行改性;通过控制形貌来改善PbS纳米结构的表面结构;以及两种半导体的复合来达到光生电荷和空穴的分离等。在众多的无机纳米材料中,研宄发现,过渡金属磷化物,尤其是磷化镍,是一种高活性、高稳定性和具有抗硫中毒性能的新型催化剂。将两种半导体复合后,由于磷化镍具有较高的导带能级,因此在花状PbS/Ni2P复合材料中光生电子有利于向磷化镍导带迀移,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从而达到光生电子的有效分离,提高材料的光电性能。此外,与零维和一维纳米材料相比,三维分支结构的纳米材料,不仅保持了纳米材料的量子效应,也具有了体材料的电荷传输连续性,这种优良的性能使得多维分支结构的纳米材料在催化、光电转化、光致发光等方面。将Ni2P复合在三维花状PbS材料的表面,通过调控能级结构,将电子传输限制在特定空间上,从而起到隔离电子空穴传输通道的作用,降低电荷复合。目前将PbS组装到其他半导体材料上的复合材料报道较多,但将半导体材料复合到PbS上的复合材料较少,且花状PbS/Ni2P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花状PbS/Ni2,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花状PbS/Ni2,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向第一锥形瓶中加入体积10?15mL的乙二醇(EG)溶液,向其中加入I?2mmol的三水合乙酸铅和I?2mL乙酸,磁力搅拌,待溶解后加入I?2mmol升华硫,超声分散至均匀;将溶液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衬中,然后把聚四氟乙烯内衬密封到不锈钢模具中,在密闭条件下由室温开始加热并在120?160°C加热反应16?24h,反应结束自然冷却至室温,产物经蒸馏水、无水乙醇洗涤,真空60°C干燥4?6h得到花状硫化铅;步骤B,向第二锥形瓶中加入12?18mL蒸饱水,向其中加入0.2?0.6mmol步骤A得到的花状硫化铅,磁力搅拌至均匀分散,向其中加入O?0.3mmo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O?0.1mmo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表面活性剂,搅拌至溶解后,加入0.2?0.6mmol六水合氯化镍;待溶解完全后,将溶液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再向溶液中加入0.2?0.6mmol的黄磷,然后把聚四氟乙烯内衬密封到不锈钢模具中,在密闭条件下由室温开始加热并在160?200°C加热反应14?20h,反应结束自然冷却至室温,产物经蒸馏水、无水乙醇、苯洗涤,真空60°C干燥4?6h得到花状PbS/Ni2P复合材料。所述的聚四氟乙烯内衬均为20mL,填充度均为60%?8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具有特定形貌及结构的硫化铅为磷化镍纳米粒子在其上的有效复合提供了三维空间,解决因了磷化镍纳米粒子团聚导致催化性能较低的技术问题,有效的防止了磷化镍纳米粒子的团聚,增大了与催化底物的有效接触面积,提高催化性能。2、花状PbS/Ni2P复合材料中光生电子有利于向磷化镍导带迀移,降低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从而达到光生电子的有效分离,提高材料的光电性能。3、本专利技术成本低,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在光催化、光电转化等发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得花状PbS/Ni2P复合材料XRD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花状硫化铅SEM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制备的PbS/Ni2P复合材料SEM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制备的PbS/Ni2P复合材料SEM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花状PbS/Ni2,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向第一锥形瓶中加入体积14mL的乙二醇(EG)溶液,向其中加入Immol的三水合乙酸铅和1.2mL乙酸,磁力搅拌,待溶解后加入1.5mmol升华硫,超声分散至均匀;将溶液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衬中,然后把聚四氟乙烯内衬密封到不锈钢模具中,在密闭条件下由室温开始加热并在140°C加热反应24h,反应结束自然冷却至室温,产物经蒸馏水、无水乙醇洗涤,真空60°C干燥4?6h得到花状硫化铅;步骤B,向第二锥形瓶中加入16mL蒸饱水,向其中加入0.5mmol步骤A得到的花状硫化铅,磁力搅拌至均匀分散,向其中加入0.3mmo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0.1mmol十二烧基硫酸钠(SDS)混合表面活性剂,搅拌至溶解后,加入0.25mmol六水合氯化镍;待溶解完全后,将溶液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再向溶液中加入0.3mmol的黄磷,然后把聚四氟乙烯内衬密封到不锈钢模具中,在密闭条件下由室温开始加热并在180°C加热反应16h,反应结束自然冷却至室温,产物经蒸馏水、无水乙醇、苯洗涤,真空60°C干燥4?6h得到花状PbS/Ni2P复合材料。本实施例1制备出的花状PbS/Ni2P复合材料的XRD图谱和SEM图片如图1和图2-a、图2-b,其中磷化镲纳米粒子直径约为30nm。实施例2将实施例1中步骤B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用量改为0.0mmol,其他条件不变,产物中花状硫化铅表面光滑,磷化镍基本没有复合在其表面。实施例3将实施例1中步骤B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改为0.0mmol,其他条件不变,产物中花状硫化铅和磷化镍混杂,花状硫化铅表面复合少量的磷化镍纳米粒子。实施例4将实施例1中步骤B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用量皆改为0.lmmol,其他条件不变,产物中花状硫化铅表面附着团聚较为严重的磷化镍纳米粒子,且制备出的磷化镍纳米粒子粒径较实施例1大(d ~ 10nm),如图3所示。实施例5将实施例1中步骤B中温度调节为160°C,其他条件不变,产物形貌与实施例1相似,但XRD表征发现磷化镍物相不纯,含有Ni12P5杂峰。以上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描述,且对不同的实施例的产物现象进行了描述,但其只是作为范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本专利技术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专利技术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花状Pbs/Ni 2,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向第一锥形瓶中加入体积10?15mL的乙二醇(EG)溶液,向其中加入I?2mmol的三水合乙酸铅和I?2mL乙酸,磁力搅拌,待溶解后加入I?2mmol升华硫,超声分散至均匀;将溶液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衬中,然后把聚四氟乙烯内衬密封到不锈钢模具中,在密闭条件下由室温开始加热并在120?160°C加热反应16?24h,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花状PbS/Ni2P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向第一锥形瓶中加入体积10~15mL的乙二醇(EG)溶液,向其中加入1~2mmol的三水合乙酸铅和1~2mL乙酸,磁力搅拌,待溶解后加入1~2mmol升华硫,超声分散至均匀;将溶液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衬中,然后把聚四氟乙烯内衬密封到不锈钢模具中,在密闭条件下由室温开始加热并在120~160℃加热反应16~24h,反应结束自然冷却至室温,产物经蒸馏水、无水乙醇洗涤,真空60℃干燥4~6h得到花状硫化铅;步骤B,向第二锥形瓶中加入12~18mL蒸馏水,向其中加入0.2~0.6mmol步骤A得到的花状硫化铅,磁力搅拌至均匀分散,向其中加入0~0.3mmo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0~0.1mmo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混合表面活性剂,搅拌至溶解后,加入0.2~0.6mmol六水合氯化镍;待溶解完全后,将溶液转入聚四氟乙烯内衬中,再向溶液中加入0.2~0.6mmol的黄磷,然后把聚四氟乙烯内衬密封到不锈钢模具中,在密闭条件下由室温开始加热并在160~200℃加热反应14~20h,反应结束自然冷却至室温,产物经蒸馏水、无水乙醇、苯洗涤,真空60℃干燥4~6h得到花状PbS/Ni2P复合材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淑玲刘慧朱建平仝建波尤艳雪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