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字轮新型矫正装置,属于工字轮矫正领域。它包括支架、顶梁、底梁、第二钢板、下压板、液压泵站、液压缸、上压板、第一钢板、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上压板上端面固定有第一钢板,液压缸缸筒固定在顶梁中部,液压缸活塞杆顶端与第一钢板在上压板圆心聚集处的上端固定连接,上压板下端面圆心处向下竖直设有第二限位柱;下压板圆心处向上竖直设有第一限位柱,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长度之和等于工字轮的长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很好的控制液压缸下压的距离,避免出现压不足或压过头,导致工字轮未矫正完全,或者是下压过渡,将工字轮侧板压向卷轴端至变形的现象;并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字轮矫正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工字轮新型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铜丝和合金丝等金属丝生产行业里,经常会用到工字轮作为绕丝的载体,并进行一些热处理工艺,在加热过程中,工字轮会受热变形,因此,需要一种矫正工字轮变形的装置,针对大批量受热的工字轮,则需求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操作且能实现大批量矫正工字轮变形的矫正装置,如中国专利201310307054.8,公开了一种工字轮液压矫正装置,其虽能很简便的矫正工字轮,但其存在如下缺陷,一是不能很好的控制液压缸下压的距离。且压下距离由人为通过开关来控制液压缸下压和停止的动作,易出现操作不良和意外,且对操作工的操作有较高要求,从而很容易出现压不足或压过头,导致工字轮未矫正完全,或者是下压过渡,将工字轮侧板压向卷轴端至变形的现象;二是需要四个液压缸同时工作,成本较闻。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工字轮新型矫正装置,其能很好的控制液压缸下压的距离,避免出现压不足或压过头,导致工字轮未矫正完全,或者是下压过渡,将工字轮侧板压向卷轴端至变形的现象;并能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工字轮新型矫正装置,包括支架、设于所述支架顶端的顶梁、设于所述支架底端的底梁、与所述底梁垂直设置的第二钢板、固定于所述底梁与所述第二钢板组成的平面之上的下压板和设于所述支架一边的液压泵站,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缸、上压板、第一钢板、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所述上压板上端面固定有3-6个第一钢板,且所述第一钢板均经过所述上压板的圆心并等夹角设置;所述液压缸缸筒固定在所述顶梁的中部,所述液压缸活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钢板在所述上压板圆心聚集处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下端面圆心处向下竖直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下压板圆心处向上竖直设有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长度之和等于工字轮的长度;所述支架上还设有开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均为圆柱形结构,且末端均设为圆台状,所述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的直径大小相等并与工字轮内孔直径大小相配。进一步地,所述上压板上端面固定有4个第一钢板。进一步地,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大小相等,且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第一钢板均与所述上下压板半径大小相等。更进一步地,所述所述第二钢板与所述底梁高度相等。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本专利技术能很好的控制液压缸下压的距离,并且可人为通过开关来控制液压缸下压和停止的动作,操作简单,并降低对操作工的操作要求,从而避免出现压不足或压过头,导致工字轮未矫正完全,或者是下压过渡,将工字轮侧板压向卷轴端至变形的现象;本专利技术只使用一个液压缸,极大地降低生产成本,并且还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易于制造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进行描述。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工字轮新型矫正装置,包括支架(2)、设于所述支架(2)顶端的顶梁(I)、设于所述支架(2)底端的底梁(8)、与所述底梁(8)垂直设置的第二钢板(10)、固定于所述底梁(8)与所述第二钢板(10)组成的平面之上的下压板(7)和设于所述支架(2) —边的液压泵站(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缸(3)、上压板(4)、第一钢板(5)、第一限位柱(9)和第二限位柱¢),所述上压板(4)上端面固定有3-6个第一钢板(5),且所述第一钢板(5)均经过所述上压板(4)的圆心并等夹角设置;所述液压缸(3)缸筒固定在所述顶梁(I)的中部,所述液压缸3活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钢板(5)在所述上压板(4)圆心聚集处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4)下端面圆心处向下竖直设有第二限位柱¢);所述下压板(7)圆心处向上竖直设有第一限位柱(9),所述第一限位柱(9)与第二限位柱(6)长度之和等于工字轮的长度,便于在矫正时防止压过头的现象发生,保证不会出现工字轮侧板被压向卷轴端至变形;所述支架(2)上还设有开关(12)。另外,所述第一限位柱(9)与第二限位柱(6)均为圆柱形结构,且末端均设为圆台状,所述第一限位柱(9)与第二限位柱(6)的直径大小相等并与工字轮内孔直径大小相配,便于在矫正时工字轮不会因受压而发生偏移,避免对工字轮的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且所述第一限位柱(9)与第二限位柱(6)的顶端设为棱台状,便于导入工字轮,具有导向的作用。所述上压板(4)上端面固定有4个第一钢板(5)。所述上压板(4)和下压板(6)大小相等,且所述第二钢板(10)与所述第一钢板(5)均与所述上下压板半径大小相等,所述第二钢板10与所述第一钢板5的作用是保证上下压板在受压力时保证上下压板始终保持在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上,从而保证矫正效果。所述所述第二钢板(10)与所述底梁(8)高度相等,保证下压板6与水平面平行。使用时,首先将未经矫正的工字轮通过第一限位柱套入到下压板上,接着开启开关,控制液压缸下压进行矫正,直至第一限位柱与第二限位柱顶端相接触,阻止液压缸继续向下挤压矫正,防止压过头的现象发生,保证不会出现工字轮侧板被压向卷轴端至变形;此时矫正完成并停止矫正。其能很好的控制液压缸下压的距离,并且可人为通过开关来控制液压缸下压和停止的动作,降低对操作工的操作要求,从而避免出现压不足或压过头,导致工字轮未矫正完全,或者是下压过渡,将工字轮侧板压向卷轴端至变形的现象。实施例2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上压板4上端面固定有3个第一钢板5,可以在保证上压板4在受压力时始终保持在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上的前提下,最大的减少钢板的使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实施例3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上压板4上端面固定有5个第一钢板5,可以在保证上压板4在受压力时始终保持在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上的前提下,提高上压板的使用寿命。实施例4 同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所述上压板4上端面固定有6个第一钢板5,可以在保证上压板4在受压力时始终保持在与水平面平行的平面上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延长上压板的使用寿命。以上示意性的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工字轮新型矫正装置,包括支架(2 )、设于所述支架(2 )顶端的顶梁(I)、设于所述支架(2)底端的底梁(8)、与所述底梁(8)垂直设置的第二钢板(10)、固定于所述底梁(8)与所述第二钢板(10)组成的平面之上的下压板(7)和设于所述支架(2) —边的液压泵站(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缸(3)、上压板(4)、第一钢板(5)、第一限位柱(9)和第二限位柱(6),所述上压板⑷上端面固定有3-6个第一钢板(5),且所述第一钢板(5)均经过所述上压板(4)的圆心并等夹角设置;所述液压缸(3)缸筒固定在所述顶梁(I)的中部,所述液压缸(3)活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钢板(5)在所述上压板(4)圆心聚集处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4)下端面圆心处向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字轮新型矫正装置,包括支架(2)、设于所述支架(2)顶端的顶梁(1)、设于所述支架(2)底端的底梁(8)、与所述底梁(8)垂直设置的第二钢板(10)、固定于所述底梁(8)与所述第二钢板(10)组成的平面之上的下压板(7)和设于所述支架(2)一边的液压泵站(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压缸(3)、上压板(4)、第一钢板(5)、第一限位柱(9)和第二限位柱(6),所述上压板(4)上端面固定有3‑6个第一钢板(5),且所述第一钢板(5)均经过所述上压板(4)的圆心并等夹角设置;所述液压缸(3)缸筒固定在所述顶梁(1)的中部,所述液压缸(3)活塞杆的顶端与所述第一钢板(5)在所述上压板(4)圆心聚集处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上压板(4)下端面圆心处向下竖直设有第二限位柱(6);所述下压板(7)圆心处向上竖直设有第一限位柱(9),所述第一限位柱(9)与第二限位柱(6)长度之和等于工字轮的长度;所述支架(2)上还设有开关(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成荣,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鑫泰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