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鬼臼毒素类药物的靶向给药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24699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22 13:16
一种含鬼臼毒素类药物的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其中包含鬼臼毒素类药物与磷脂形成的复合物及白蛋白,基于重量份计,鬼臼毒素类药物1份、磷脂1~50份,白蛋白2~100份。所述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既能显著降低鬼臼毒素类药物毒性,尤其是骨髓抑制毒性,同时具有肝、肺靶向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鬼臼毒素类药物的靶向给药制剂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一种鬼臼毒素类药物的靶向给药制剂,具体涉及鬼臼毒素及其衍生物的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
技术介绍
鬼臼毒素是从小檗科鬼臼属植物鬼臼的根茎中分离得到的一种木脂体,具有2,3-丁内酯-4-芳基四氢萘的化学结构,对微管和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但毒性较大,不适宜直接临床应用。目前市售的鬼臼毒素类药物主要有依托泊苷、替尼泊苷等,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霍奇金氏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空管膜瘤、胶质母细胞瘤、星形细胞瘤、膀胱癌、神经母细胞瘤和儿童的其它实体瘤,也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卵巢癌、乳腺癌、多发性骨髓瘤等。鬼臼毒素类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机理主要有两种:1)鬼臼毒素本身的抗肿瘤活性是通过破坏正在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中的微管蛋白集结以及微管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停止在M期,抑制了肿瘤细胞正常分裂,从而达到抗肿瘤作用,它与秋水仙碱有类似的作用机制。2)鬼臼毒素的4’-脱甲基衍生物,包括4’-脱甲基鬼臼毒素、4’-脱甲基脱氧鬼臼毒素、4’-脱甲基表鬼臼毒,依托泊苷(VP-16)和替尼泊苷(VM-26)等这些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与DNA拓扑异构酶Ⅱ(即TopoⅡ)有关,它们以共价键形成稳定的“药物-DNA-TopoⅡ”三元复合物,最终导致对DNA连接活性的抑制和产生DNA单链及双链的断裂,使肿瘤细胞周期终止于G期(DNA合成前期),从而表现抗肿瘤作用。然而,鬼臼毒素类药物大多水溶性较差,目前鬼臼毒素类抗癌药物临床上常用剂型为注射液和口服软胶囊,由于此类药物水溶性差,必须溶于有机溶媒,而且要加入大量表面活性剂增溶。以替尼泊苷为例,市售制剂的处方组成为:每支安瓿(5ml)含替尼泊苷50mg,CremophorEL2.5g,苯甲醇150mg,N,N-二甲基乙酰胺300mg,42.7%(v/v)的无水乙醇。临床使用时用5%的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稀释后静滴。然而,市售制剂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处方中含有大量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EL),使用后可引起体内组胺释放,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此外,鬼臼毒素类药物还具有较严重的毒性如骨髓抑制与胃肠道反应等。目前,国内外药学工作者致力于研究减少或替代CremophorEL使用的新型给药系统,以降低毒副作用。例如,含吐温的药物组合物、脂质体、环糊精包合物、微球制剂、乳剂和凝胶制剂等,但这些给药系统仍存在不稳定,易泄露,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2004年,美国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披露了一种基于二硫键形成的白蛋白纳米粒制备专利技术(ZL97199720.9)。该技术以药物纳米粒为核心,白蛋白以二硫键部分交联包裹在纳米粒表面,保留了白蛋白的全部生物学特性,该公司应用该技术将紫杉醇类药物制成的白蛋白纳米粒制剂已上市。但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0810187488.8、CN201210130413.2和CN201210301743.3)的研究均表明上述技术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处方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能够使该方法适用范围更广,得到粒径更小、更均一的白蛋白纳米粒制剂。然而,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即使添加了磷脂,仍有一些药物的白蛋白纳米粒稳定性不太好,如喜树碱白蛋白纳米粒混悬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就会有药物的晶体析出。白蛋白包裹在纳米粒的表面上一方面可以抑制血浆蛋白的吸附,降低纳米粒的毒性(Preformedalbumincorona,aprotectivecoatingfornanoparticles-baseddrugdeliverysystemBiomaterials34(2013)8521-8530),另一方面,可一定程度上延长纳米粒血液循环时间,通过纳米粒子对肿瘤的增强渗透和滞留效应(EPR效应),以及白蛋白具有对肿瘤细胞上gp60受体、SPARC受体的靶向作用,从而对肿瘤组织具有一定的靶向性,但这些靶向作用并不强,抗癌药物白蛋白纳米粒更多的作用还是降低抗癌药物对正常组织器官的毒性。虽然,未经PEG化等表面修饰的微粒制剂进入体循环之后,由于粒径、表面性质的影响,易被网状内皮系统识别摄取,从而分布在肝、脾、肺、骨髓等网状内皮系统较为丰富的器官,但常常毒性也相应增加。普通的纳米粒由于粒径的关系被肝脏的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细胞吞噬,从而达到被动肝靶向的目的,但是这种靶向实际上主要集中在肝脏的免疫细胞中,所以更容易杀死免疫细胞,引起更严重的骨髓抑制的副作用。目前,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比较早的研究,白蛋白加甲醛或戊二醛等交联固化,或加热固化,白蛋白变性了,失去立体结构和生理功能,这种纳米粒如果不加表面修饰,静脉注射后主要被肝、脾、骨髓等的网状内皮系统摄取,虽然有这些器官组织的靶向性,但通常都会增加骨髓抑制这一毒副作用,因为骨髓的网状内皮系统很丰富,摄取过多的抗癌药物纳米粒,肯定会引起骨髓抑制。如果在纳米粒的表面上修饰靶向配体,就会靶向到相应的细胞或组织,但这种靶向是由于配体的原因,与白蛋白无关。毛声俊、侯世祥等发表了“甘草酸表面修饰万乃洛韦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肝靶向性研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2004,21:570-574”,然而这种白蛋白纳米粒是白蛋白被交联剂固化了,已失去白蛋白的立体结构、生理作用,只是普通的纳米粒表面修饰上具有肝靶向性的配体甘草酸,达到肝靶向性的目的。专利文献CN102784109A中披露“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的被动靶向作用主要是由于肿瘤生长产生的EPR效应”,其中所谓EPR效应是肿瘤的血管生长过快,与正常组织的血管相比,肿瘤的血管上漏洞很多,所以大分子和纳米粒很容易透过肿瘤血管,渗透到肿瘤组织中去,但肿瘤组织的淋巴系统不发达,渗透进去的纳米粒无法排除,所以在肿瘤组织会慢慢地聚集起来。而且,这种是白蛋白包裹在药物纳米粒的表面,其生理作用未改变,可靶向肿瘤细胞的gp60等受体,但不具有肝、肺的组织靶向性。另一种白蛋白纳米粒就是季秀峰、石莉、邓意辉等人写的综述“白蛋白纳米粒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10,27(12)968-978”后半部分主要介绍的基于二硫键形成法的nabTM-技术制备的白蛋白纳米粒,它是药物和其他辅料一起先形成纳米粒,然后白蛋白分子通过高压剪切做功,打断分子内的二硫键,形成分子间二硫键而相互交联,包裹在纳米粒的表面上,所以白蛋白的生理活性全部被保留了。这种纳米粒一方面由于表面是白蛋白,具有一定程度的长循环功能,可利用EPR效应靶向肿瘤组织;另一方面由于肿瘤细胞表面的gp60等白蛋白受体表达比较丰富,所以这种白蛋白纳米粒可主动靶向至肿瘤细胞。这种白蛋白纳米粒不会被网状内皮系统摄取,故不具有肝、脾、肺、骨髓的靶向性,能降低细胞毒性抗癌药物的骨髓抑制等副作用。因此,获得一种可使抗癌药物具有肝肺靶向性,但不具有骨髓抑制副作用的制剂系统,成为当前抗癌药物开发中的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提供一种鬼臼毒素类抗癌药物的新制剂,其一方面使药物具有肝肺靶向性,另一方面降低了药物的骨髓抑制副作用。本专利技术的鬼臼毒素类药物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中,白蛋白包裹在药物纳米粒的表面上,不仅白蛋白保留了生物活性,而且出人预料地发现其聚集于肝、肺,这是现有技术未曾公开的。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鬼臼毒素类药物的靶向给药制剂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含鬼臼毒素类药物的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其中包含鬼臼毒素类药物与磷脂形成的复合物及白蛋白,基于重量份计,鬼臼毒素类药物1份、磷脂1~50份,白蛋白2~100份;优选地,鬼臼毒素类药物1份、磷脂2~10份、白蛋白5~50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肝肺靶向性却降低了药物的骨髓抑制副作用的含鬼臼毒素类药物的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包含鬼臼毒素类药物与磷脂形成的复合物及白蛋白,基于重量份计,鬼臼毒素类药物1份、磷脂1~50份,白蛋白2~100份;其中,所述磷脂选自天然磷脂、半合成磷脂、合成磷脂或它们的混合物;所述白蛋白选自人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兔血清白蛋白、猪血清白蛋白、半乳糖化白蛋白及其他种类白蛋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肝肺靶向性却降低了药物的骨髓抑制副作用的含鬼臼毒素类药物的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其特征在于,基于重量份计,鬼臼毒素类药物1份、磷脂2~10份、白蛋白5~50份。3.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含鬼臼毒素类药物的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的冻干制剂,其特征在于还任选包含冻干保护剂;冻干保护剂用量按纳米粒水溶液总重量计为100份总重量加入0-20份冻干保护剂。4.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含鬼臼毒素类药物的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的冻干制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冻干保护剂;冻干保护剂用量按纳米粒水溶液总重量计为100份总重量加入2-20份冻干保护剂。5.一种包含权利要求1的含鬼臼毒素类药物的磷脂复合物白蛋白纳米粒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包含鬼臼毒素类药物、磷脂、白蛋白、冻干保护剂,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涛张志荣和心依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