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旋涂装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8155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8 0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旋涂装室,包括水旋板、回水坑、汲水坑及地上水槽,所述地上水槽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汲水坑设置在地面下,所述汲水坑一侧设有回水坑,所述汲水坑内设有汲水泵,所述汲水泵通过管道连接地上水槽的水槽进水口,所述地上水槽的送水泵通过送水管道向水旋板供水,所述回水坑的底面为斜坡状,所述回水坑的底面最上端距离所述水旋板的底面距离不小于1.8m。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水旋涂装室,可以保证循环水流过的地方无死角,都能得到彻底的维护,回水坑可以方便地定期清扫,地上水槽的漆渣也容易打捞。(*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旋涂装室,包括水旋板、回水坑、汲水坑及地上水槽,所述地上水槽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汲水坑设置在地面下,所述汲水坑一侧设有回水坑,所述汲水坑内设有汲水泵,所述汲水泵通过管道连接地上水槽的水槽进水口,所述地上水槽的送水泵通过送水管道向水旋板供水,所述回水坑的底面为斜坡状,所述回水坑的底面最上端距离所述水旋板的底面距离不小于1.8m。采用本技术的水旋涂装室,可以保证循环水流过的地方无死角,都能得到彻底的维护,回水坑可以方便地定期清扫,地上水槽的漆渣也容易打捞。【专利说明】水旋涂装室
本技术涉及一种设备喷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旋涂装室。
技术介绍
水旋涂装室因其具有较高的漆雾捕捉率而被广泛应用。现有的水旋漆房有下述两个缺点,一是水旋桶下面的回水坑槽设计的较浅,人进不去,沉积下来的漆渣无法有效清理,这不仅影响循环水的正常回流,长期沉积的漆渣还会引发微生物的生长,产生难闻的气味,极大地影响正常的涂装作业;二是循环蓄水坑一般是被设置在地下,这样的设计节省占地面积,但对漆渣的打捞和日常的维护不利,同样容易造成漆渣清理的不及时。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技术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技术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技术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技术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漆渣容易清理的水旋涂装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旋涂装室,包括水旋板、回水坑、汲水坑及地上水槽,所述地上水槽用于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汲水坑用于设置在地面下,所述汲水坑一侧设有回水坑,所述汲水坑内设有汲水泵,所述汲水泵通过管道连接地上水槽的水槽进水口,所述地上水槽的送水泵通过送水管道向水旋板供水,所述回水坑的底面为斜坡状,所述回水坑的底面最上端距离所述水旋板的底面距离不小于1.8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加大回水坑的深度,使得操作者可以很容易地进入回水坑清理漆渣; 2、把蓄水坑改为地上水槽,方便漆渣的打捞和对循环水的维护。 采用本技术的水旋涂装室,可以保证循环水流过的地方无死角,都能得到彻底的维护,回水坑可以方便地定期清扫,地上水槽的漆渣也容易打捞。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旋涂装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水旋板及水旋桶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回水坑;2_汲水坑;3_地上水槽;4_汲水泵;5_送水管道;6_水槽进水口 ;7-送水泵;8_水旋板;9-梯子;10-溢流口 ; 11-送风室;12_天车;13_工件;14_格栅;15_水旋桶;16_水汽分离器;17_排风机;18_排风通道;19_涂装室;20_立柱;21_分水管;22_出水孔;23_第一挡板;24_第二挡板;25_堵头;26_入水口接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一个附图或一种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元素和特征可以与一个或更多个其它附图或实施方式中示出的元素和特征相结合。应当注意,为了清楚的目的,附图和说明中省略了与本技术无关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部件和处理的表示和描述。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一种水旋涂装室,包括回水坑1、汲水坑2及地上水槽3,地上水槽3用于设置在地面上,汲水坑2用于设置在地面下,汲水坑2 —侧设有回水坑1,汲水坑2内设有汲水泵4,汲水泵4通过管道连接地上水槽3的水槽进水口 6,地上水槽3的出水泵7通过送水管道5向水旋板8供水,回水坑I的底面为斜坡状,回水坑I的底面最上端距离水旋板8的底面距离不小于1.8m。 本技术汲水泵通过送水管道向地上水槽供水,地上水槽的出水口经送水泵向水旋板供水,本技术加大喷漆室水旋板下面回水坑的深度,为使回水顺畅并与气流逆向,底面做成斜坡状,最高点距水旋板的底面距离不小于1.8m,方便操作者进入及清扫。地上水槽设置在地面,便于清理。 为了方便进入回水坑进行清扫,回水坑I的底面从汲水坑2的一侧开始向着地面倾斜,回水坑2的底面倾斜角为2-5°,优选为3°,回水坑2的上端与排风通道18相连,回水坑2的下端与汲水坑2相连,即汲水坑I在回水坑2的最低处,为了使得汲水坑2的水都能被导入地上水槽3中,汲水泵4设置在汲水坑2的最低处。汲水泵将循环水提升至地上水槽。 参见图1、图2和图3,优选的,地上水槽3出口设有送水泵7,送水泵7的出口通过入水口接点26连接分水管21,分水管21分列于水旋板8四周,分水管21上开有多个出水孔22,出水孔22的间距随供水距离依次递减,以便获得基本一致的出水量,分水管21内侧设有第一挡板23,所述第一挡板23内侧设有第二挡板24,第二挡板24内设有水旋桶15。可在分水管21的两端设置堵头25。 优选地,水旋桶15为两个以上,每个水旋桶15的外围设有一圈第二挡板24。 本技术水旋桶优选为6个,送水泵通过分水管向水旋板供水,从分水管的小孔出来的水依次经过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再漫过水旋桶的上沿进入水旋桶内和得到充分汇合,设置多层挡板,使水流更平稳,不至于产生断流,保证从水旋桶内壁的四周都进水,对漆渣的捕捉效果好。 参见图2,优选的,第一挡板23的高度、第二挡板24的高度及水旋桶15伸出水旋板的高度依次递减。 优选的,第一挡板23的高度为90-110mm、第二挡板24的高度为65-85mm及水旋桶15伸出水旋板的高度40-60mmo 参见图1,为了方便进入汲水坑进行清理,汲水坑2上设有井盖,所述井盖下方的汲水坑内设有梯子9。 优选地,地上水槽3内设有水流挡板,地上水槽3的出水口设有阻挡漆渣的滤网。 水流挡板使地上水槽内的循环水缓慢流动以利于漆渣上浮便于打捞,出口前端设有滤网,阻止漆渣进入下一次循环。 优选地,地上水槽3上设有溢流口 10,溢流口 10通过管道连接至汲水坑2,汲水坑2内设有水位感应开关和水位浮漂。水位感应开关用来防止汲水坑水位过低导致汲水泵空转,如果汲水坑水位过低则感应开关动作,关闭汲水泵。水位浮漂为操作者提供汲水坑水位参考。 优选地,地上水槽3的出口设有送水泵。 优选地,所述溢流口的高度为1.1-1.2m,优选溢流位置设在1.2m处,所述地上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旋涂装室,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旋板、回水坑、汲水坑及地上水槽,所述地上水槽用于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汲水坑用于设置在地面下,所述汲水坑一侧设有回水坑,所述汲水坑内设有汲水泵,所述汲水泵通过管道连接地上水槽的水槽进水口,所述地上水槽的送水泵通过送水管道向水旋板供水,所述回水坑的底面为斜坡状,所述回水坑的底面最上端距离所述水旋板的底面距离不小于1.8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健春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小松雄连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