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线孔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16777 阅读:3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7 19: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线孔防水结构,其包括:堵头、穿线孔、内密封单元、外密封单元,所述穿线孔设置在所述堵头上,所述内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穿线孔的内壁上,所述外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堵头的外壁上或者过线孔的内壁上,所述堵头装配到过线孔时,所述堵头被整体上挤压,所述外密封单元随之被所述过线孔的内壁挤压,所述内密封单元随之挤压所述穿线孔中的线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水结构
,特别涉及一种过线孔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控化的发展,机械控制已被结构更为紧凑的电子控制所替代。但是,对于电子控制来说,电器元件逐渐增多,对防水性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电器元件的线路防水问题日益突出,各种过线防水结构相继出现。目前常使用的过线孔防水结构有:胶封和堵头两大类。申请号CN201220580622.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胶封形式的过线防水结构,如图1、图2所示,分别为CN201220580622.2中过线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和装配示意图,其包括主板体1,主板体I上设有过线孔3和装配孔4,过线孔3的最小孔截面的直径小于线束直径,在主体板上位于装配孔4的内侧设有卡扣2,卡扣2包括至少两个瓣体,相邻瓣体之间有与装配孔4相通的槽。此专利结构是通过主板体I上的卡线结构将线材固定于主板体I上,在经过主板体上的孔将线束穿过小孔,小孔直径小于线材直径,利用孔径的尺寸装配差实现挤紧线束使其具备防水能力。但其存在如下之一或任意组合的缺点:生产周期长,工序复杂,受环境因素影响大,防水效果差,维修不便,人为不可控因素多。而相比之下,堵头具有较大的优势,具体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可重复利用,不受环境因素影响,生产周期短,防水效果好,良品率高。申请号为CN200810217048.2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堵头形式的过线防水器,参见图3、图4所示,分别为CN200810217048.2中过线防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横向剖视图;其包括管状主体155以及位于管状主体155外的安装部154。其中管状主体155的两端开口,且该管状主体155的内径大于线缆的外径。在管状主体155的两端开口间设有将两端开口隔断的隔断壁,该隔断壁与管状主体155的内壁相连且与管状主体155 —体成型。在上述隔断壁上设有敲落孔153。该敲落孔153为隔断壁上由即凹痕(凹槽)围合而成的圆盘,上述圆盘敲落后即形成能够穿过线缆的通孔,从而线缆可穿过该管状主体155将腔室内的接口连接到外部的输入/输出设备。但是,上述堵头也存在如下之一或任意组合的缺陷:1.堵头需要提前安装在元器件线束上,给生产带来不便;2.不适合多种线径,通用性较差;3.容易松动,使用一段时间后会自行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线孔防水结构。所述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过线孔防水结构,其包括:堵头、穿线孔、内密封单元、外密封单元,所述穿线孔设置在所述堵头上,所述内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穿线孔的内壁上,所述外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堵头的外壁上或者过线孔的内壁上,所述堵头装配到过线孔时,所述堵头被整体上挤压,所述外密封单元随之被所述过线孔的内壁挤压,所述内密封单元随之挤压所述穿线孔中的线束。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堵头的材质为软胶。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密封单元为密封圈,所述外密封单元为密封圈。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密封单元、所述外密封单元的形状为三角形。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密封单元与所述过线孔之间为过盈配合。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密封单元在所述穿线孔的内壁上或者过线孔的内壁上从上到下层状排布;所述外密封单元在所述堵头的外壁上从上到下层状排布。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穿线孔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或方形。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过线孔防水结构还包括:过线单元,设置在所述堵头上,用于在将线束后穿到所述穿线孔中或从所述穿线孔线束取出时,使所述堵头可掰开。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沿着纵向剖开所述堵头形成一过线槽,所述过线单元为所述过线槽。优选地,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堵头的端面上进行点胶加强密封。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所述内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穿线孔的内壁上,所述外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堵头的外壁上或者过线孔的内壁上,所述堵头装配到过线孔时,所述堵头被整体上挤压,所述外密封单元随之被所述过线孔的内壁挤压,所述内密封单元随之挤压所述穿线孔中的线束。由于堵头装配到过线孔时,整体被挤压,所以可以适用于多种尺寸的线束,以及由于挤压的存在,防止了线束自动脱出。【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列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图2分别为CN201220580622.2中过线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和装配示意图;图3、图4分别为CN200810217048.2中过线防水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和横向剖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过线孔防水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二过线孔防水结构的示意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二过线孔防水结构的俯视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过线孔防水结构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过线孔防水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可以包括:可以为软胶材质的堵头101、可以为圆形或方形的穿线孔102、内密封单元103、外密封单元104,所述堵头101上设置有所述穿线孔102,所述穿线孔102贯穿于所述堵头101的两个端面;所述内密封单元103设置在所述穿线孔102的内壁上,所述外密封单元104设置在所述堵头101的外壁上,所述堵头101装配到过线孔100时,所述堵头101被整体上挤压,所述外密封单元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过线孔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堵头、穿线孔、内密封单元、外密封单元,所述穿线孔设置在所述堵头上,所述内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穿线孔的内壁上,所述外密封单元设置在所述堵头的外壁上或者过线孔的内壁上,所述堵头装配到过线孔时,所述堵头被整体上挤压,所述外密封单元随之被所述过线孔的内壁挤压,所述内密封单元随之挤压所述穿线孔中的线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斌刘磊张辉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