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冷轧带钢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涂油辊装置,包括位于传动侧的第一基座和位于操作侧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上安装水平放置的横移液压缸,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上还设有导轨,所述涂油辊装置还包括涂油压辊机构,所述涂油压辊机构两端设有滚轮轴承,所述滚轮轴承位于所述导轨中,所述横移液压缸的活动端与所述涂油压辊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现有辊式涂油机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可移动的涂油辊装置,具有良好的涂油质量,并且采用推拉结构可以使得在无需涂油时,将涂油压辊机构整体退到传动侧,便于换辊也避免污染带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适用于冷轧带钢
,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涂油辊装置,包括位于传动侧的第一基座和位于操作侧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上安装水平放置的横移液压缸,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上还设有导轨,所述涂油辊装置还包括涂油压辊机构,所述涂油压辊机构两端设有滚轮轴承,所述滚轮轴承位于所述导轨中,所述横移液压缸的活动端与所述涂油压辊机构连接。本技术对现有辊式涂油机进行改进,设计了一种可移动的涂油辊装置,具有良好的涂油质量,并且采用推拉结构可以使得在无需涂油时,将涂油压辊机构整体退到传动侧,便于换辊也避免污染带钢。【专利说明】一种可移动的涂油棍装置
本技术属于冷轧带钢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的涂油辊装置。
技术介绍
根据冷轧带钢的生产工艺需求,一些以平整机作为最终道次的钢卷需要平整后在带钢表面涂一层均匀的油膜,以达到防锈便于保存的目的。虽然静电涂油有其良好的喷涂质量,但是考虑其昂贵的价格因素及企业条件限制,辊式涂油机仍有一定的市场。传统的涂油机组布置中,将涂油辊的框架布置在平整机与卷取机之间,这种布置方式的缺点在于,辊面或者积存在喷嘴处的油滴可能会落在不需要涂油的带钢表面,反而造成对带钢的污染,同时由于基座附件设备布置紧密,空间紧张,造成换辊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移动的涂油辊装置,旨在解决现有老式辊式涂油机由于无法移动,会对不需要涂油的带钢表面产生污染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移动的涂油辊装置,所述涂油辊装置包括位于传动侧的第一基座和位于操作侧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上安装水平放置的横移液压缸,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上还设有导轨,所述涂油辊装置还包括涂油压辊机构,所述涂油压辊机构两端设有滚轮轴承,所述滚轮轴承位于所述导轨中,所述横移液压缸的活动端与所述涂油压辊机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涂油压辊机构包括位于冷轧平整机出口侧张辊上方的涂油辊、位于所述涂油辊一侧的均油辊、驱动所述涂油辊和均油辊上下移动的压下液压缸,所述涂油辊和均油辊上方还设有喷射梁,所述喷射梁上还设有多个扇形的喷嘴,每个喷嘴对准涂油辊和均油辊的贴合处。 进一步的,每个喷嘴配有一个独立的电磁阀并受其控制开闭。 进一步的,所述压下液压缸对称设置于所述涂油辊两端,所述涂油压辊机构还包括齿轮齿条同步机构,所述压下液压缸通过所述齿轮齿条同步机构驱动涂油辊、均油辊上下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涂油辊沿带钢运行方向设有第一调整螺栓,所述均油辊43沿带钢运行方向设有第二调整螺栓,所述第一调整螺栓用于调整涂油辊的水平位置,所述第二调整螺栓用于调整均油辊的水平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涂油压辊机构的两侧还设有定位锥销,用于定位涂油辊和均油辊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涂油辊装置还包括涂油控制机构,所述涂油控制机构包括主油箱、油泵、控制所述油泵的变频电机以及主控机,所述油泵连接在主油箱和控制喷嘴的电磁阀之间,所述主控机连接到所述变频电机和电磁阀,所述主控机根据涂油辊转速相应控制变频电机的转速和/或电磁阀开闭,以使喷嘴输出与带钢移动速度相匹配的油量,使得带钢在整个平整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涂油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涂油压辊机构还包括位于涂油辊、均油辊下方的油液回收装置,所述油液回收装置通过过滤装置与所述主油箱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涂油辊为千年辊。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涂油辊装置采用移动式结构,在不需要涂油或者需要换辊时,通过横移液压缸将涂油压辊机构整体拉出至传动侧,当需要涂油时或者换辊后,再将涂油压辊机构整体推入工作位;这样若不需要涂油,涂油辊辊面或者积存在喷嘴处的油滴不会落在带钢表面,避免了带钢污染。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的涂油辊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的涂油辊装置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为了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的涂油辊装置的主视结构和左视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技术实施例相关的部分。 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的涂油辊装置包括位于传动侧的第一基座I和位于操作侧的第二基座2,所述第一基座I上安装水平放置的横移液压缸3,所述第一基座I和第二基座2上还设有导轨5,所述涂油辊装置还包括涂油压辊机构4,所述涂油压辊机构两端设有滚轮轴承41,所述滚轮轴承41位于所述导轨5中,所述横移液压缸3的活动端与所述涂油压辊机构4连接。所述横移液压缸3为大行程液压缸。 本实施例提供的涂油辊装置采用移动式结构,通过设置第一基座、第二基座、横移液压缸,并采用滚轮导轨式结构,实现了涂油压辊机构整体可移动。具体的,当不需要涂油或者需要换辊时,横移液压缸开始工作,将涂油压辊机构整体拉出至传动侧,当需要涂油时或者换辊完成后,再将涂油压辊机构整体推入工作位。并且在推拉过程中,通过所述滚轮轴承,涂油压辊机构整体可在导轨上近似无阻移动。本涂油辊装置在使用时,不需要涂油时可将涂油压辊机构整体拉出,涂油辊辊面或者积存在喷嘴处的油滴不会落在带钢表面,避免了带钢污染。 作为涂油压辊机构的一种具体优选结构,所述涂油压辊机构4包括位于冷轧平整机出口侧张辊40上方的涂油辊42、位于所述涂油辊一侧的均油辊43、驱动所述涂油辊和均油辊上下移动的压下液压缸44,所述涂油辊42和均油辊43的结合部上方还设有喷射梁45,所述喷射梁45上还设有多个扇形的喷嘴46,每个喷嘴对准涂油辊42和均油辊43的贴合处。 涂油压辊机构工作时,待涂油的带钢位于冷轧平整机出口侧张辊40和涂油辊42之间,通过所述喷嘴46将油喷至涂油辊42和均油辊43的贴合处,这样涂油辊42在转动时,可以将油均匀涂在带钢表面。这里,均油辊43紧贴涂油辊42,通过对涂油辊的挤压作用使喷嘴46喷射到涂油辊的油更均匀。本实施例中,所述喷射梁45上的扇形喷嘴的数量根据带钢宽度范围合理设置,每个喷嘴46由单独的电磁阀(图中未示出)控制开闭,通过调整打开喷嘴46的数量以满足不同尺寸规格带钢的生产要求。另外,作为优选的,所述涂油辊采用NCCM的千年辊,其多孔性增强织布结构能吸附定量的油,通过轧压作用将油间接地涂覆在带钢表面,油膜量由涂油辊辊身硬度、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带材速度决定。 本实施例中,所述压下液压缸44作为涂油辊的压下驱动装置,压下液压缸44有两个,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涂油辊42两端,压下液压缸44的活动端下压,直至涂油辊42接触带钢表面。具体的,通过设置齿轮齿条同步机构48,所述压下液压缸驱动涂油辊、均油辊上下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压下液压缸的压力可调,可提供涂油合适的压力。 进一步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涂油辊42沿带钢运行方向设有第一调整螺栓421,所述均油辊43沿带钢运行方向设有第二调整螺栓(位于第一调整螺栓的后方,图中未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的涂油辊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涂油辊装置包括位于传动侧的第一基座和位于操作侧的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上安装水平放置的横移液压缸,所述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上还设有导轨,所述涂油辊装置还包括涂油压辊机构,所述涂油压辊机构两端设有滚轮轴承,所述滚轮轴承位于所述导轨中,所述横移液压缸的活动端与所述涂油压辊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翠荣,李佳佳,李张翼,吕东波,徐涛,周智勇,李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