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帷幕墙通风换气装置,包括一第一横料、一第二横料、一定位件、数个缓冲件及一换气组件。其中,该第一横料的顶面系设有一容置槽以容设该换气组件,且该容置槽底面设有数个通风孔,于该第一横料及该第二横料上下迭置设置后,利用该定位件加以固定,以在该第一横料及该第二横料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该气流通道及该换气组件,切换室内外的气流连通状态,以达到通风换气的目的者,并可大幅提升操作时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帷幕墙通风换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帷幕墙建筑材料的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帷幕墙通风换气装置。
技术介绍
帷幕墙,一般作为建筑物中隔间使用,由数个骨架预先拼接成一框架,以供数个面板结合以构成帷幕墙所需的一个平面,或可将该数个面板依所需的角度设定而拼接出具有凹凸分明且多层次的立体装饰面,其由于具有施工性好,近年来也被大量应用在建筑物的外墙工程上。 由于帷幕墙与建筑物之间形成中空层,在冬季等寒冷时期,能够作为隔热层用而提高室内的暖房效率。另一方面,在夏季等暑热时期,则可通过该中空层交换室内外的空气,用以缓和被阳光直射加热的面板,避免温度直接传导至墙面而造成室内温度上升,以提高室内的冷房效率。 然后,针对目前具有固定式窗框的帷幕墙而言,由于玻璃窗直接受到阳光直射加热,相对室内温度也会不断地升高;且该固定式窗框的玻璃窗无法开启,为了提升室内外的通风换气效果,因而出现各种不同的通风换气结构,其大多装设于固定式窗框周围,该窗框是由铝挤型技术制成的铝条,经过钻孔及切削后而在相对的两面上分别制得一安装部及至少一通气部,以将一换气组件装设于该容置槽,通过该换气组件而实现通风换气的功能。 但是,这样的设计容易使外部的雨水混杂灰尘而堆积于通道内,甚至有可能因为风雨太大而喷溅至室内。为此,该通气部大多采用通风面积较小的缝隙式设计,但其不仅通风效果受到减损,且呈长条状的通风口结构也会影响到结构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帷幕墙通风换气装置,不仅不会影响结构的强度,而且通风效果好。 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帷幕墙通风换气装置,设于二相邻板材的交界处,以作为室内外的空气交换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横料,为长条形结构体,该第一横料由侧面观之,其顶面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底面设有数个通气孔,且该数个通气孔的一侧设有一凸伸部,该凸伸部的一面对应该数个通气孔而设有一第一导流斜面,该第一横料相对于该第一导流斜面的另一侧设有一挡水板,并且,该第一横料的前端对应该其中一板材而设有一第一安装部,该第一横料的后端设有一第一连接部; 一第二横料,对应设于该第一横料下方,该第二横料同样为长条形结构体,该第二横料由侧面观之,其顶面对应该凸伸部而设有一承接槽以将该凸伸部容置于其内,该承接槽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导流斜面,使该第一横料及该第二横料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并且,该第二横料的前端对应该另一板材而设有一第二安装部,该第二横料的后端设有一第二连接部; 一定位件,连接设于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之间,并将该凸伸部容置设于该承接槽内时,以结合固定该第一横料及该第二横料的相对位置; 数个缓冲件,分别夹设于该凸伸部与该承接槽之间、该第一安装部与该其中一板材之间、以及该第二安装部与该另一板材之间,通过该数个缓冲件而使上述构件紧密接合;及 一换气组件,设于该容置槽内且与该第一横料的顶面切齐,通过该换气组件而能切换室内与外界相连通。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换气组件系包含一座体、一连动栅栏及一切换开关,该座体嵌设于该容置槽,且其表面设有一通风口,该切换开关设置于该通风口的一侦牝该连动栅栏相对该通风口而活动设置于该座体内,其一侧并与该切换开关相连接,以供使用者自行操作切换,大幅提升其使用时的方便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具有一第一外盖板,且该第一横料对应设有至少一第一扣接部,以将该第一外盖板扣设于该第一横料的外侧,且该第一外盖板的一端缘压制于该其中一板材的外表面,以形成该气流通道的进气开口,且作为外部挡水的功效者。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第一外盖板压制于该其中一板材处设有一缓冲件,以增加其密接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具有一第二外盖板,且该第二横料对应设有至少一第二扣接部,以将该第二外盖板扣设于该第二横料的外侧,且该第二外盖板的一端缘压制于该另一板材的外表面,以限缩与该第一外盖板之间的进气开口。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第二外盖板压制于该另一板材处设有一缓冲件,以增加其密接性。 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通气孔是利用冲压技术于该第一横料所制成的栅栏状结构,除了有效提升整体强度外,还能防止异物进入,如:树叶、蚊虫或老鼠等。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帷幕墙通风换气装置由一第一横料及一第二横料结合后会对外形成一气流通道,且于该第一横料内嵌设有一换气组件,便于从室内切换与外界的气流交换,从而达到通风换气的功效。另在气流通道内部设有一挡水板,能够防止雨水直接进入。以及在第一横料上设有数个通气孔,该通气孔是利用冲压技术而制成的栅栏状结构设计,除了有效提升整体强度外,还能防止异物进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组装后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所述换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技术优选实施例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 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 I 帷蒂墙通风换气装置 11 第一横料 111——容置槽112——通气孔 113 凸伸部1131 第一导流斜面 114——挡水板115——第一安装部 116——第一连接部117——第一扣接部 12——第二横料121——承接槽 1211 第—■导流斜面122 气流通道 123——第二安装部124——第二连接部 125——第二扣接部13——定位件 14——缓冲件15——换气组件 151——座体1511——通风口 152——连动栅栏153——切换开关 16--第一外盖板17--第二外盖板 2——板材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请参阅附图1-4,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及其组装后的侧面剖视图,以及其换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与使用时的状态示意图。如图中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帷幕墙通风换气装置I设于两相邻板材2的交界处,本实施例中该板材2为玻璃板,以作为室内外的空气交换用,该帷幕墙通风换气装置I包括一第一横料11、一第二横料12、一定位件13、数个缓冲件14及一换气组件15。 其中第一横料11是以铝挤型技术而制成的长条形结构体,且该第一横料11由侧面观之,于顶面一体成型设有一容置槽111,并于该容置槽111的底面(也就是槽底的位置)设有数个通气孔112,该通气孔112是利用冲压技术于该第一横料11的槽底所制成的栅栏状结构;并且,该通气孔112的一侧(亦即该第一横料11的底面)设有一凸伸部113,该凸伸部113的一面对应该通气孔112而设有一第一导流斜面1131 ;再者,该第一横料11相对于该第一导流斜面1131的另一侧(朝向该板材2的一侧)设有一挡水板114 ;另外,该第一横料11的前端对应该其中一板材2而设有一第一安装部115,该第一横料12的后端设有一第一连接部116。 该第二横料12同样是以铝挤型技术而制成的长条形结构体,其对应设于该第一横料11下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帷幕墙通风换气装置,设于二相邻板材的交界处,以作为室内外的空气交换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横料,为长条形结构体,该第一横料由侧面观之,其顶面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底面设有数个通气孔,且该数个通气孔的一侧设有一凸伸部,该凸伸部的一面对应该数个通气孔而设有一第一导流斜面,该第一横料相对于该第一导流斜面的另一侧设有一挡水板,并且,该第一横料的前端对应该其中一板材而设有一第一安装部,该第一横料的后端设有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横料,对应设于该第一横料下方,该第二横料同样为长条形结构体,该第二横料由侧面观之,其顶面对应该凸伸部而设有一承接槽以将该凸伸部容置于其内,该承接槽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导流斜面,使该第一横料及该第二横料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并且,该第二横料的前端对应该另一板材而设有一第二安装部,该第二横料的后端设有一第二连接部;一定位件,连接设于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之间,并将该凸伸部容置设于该承接槽内时,以结合固定该第一横料及该第二横料的相对位置;数个缓冲件,分别夹设于该凸伸部与该承接槽之间、该第一安装部与该其中一板材之间、以及该第二安装部与该另一板材之间;及一换气组件,设于该容置槽内且与该第一横料的顶面切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帷幕墙通风换气装置,设于二相邻板材的交界处,以作为室内外的空气交换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横料,为长条形结构体,该第一横料由侧面观之,其顶面设有一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底面设有数个通气孔,且该数个通气孔的一侧设有一凸伸部,该凸伸部的一面对应该数个通气孔而设有一第一导流斜面,该第一横料相对于该第一导流斜面的另一侧设有一挡水板,并且,该第一横料的前端对应该其中一板材而设有一第一安装部,该第一横料的后端设有一第一连接部; 一第二横料,对应设于该第一横料下方,该第二横料同样为长条形结构体,该第二横料由侧面观之,其顶面对应该凸伸部而设有一承接槽以将该凸伸部容置于其内,该承接槽的一侧设有一第二导流斜面,使该第一横料及该第二横料之间形成一气流通道,并且,该第二横料的前端对应该另一板材而设有一第二安装部,该第二横料的后端设有一第二连接部; 一定位件,连接设于该第一连接部及该第二连接部之间,并将该凸伸部容置设于该承接槽内时,以结合固定该第一横料及该第二横料的相对位置; 数个缓冲件,分别夹设于该凸伸部与该承接槽之间、该第一安装部与该其中一板材之间、以及该第二安装部与该另一板材之间;及 一换气组件,设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景棠,
申请(专利权)人:力福建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