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箱涵管线悬吊保护结构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30762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6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箱涵管线悬吊保护结构及方法,该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搁置大梁、若干顶部型钢、若干底部型钢以及若干悬吊机构,两根搁置大梁沿着电缆箱涵的纵向设置于电缆箱涵两侧的桩的顶部上方,若干顶部型钢间隔设置于所述两根搁置大梁上,所述若干底部型钢通过所述若干悬吊机构设置于所述电缆箱涵的下方,所述若干顶部型钢与所述若干底部型钢上下对应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电缆箱涵的纵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搁置大梁、顶部型钢、底部型钢以及悬吊机构,可以对电缆箱涵进行悬吊保护,避免了管线的前期搬迁,为工程节省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保证了管线的安全,减少了施工对社会的影响,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指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该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搁置大梁、若干顶部型钢、若干底部型钢以及若干悬吊机构,两根搁置大梁沿着电缆箱涵的纵向设置于电缆箱涵两侧的桩的顶部上方,若干顶部型钢间隔设置于所述两根搁置大梁上,所述若干底部型钢通过所述若干悬吊机构设置于所述电缆箱涵的下方,所述若干顶部型钢与所述若干底部型钢上下对应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电缆箱涵的纵向。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搁置大梁、顶部型钢、底部型钢以及悬吊机构,可以对电缆箱涵进行悬吊保护,避免了管线的前期搬迁,为工程节省了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同时保证了管线的安全,减少了施工对社会的影响,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技术指导。【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地铁建设对于城市发展十分重要,各大中型城市都开始相继进行地铁建设。为了让地铁真正成为城市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充分发挥其方便快捷的功能,通常地铁车站及出入口选址一般都处于城市居民密集区或各交通主干道上。为了地铁车站的建设,前期通常需要有很多综合管线进行搬迀,待地铁车站及出入口通道施工完成后,再进行管线复位。管线搬迀及复位不仅需要较大的费用,而且需要较长的一个时间周期。尤其对于电缆箱涵类管线,搬迀及复位更为麻烦,社会影响较大,而且费用巨大。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需求,“绿色施工”已逐渐成为城市地铁建设的一个方向。尤其对于部分重要管线,在地铁车站及出入口施工过程中,不再进行搬迀,而是通过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在施工过程中管线的绝对安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在保证电缆箱涵管线的安全的前提下无需进行管线搬迀并且能够节省工期、降低成本的,已成为建筑施工界需进一步完善优化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了管线的前期搬迀,节省了工程工期,降低了工程成本,减少了施工对社会的影响,同时保证了电缆箱涵管线的安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缆箱涵管线悬吊保护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搁置大梁、若干顶部型钢、若干底部型钢以及若干悬吊机构,所述两根搁置大梁沿着电缆箱涵的纵向设置于电缆箱涵两侧的粧的顶部上方,所述若干顶部型钢间隔设置于所述两根搁置大梁上,所述若干底部型钢通过所述若干悬吊机构设置于所述电缆箱涵的下方,所述若干顶部型钢与所述若干底部型钢上下对应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电缆箱涵的纵向。 优选的,所述若干底部型钢与所述电缆箱涵之间由下至上依次设有钢板与沙层。 优选的,所述钢板的厚度为l_2cm,所述沙层为2_3cm的黄沙层。 优选的,所述若干顶部型钢以40-60cm厘米的间距设置。 优选的,所述若干顶部型钢双重设置。 优选的,所述电缆箱涵的四周采用角钢保护。 优选的,所述悬吊机构包括两根钢丝绳,所述底部型钢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吊耳,所述两根钢丝绳的上端分别通过花篮螺栓固定于顶部型钢的两端。 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缆箱涵管线悬吊保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I步,预先在电缆箱涵两侧的粧的顶部上方设置一对沿所述电缆箱涵的纵向平行设置的搁置大梁,在所述搁置大梁上间隔设置若干顶部型钢,所述若干顶部型钢与所述搁置大梁相垂直; 第2步,放坡开挖电缆箱涵两侧土体,开挖至电缆箱涵底; 第3步,分段开挖电缆箱涵下方土体并对该段电缆箱涵进行悬吊保护,直至将全部电缆箱涵进行悬吊保护,所述第3步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第31步,开挖一段电缆箱涵下方土体; 第32步,将预先制作好的至少两根底部型钢塞入电缆箱涵底部,所述底部型钢与所述顶部型钢上下对应设置,所述底部型钢上铺设一钢板,所述钢板的两侧用铁皮包住,然后在所述钢板上铺沙层,所述沙层与电缆箱涵底部接触面找平; 第33步,用悬吊机构将所述底部型钢悬挂于对应的所述顶部型钢下方; 弟34步,悬吊完成后,在电缆箱涵四周用角钢包住,避免箱涵四周在后续施工中碰撞受损。 优选的,在第3步中,分段长度控制在40-60cm,开挖均采用人工开挖,所述钢板的厚度为l_2cm,所述为2-3cm的黄沙层。 优选的,所述悬吊机构包括两根钢丝绳,所述底部型钢的两端分别设有用于连接所述钢丝绳的吊耳,所述两根钢丝绳的上端分别通过花篮螺栓固定于顶部型钢的两端。 由以上公开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1.通过在电缆箱涵的两侧粧的顶部上方增设搁置大梁,在搁置大梁上可以设置用于悬吊的顶部型钢,采用悬吊机构将托着电缆箱涵的底部型钢吊装在顶部型钢的下方,搁置大梁不但可以用于承载电缆箱涵及顶部型钢、底部型钢等部件的重力,而且设置在电缆箱涵两侧的搁置大梁可以作为电缆箱涵的保护屏障,对电缆箱涵实现原位悬吊保护,在无需进行电缆箱涵及其管线搬迀的前提下,确保了电缆箱涵及内部管线的安全。 2.通过对电缆箱涵的原位悬吊保护,避免了管线的前期搬迀,例如可以避免车站及出入口施工前期的管线搬迀,减少管线搬迀对社会的影响,同时缩短了前期管线的搬迀时间,有效节约了工程施工时间。 3.通过对电缆箱涵的原位悬吊保护,节约了管线搬迀及复位的费用,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低了工程成本。 4.通过在底部型钢的上方铺设钢板,钢板上铺设沙层,通过所述沙层能够与电缆箱涵底部接触面找平,从而可以使电缆箱涵的重力均匀分布于各个底部型钢上去,使得整个悬吊保护装置对电缆箱涵的悬吊更加可靠安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缆箱涵管线悬吊保护结构的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缆箱涵管线悬吊保护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在底部型钢上方铺设钢板及沙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搁置大梁、2-顶部型钢、3-底部型钢、4-电缆箱涵、5-粧、6-钢板、7-沙层、8_钢丝绳、9-花篮螺检、10-吊耳、11_角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电缆箱涵管线悬吊保护结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缆箱涵管线悬吊保护结构,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搁置大梁1、若干顶部型钢2、若干底部型钢3以及若干悬吊机构,所述两根搁置大梁I沿着电缆箱涵4的纵向设置于电缆箱涵4两侧的粧5的顶部上方,所述搁置大梁I的横截面尺寸为1200X800mm,所述若干顶部型钢2间隔设置于所述两根搁置大梁I上,所述若干底部型钢3通过所述若干悬吊机构设置于所述电缆箱涵4的下方,所述若干顶部型钢2与所述若干底部型钢3上下对应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电缆箱涵4的纵向。一方面,通过在电缆箱涵4的两侧粧5的顶部上方增设搁置大梁I,在搁置大梁I上可以设置用于悬吊的顶部型钢3,采用悬吊机构将托着电缆箱涵4的底部型钢3吊装在顶部型钢2的下方,搁置大梁I不但可以用于承载电缆箱涵4及顶部型钢2、底部型钢3等部件的重力,而且设置在电缆箱涵4两侧的搁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箱涵管线悬吊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平行设置的两根搁置大梁、若干顶部型钢、若干底部型钢以及若干悬吊机构,所述两根搁置大梁沿着电缆箱涵的纵向设置于电缆箱涵两侧的桩的顶部上方,所述若干顶部型钢间隔设置于所述两根搁置大梁上,所述若干底部型钢通过所述若干悬吊机构设置于所述电缆箱涵的下方,所述若干顶部型钢与所述若干底部型钢上下对应设置且垂直于所述电缆箱涵的纵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怡众毛轶薄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