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银鲳投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305544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6 00:16
一种银鲳投饵装置,属于水产养殖装置领域,它包括圆柱形主体、套管和顶盖,其中圆柱形主体中空,底部密封并有托盘,顶部开放,顶盖套在圆柱形主体顶部,使圆柱形主体内部处于密封状态,为增加圆柱体对饵料的附着能力,圆柱形主体周身粗糙处理并有半圆形凸起;套管高度与圆柱形主体高度相同,套管直径与托盘直径相同。制作原料可以完全采用PVC等人造材料,耐腐蚀,易清洗,提高银鲳的摄食量及摄食效率,减少饵料浪费和残饵对水质的污染,该装置可适用于银鲳幼鱼及成鱼的工厂化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银鲳投饵装置,属于水产养殖装置领域,它包括圆柱形主体、套管和顶盖,其中圆柱形主体中空,底部密封并有托盘,顶部开放,顶盖套在圆柱形主体顶部,使圆柱形主体内部处于密封状态,为增加圆柱体对饵料的附着能力,圆柱形主体周身粗糙处理并有半圆形凸起;套管高度与圆柱形主体高度相同,套管直径与托盘直径相同。制作原料可以完全采用PVC等人造材料,耐腐蚀,易清洗,提高银鲳的摄食量及摄食效率,减少饵料浪费和残饵对水质的污染,该装置可适用于银鲳幼鱼及成鱼的工厂化养殖。【专利说明】一种银鲳投饵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产养殖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银鲳投饵装置。
技术介绍
银鲳隶属于鲈形目鲳科鲳属,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性海洋鱼类,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海域,南起波斯湾至印度尼西亚,北至日本北海道。作为重要的传统渔业资源,银鲳在中国诸海域均有分布,其资源量以东海北部近海最高,其次是南部近海和北部外海,南部外海和台湾海峡较低。近年来,中国银鲳的年捕捞产量呈连续上升趋势,但其资源状况却不容乐观。 为了实现银鲳的工厂化养殖,我国科研工作者自上世纪中后期对该鱼的胚胎发育、生殖力及营养成分等基础生物学开展相关研宄,并于2009年突破了人工繁育技术。但在银鲳的工厂化养殖过程中发现,其幼鱼及亲鱼偏向于啃食水面下10-20cm的粘性糜状饵料,极少摄食池底饵料。因此传统的全池泼洒投喂方式极易造成饵料浪费,并污染水质,不适合于银鲳工厂化养殖。此外,为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部分养殖场将粘性糜状饵料直接涂抹于粗的尼龙或麻绳上,但该方法操作复杂,同时容易污染饵料。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银鲳投饵装置,以解决当前银鲳饵料利用率低及投喂操作复杂的问题。 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银鲳投饵装置,它包括圆柱形主体、套管和顶盖,其中圆柱形主体中空,底部密封并有托盘,顶部开放,顶盖套在圆柱形主体顶部,使圆柱形主体内部处于密封状态,为增加圆柱体对饵料的附着能力,圆柱形主体周身粗糙处理并有半圆形凸起;套管高度与圆柱形主体高度相同,套管直径与托盘直径相同。 上述装置各部分分别采用PVC材料一次性注模。 进一步,所述的圆柱形主体高度20cm,直径2cm,壁厚2mm。 进一步,所述的圆柱形主体上的半圆形凸起直径为1cm。 本技术使用前将该装置用高锰酸钾消毒、晾干,先将套管套在圆柱体上,之后将制作好的鱼糜按照需求量塞入套管与圆柱体的空隙中,压紧,将套管小心提起,保证饵料紧紧附着在圆柱体表面,为调整投饵装置在水面的高度,向圆柱形中心加入沙或石块,之后拧上顶盖,将附有饵料的装置小心放入银鲳养殖池中。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所公开的银鲳投饵装置,其制作原料可以完全采用PVC等人造材料,耐腐蚀,易清洗,提高了投饵效率及银鲳的摄食效率,减少饵料浪费和水质污染,该装置可适用于银鲳幼鱼及成鱼的工厂化养殖。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本专利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1、长圆锥形主体,2、托盘,3、凸起,4、套管,5、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实施例 一种银鲳投饵装置,如图1所示,它包括圆柱形主体1、套管4和顶盖5,其中圆柱形主体中空,底部密封,有托盘2,顶部开放,周边有螺纹,顶盖套在圆柱形主体顶部,使圆柱形主体处于密封状态,为增加圆柱体对饵料的附着能力,圆柱形主体周身粗糙处理并有半圆形凸起3 ;套管高度与圆柱体相同,直径与其底部托盘相同。 上述装置各部分分别采用PVC材料一次性注模。 所述的托盘的直径4cm ; 所述的圆柱形主体高度20cm,直径2cm,壁厚2mm ; 所述的圆柱形主体上的半圆形凸起直径为1cm。 所述的套管壁厚2mm。 该装置用高锰酸钾消毒、晾干,先将套管套在圆柱体上,之后将制作好的鱼糜按照需求量塞入套管与圆柱体的空隙中,压紧,将套管小心提起,保证饵料紧紧附着在圆柱体表面,为调整投饵装置在水面的高度,向圆柱形中心加入沙或石块,之后拧上顶盖,将附有饵料的装置小心放入银鲳养殖池中。 采用本实验装置可在I分钟完成一个投饵装置的装饵操作,每个投饵装置可附着饵料约200g。投喂过程中银鲳摄食积极,其饵料利用率可达95%以上。 与之相比,泼洒投喂颗粒饲料的饵料利用率仅有40%,直接投喂糜状饵料利用率为 30%。 与之相比,利用尼龙或麻绳等投喂时,每个绳体附饵量为10g,完成一个绳体的装饵操作需要2-3分钟,并且操作过程中需要用手直接涂抹,增加了饵料的污染几率。【权利要求】1.一种银鲳投饵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圆柱形主体(I)、套管(4)和顶盖(5),其中圆柱形主体中空,底部密封并有托盘(2),顶部开放,顶盖套在圆柱形主体顶部,使圆柱形主体内部处于密封状态,为增加圆柱体对饵料的附着能力,圆柱形主体周身粗糙处理并有半圆形凸起(3),套管高度与圆柱形主体高度相同,套管直径与托盘直径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鲳投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主体(I)高度20cm,直径2cm,壁厚2_。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银鲳投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主体上的半圆形凸起⑶直径为1cm。【文档编号】A01K61/02GK204259626SQ201420745217【公开日】2015年4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1日 【专利技术者】刘春胜, 陈四清, 燕敬平, 陈昭廷, 刘长琳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银鲳投饵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圆柱形主体(1)、套管(4)和顶盖(5),其中圆柱形主体中空,底部密封并有托盘(2),顶部开放,顶盖套在圆柱形主体顶部,使圆柱形主体内部处于密封状态,为增加圆柱体对饵料的附着能力,圆柱形主体周身粗糙处理并有半圆形凸起(3),套管高度与圆柱形主体高度相同,套管直径与托盘直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胜陈四清燕敬平陈昭廷刘长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