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凤兰专利>正文

一种甘蔗高效栽培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03472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5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甘蔗高效栽培技术。具体包括:按常规方法将甘蔗地进行犁、耙及整平后开好蔗沟,应用保水剂将水分吸收起来成为固体状;按需备好基肥并按量往蔗沟施撒基肥,然后将甘蔗种摆放于蔗沟内;下种后,将固体水均匀的撒施在蔗种上面,最后覆盖碎泥。通过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了保水剂制备固体水。保水剂具有反复吸水、保水等功能,施放到甘蔗种周围相当于匹配多座“微型水库”,干旱时保水剂里的水分会缓慢释放出来保证甘蔗生长所需的水分,适逢下雨时又能吸进水分,以便下次干旱再次释放。而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5~40%左右并维持约40天,在早春干旱时期保障蔗芽即可顺利萌芽,还解决了因为秋旱使甘蔗不能充分伸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甘蔗高效栽培技术。具体包括:按常规方法将甘蔗地进行犁、耙及整平后开好蔗沟,应用保水剂将水分吸收起来成为固体状;按需备好基肥并按量往蔗沟施撒基肥,然后将甘蔗种摆放于蔗沟内;下种后,将固体水均匀的撒施在蔗种上面,最后覆盖碎泥。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应用了保水剂制备固体水。保水剂具有反复吸水、保水等功能,施放到甘蔗种周围相当于匹配多座“微型水库”,干旱时保水剂里的水分会缓慢释放出来保证甘蔗生长所需的水分,适逢下雨时又能吸进水分,以便下次干旱再次释放。而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5~40%左右并维持约40天,在早春干旱时期保障蔗芽即可顺利萌芽,还解决了因为秋旱使甘蔗不能充分伸长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甘蔗高效栽培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新
,具体涉及到一种甘蔗高效栽培技术。
技术介绍
甘蔗种植地一般是在比较干旱的坡地。因为干旱,蔗农只有把甘蔗种植时期安排在下有春雨过后的3?4月份,而制糖企业每年的十一月份就已经开始开榨。如此一来,甘蔗的生长其仅为7?8个月,生长期不足的甘蔗,不只产量低,而且糖度也较低。而制糖企业要获得优质高产的商品糖,也需要生长周期足够的原料蔗,所以春植蔗如果要有足够生长期,才能使制糖企业及蔗农实现双丰收。所以,甘蔗种植应适早不宜迟,同时春植甘蔗最佳种植时间是早春,但早春时期雨水少、土壤干旱,而且气温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甘蔗出苗率,继而直接影响到甘蔗的产量。 申请号为200810233739.1的“甘蔗全膜覆盖栽培方法”主要技术措施是甘蔗种植在潮湿地块,栽种甘蔗后在湿润的土表层喷施除草剂,使用厚0.008?0.012cm的地膜对种植区域进行全覆盖,地膜四周及植苗沟底用土压紧压实,行间不留空地;有利于减少田间杂草生长,保持土壤湿度提高甘蔗出苗率,促进甘蔗根系深扎和地上部分生长。目前甘蔗种植大都分布在丘岭旱地,该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的措施是甘蔗种植在潮湿的地块很不现实,即使是人为的创造条件,也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 申请号为200710066328.3的“甘蔗蔗叶与地膜全覆盖保水方法”是甘蔗种植行采用宽60cm,厚0.008?0.012cm的地膜进行覆盖,地膜两边各有8?1cm用细土压紧压实,保证地膜透光横面在40cm以上;在种植行间采用甘蔗收获后的蔗叶,理顺后覆盖于行间,蔗叶与地膜紧密连接,不留空地,同时将蔗叶拍紧压实。该技术能解决宿根甘蔗栽培的保水问题,通过地膜与蔗叶对甘蔗蔗田的全覆盖,实现蔗田的有效保水,从而大大减少蔗田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水分,克服甘蔗栽培中的水分制约因素,但工作量大幅度增加。 申请号为200710066327.9的“旱地甘蔗节水抗旱栽培方法”针对甘蔗栽培时节冬春少雨干旱,土壤含水量低,严重影响甘蔗的萌发和出苗,导致产量低而不稳而提出;其矩形穴植分别有三种规格:下等肥力地:长120cm,宽60cm,深35cm,穴边距宽行为60cm,窄行20cm,每穴下芽32个,每亩396穴;中等肥力地:长140cm,宽70cm,深35cm,穴边距离宽行80cm,窄行20cm,每穴下芽45个,每亩277穴;上等肥力地:长150cm,宽75cm,深35cm,穴边距离宽行为80cm,窄行20cm,每穴下芽50个,每亩244穴。该技术的实施使穴与穴之间有较为合理的空间,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可提高甘蔗的光合作用,但本技术工艺复杂,需要的蔗芽比常规种植都要多很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全新的一种甘蔗高效栽培技术。具体包括:按常规方法将甘蔗地进行犁、耙及整平后开好蔗沟,应用吸水倍数是150?250倍的保水剂将水分吸收起来成为固体状;按需备好基肥并按量往蔗沟施撒基肥,然后将甘蔗种摆放于蔗沟内;下种后,将固体水均匀的撒施在蔗种上面,最后覆盖2?3厘米厚的碎泥。 保水剂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超高吸水和保水性能。它能在极短时间内吸收自身重量百倍以上的水分,吸水后膨胀形成水凝胶,释水后又恢复原状,能够反复吸水、释水。国内外对保水剂在农业、林业方面的应用研究有很多,但在甘蔗上的应用还不是很多。保水剂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应用,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工艺体现出了在甘蔗生产上投资少、工艺简单、容易操作、见效快,而且可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抗旱、节水、节肥新技术体系,可广泛的在火龙果果农中普及推广应用。 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甘蔗高效栽培技术,技术方案中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按常规方法将甘蔗地进行犁、耙及整平备用。 2、开蔗沟:按常规方法开好蔗沟备用。 3、制备固体水:应用吸水倍数是150?250倍的保水剂作为载体,然后按1:150?250的比例将保水剂投放到水中浸泡30?60分钟,保水剂将水分吸收起来成为固体状。 4、施肥:按需备好基肥,接着按量往蔗沟施撒基肥,然后拨盖一层薄土将基肥遮盖住。 5、下种:按照常规方法将甘蔗种摆放于蔗沟内。 6、施放固体水:下种后,将上述固体水均匀的撒施在蔗种上面。 7、覆土:撒施固体水后覆盖2?3厘米厚的碎泥。 8、后期管理:根据甘蔗生长各个阶段按常规方法进行追施肥、除草、培土及剥叶,直至甘蔗收成。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既有如下优点: 1、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甘蔗栽培方法技术方案措施独特,工艺简单、容易实施。 2、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核心的技术环节就是应用了保水剂制备固体水。保水剂具有反复吸水、保水等功能,它能吸收自身重量150?300倍的水分并保存起来。施放到甘蔗种周围相当于匹配多座“微型水库”,干旱时保水剂里的水分会缓慢释放出来保证甘蔗生长所需的水分,适逢下雨时又能吸进水分,以便下次干旱再次释放。而土壤含水量保持在25?40%左右并维持约40天,在早春干旱时期保障蔗芽即可顺利萌芽。 3、本专利技术可以使甘蔗在任何时候下种,不受干旱影响,并能使甘蔗的出芽率可以达到95%以上。 4、本专利技术不但解决了甘蔗因春旱不能及时下种,还解决了因为秋旱使甘蔗不能充分伸长的问题。 5、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非常低成本、容易实施的甘蔗节水抗旱生产技术体系,使甘蔗生产的发展开始摆脱自然环境束缚,成就了农业技术又一创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进一步说明。 一种甘蔗高效栽培技术,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整地:按常规方法将甘蔗地进行犁、耙及整平备用。 2、开蔗沟:按常规方法开好蔗沟备用。 3、制备固体水:应用吸水倍数是150?250倍的保水剂作为载体,然后按1:150?250的比例将保水剂投放到水中浸泡30?60分钟,保水剂将水分吸收起来成为固体状。 4、施肥:按需备好基肥,接着按量往蔗沟施撒基肥,然后拨盖一层薄土将基肥遮盖住。 5、下种:按照常规方法将甘蔗种摆放于蔗沟内。 6、施放固体水:下种后,将上述固体水均匀的撒施在蔗种上面。 7、覆土:撒施固体水后覆盖2?3厘米厚的碎泥。 8、后期管理:根据甘蔗生长各个阶段按常规方法进行追施肥、除草、培土及剥叶,直至甘蔗收成。【权利要求】1.一种甘蔗高效栽培技术,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 (1)整地:按常规方法将甘蔗地进行犁、耙及整平备用; (2)开蔗沟:按常规方法开好蔗沟备用; (3)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甘蔗高效栽培技术,其特征包括以下步骤:(1)整地:按常规方法将甘蔗地进行犁、耙及整平备用;(2)开蔗沟:按常规方法开好蔗沟备用;(3)制备固体水:应用吸水倍数是150~250倍的保水剂作为载体,然后按1:150~250的比例将保水剂投放到水中浸泡30~60分钟,保水剂将水分吸收起来成为固体状;(4)施肥:按需备好基肥,接着按量往蔗沟施撒基肥,然后拨盖一层薄土将基肥遮盖住;(5)下种:按照常规方法将甘蔗种摆放于蔗沟内;(6)施放固体水:下种后,将上述固体水均匀的撒施在蔗种上面;(7)覆土:撒施固体水后覆盖2~3厘米厚的碎泥;(8)后期管理:根据甘蔗生长各个阶段按常规方法进行追施肥、除草、培土及剥叶,直至甘蔗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凤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凤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