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即热式换热器,包括有缸体和设置于缸体内的换热单元,该缸体上设置有冷水入口和热水出口;该换热单元包括有热媒入口、热媒出口、热媒换热管组、转接腔体、挡板、热媒回流管及法兰,其中,该热媒换热管组包括有若干热媒换热支管,该转接腔体内部具有一凹腔,前述挡板封装于凹腔开口处,该热媒换热支管及热媒回流管的两端均分别安装于挡板、法兰上;热媒经热媒入口分别进入热媒换热管组的各热媒换热支管内,经热媒换热支管的出口端在转接腔体内汇集,再经由一热媒回流管自热媒出口流出;其结构简单,液体、气体热媒均适用,尤其是气体热媒在热交换后回流时不会积于管内流不出,保证热媒循环通畅,有效实现快速加热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即热式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即热式换热器。
技术介绍
通常,容积式换热器包括有罐体和换热部分,其换热部分一般通过热媒加热,热媒具有快速、节能、运行可靠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一般工业及宾馆、饭店、医院、体育场所等集中供热。现有技术中利用气态热媒进行热交换时,常常出现热交换后热媒液化回流时积于管内流不出,导致热媒循环不通畅,影响换热效果。 因此,需要研宄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即热式换热器,其结构简单、热媒循环通畅,有效实现快速加热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即热式换热器,包括有缸体和设置于缸体内的换热单元,该缸体上设置有冷水入口和热水出口 ;该换热单元包括有热媒入口、热媒出口、热媒换热管组、转接腔体、挡板、热媒回流管及法兰,其中,该热媒换热管组包括有若干热媒换热支管,该热媒换热支管两端分别为第一入口、第一出口,该热媒回流管两端分别为第二入口、第二出口 ; 该转接腔体内部具有一凹腔,前述挡板封装于凹腔开口处,挡板上开设有与热媒换热支管数量相同的第三入口及一第三出口,前述法兰上开设有若干与热媒换热支管数量相同的第四入口及一第四出口; 该热媒换热支管及热媒回流管的两端均分别安装于挡板、法兰上;热媒换热支管的第一入口连接于法兰的相应第四入口,并其第一出口连接于挡板的相应第三入口 ;热媒回流管的第二入口连接挡板的第三出口,并其第二出口连接法兰的第四出口 ;前述热媒入口连通于前述法兰上的所有第四入口 ;前述热媒出口连通前述法兰上的第四出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缸体为立式缸体;所述热媒换热支管、热媒回流管均横向延伸设置,且所有热媒换热支管均位于热媒回流管上方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媒换热管组、转接腔体及热媒回流管围合形成U形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热媒换热支管并排设置有多行多列,热媒回流管与各热媒换热支管的间距大于热媒换热管组内相邻热媒换热支管间距。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缸体上还设置有热水回水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缸体上还设置有排污口。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缸体上还设置有压力表、温度表及温度探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缸体上还设置有便于操作人员进入缸体内部安装检修的作业出入口,该作业出入口上可开合式设置有盖板。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缸体顶部设置有排气阀和安全阀。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缸体上还设置有备用口。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换热单元之热媒入口、热媒出口、热媒换热管组、转接腔体、挡板、热媒回流管及法兰的结构设计及彼此配合,其热媒经热媒入口分别进入热媒换热管组的各热媒换热支管内,经热媒换热支管的出口端在转接腔体内汇集后经由一热媒回流管自热媒出口流出;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液体、气体热媒均适用,尤其是气体热媒在热交换后回流时不会积于管内流不出,保证热媒循环通畅,有效实现快速加热功能。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组装结构示图; 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A向视图; 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换热单元的结构示图; 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法兰的结构示图; 图5是图4所示法兰的截面结构示图; 图6是本技术之实施例中挡板的结构示图; 图7是图6所示挡板的截面结构示图。 附图标识说明: 1、缸体101、冷水入口 102、热水出口103、热水回水口 11、排污口12、压力表 13、温度表14、温度探头 15、排气阀16、安全阀 17、备用口18、作业出入口 2、换热单元21、热媒入口 22、热媒出口23、热媒换热管组 231、热媒换热支管24、、转接腔体 241、凹腔25、挡板 251、第三入口252、第三出口 26、热媒回流管27、法兰 271、第四入口272、第四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包括有缸体I和设置于缸体I内的换热单元2,该缸体I上设置有冷水入口 101、热水出口 102、热水回水口 103、排污口 11、压力表12、温度表13、温度探头14、排气阀15、安全阀16、备用口 17及作业出入口 18,该作业出入口 18可开合式设置有盖板,其便于操作人员进入缸体I内部安装检修。 该换热单元2包括有热媒入口 21、热媒出口 22、热媒换热管组23、转接腔体24、挡板25、热媒回流管26及法兰27,其中,该热媒换热管组23包括有若干热媒换热支管231,该热媒换热支管231两端分别为第一入口、第一出口,该热媒回流管26两端分别为第二入口、第二出口 ; 该转接腔体24内部具有一凹腔241,前述挡板25封装于凹腔241开口处,挡板25上开设有与热媒换热支管231数量相同的第三入口 251及一第三出口 252,前述法兰27上开设有若干与热媒换热支管231数量相同的第四入口 271及一第四出口 272; 该热媒换热支管231及热媒回流管26的两端均分别安装于挡板25、法兰27上,所述热媒换热管组23、转接腔体24及热媒回流管26围合形成U形结构;热媒换热支管231的第一入口连接于法兰27的相应第四入口 271,并其第一出口连接于挡板25的相应第三入口 251 ;热媒回流管26的第二入口连接挡板25的第三出口 252,并其第二出口连接法兰27的第四出口 272 ;前述热媒入口 21连通于前述法兰27上的所有第四入口 271 ;前述热媒出口 22连通前述法兰27上的第四出口 272。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缸体I为立式缸体;所述热媒换热支管231、热媒回流管26均横向延伸设置,所述热媒换热支管231并排设置有多行多列,所有热媒换热支管231均位于热媒回流管26上方位置,热媒回流管26与各热媒换热支管231的间距大于热媒换热管组23内相邻热媒换热支管231间距。 本技术的设计重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换热单元之热媒入口、热媒出口、热媒换热管组、转接腔体、挡板、热媒回流管及法兰的结构设计及彼此配合,其热媒经热媒入口分别进入热媒换热管组的各热媒换热支管内,经热媒换热支管的出口端在转接腔体内汇集后经由一热媒回流管自热媒出口流出;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液体、气体热媒均适用,尤其是气体热媒在热交换后回流时不会积于管内流不出,保证热媒循环通畅,有效实现快速加热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即热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缸体和设置于缸体内的换热单元,该缸体上设置有冷水入口和热水出口;该换热单元包括有热媒入口、热媒出口、热媒换热管组、转接腔体、挡板、热媒回流管及法兰,其中,该热媒换热管组包括有若干热媒换热支管,该热媒换热支管两端分别为第一入口、第一出口,该热媒回流管两端分别为第二入口、第二出口;该转接腔体内部具有一凹腔,前述挡板封装于凹腔开口处,挡板上开设有与热媒换热支管数量相同的第三入口及一第三出口,前述法兰上开设有若干与热媒换热支管数量相同的第四入口及一第四出口;该热媒换热支管及热媒回流管的两端均分别安装于挡板、法兰上;热媒换热支管的第一入口连接于法兰的相应第四入口,并其第一出口连接于挡板的相应第三入口;热媒回流管的第二入口连接挡板的第三出口,并其第二出口连接法兰的第四出口;前述热媒入口连通于前述法兰上的所有第四入口;前述热媒出口连通前述法兰上的第四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即热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缸体和设置于缸体内的换热单元,该缸体上设置有冷水入口和热水出口 ;该换热单元包括有热媒入口、热媒出口、热媒换热管组、转接腔体、挡板、热媒回流管及法兰,其中,该热媒换热管组包括有若干热媒换热支管,该热媒换热支管两端分别为第一入口、第一出口,该热媒回流管两端分别为第二入口、第二出口 ; 该转接腔体内部具有一凹腔,前述挡板封装于凹腔开口处,挡板上开设有与热媒换热支管数量相同的第三入口及一第三出口,前述法兰上开设有若干与热媒换热支管数量相同的第四入口及一第四出口; 该热媒换热支管及热媒回流管的两端均分别安装于挡板、法兰上;热媒换热支管的第一入口连接于法兰的相应第四入口,并其第一出口连接于挡板的相应第三入口;热媒回流管的第二入口连接挡板的第三出口,并其第二出口连接法兰的第四出口 ;前述热媒入口连通于前述法兰上的所有第四入口 ;前述热媒出口连通前述法兰上的第四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即热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为立式缸体;所述热媒换热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伟德,俞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恒丰换热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