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能盒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9172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1 2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能盒安装结构。该吸能盒安装结构用于将吸能盒通过安装板而安装在车身侧的板件上,安装板和板件中,一方上设置有一个突起的临时销;另一方上形成有能够使临时销插入的销孔,安装板和板件中,一方上形成有弯折突起部;另一方上形成有能够与弯折突起部相嵌合的防转孔,在临时销被插入销孔中,且安装板与板件相重叠的状态下,弯折突起部与防转孔相嵌合。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能够在防止生产成本和重量增加的同时,将吸能盒的安装板稳定地临时固定在车身侧的板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吸能盒安装结构。该吸能盒安装结构用于将吸能盒通过安装板而安装在车身侧的板件上,安装板和板件中,一方上设置有一个突起的临时销;另一方上形成有能够使临时销插入的销孔,安装板和板件中,一方上形成有弯折突起部;另一方上形成有能够与弯折突起部相嵌合的防转孔,在临时销被插入销孔中,且安装板与板件相重叠的状态下,弯折突起部与防转孔相嵌合。采用本技术的结构,能够在防止生产成本和重量增加的同时,将吸能盒的安装板稳定地临时固定在车身侧的板件上。【专利说明】吸能盒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设置在汽车等车辆的保险杠上的吸能盒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在汽车车身的前部及后部设置有保险杠。为了吸收因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动能,吸能盒被安装在保险杠与车身之间。 作为吸能盒,例如有由铁板构成沿车长方向延伸的方筒状、在发生碰撞时能按预先设定好的变形模式呈风箱状溃缩的结构。这种吸能盒分别被设置在车身前部的左、右纵梁的前端,并分别与前保险杠的左、右端部相连接。这样,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若来自前方的冲击力超过一定范围,则可利用吸能盒在前后方向上的溃缩,来吸收冲击动能。 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这种车身结构的一例。在该车身结构中,吸能盒的后端部设有从外周延伸出的法兰部,该法兰部上焊接有安装板。安装板与车身纵梁的前端部相重叠并由螺栓固定。同时,吸能盒的前端部与保险杠加强件的端部相重叠并由螺栓固定。 然而,将吸能盒的安装板重叠并紧固在车身侧的板件(现有技术例中的纵梁前端部)上时,需要在相对该板件进行了定位的状态下对安装板进行临时固定。例如,如图6所示那样,在板件上设置有突起的临时销(I个)P,将该临时销P插入加工在安装板B上的销孔H中,吸能盒C便被挂在板件上。然而,在图6所示的结构中,由于作用在重心位置G上的重力F的作用,吸能盒C会绕临时销P转动,因此,不能稳定地对安装板B进行临时固定。 另外,如果在板件上设置多个临时销,则可稳定地对安装板进行临时固定,但是这样需要在车身侧的板件上设置额外的临时销,从而会导致成本及重量增加。 【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7-21679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抑制成本及重量的增加,又能稳定地将吸能盒的安装板临时固定在车身侧的板件上的吸能盒安装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吸能盒安装结构。该吸能盒安装结构用于将吸能盒通过安装板而安装在车身侧的板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板件中,一方上设置有一个突起的临时销;另一方上形成有能够使所述临时销插入的销孔,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板件中,一方上形成有弯折突起部;另一方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弯折突起部相嵌合的防转孔,在所述临时销被插入所述销孔中,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板件相重叠的状态下,所述弯折突起部与所述防转孔相嵌合。 上述本技术的吸能盒安装结构的优点在于,能够稳定地将吸能盒的安装板临时固定在车身侧的板件上。 具体而言,由于在板件(或安装板)上的临时销被插入安装板(或板件)上的销孔中,且安装板与板件相重叠的状态下,安装板(或板件)上的弯折突起部与板件(或安装板)上的防转孔相嵌合,所以,该弯折突起部与防转孔之间的嵌合会使安装板的转动(绕临时销转动)受到限制。因此,能够稳定地对安装板进行临时固定。 并且,该弯折突起部可为将安装板的一部分(或板件的一部分)弯折而形成的构件,可在加工安装板(或板件)时同时加工而成,因此与增加临时销来辅助安装板的临时固定相比,能抑制生产成本的增加,并能抑制重量的增加。 另外,在上述本技术的吸能盒安装结构中,优选,将弯折突起部设置在安装板上,将防转孔设置在板件上。 另外,在上述本技术的吸能盒安装结构中,较佳为,所述临时销和所述销孔被设置在比所述吸能盒的重心位置更低的位置上,所述弯折突起部和所述防转孔被设置在比所述吸能盒的重心位置更高的位置上。采用该结构,吸能盒(安装板)不易从车身侧的板件上脱离。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吸能盒安装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吸能盒的安装板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II1-1II截面的剖面图。 图4是示出使吸能盒绕临时销转动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使吸能盒从后板件脱出的作用力的示意图。 图6是表示现有技术例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3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对将本技术应用于汽车(未图示)后保险杠的情形进行说明。图1中,用虚线示出了在车身的后板件I靠右侧的部位与后保险杠2 (虚线所示)的右端部之间设置的吸能盒3。 图1中虽然未示出后保险杠2的左端部,但在后保险杠2的左端也同样设置有吸能盒3,吸能盒3在受到因汽车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力时会溃缩变形从而吸收冲击动能。作为一例,吸能盒3被加工成沿车长方向延伸的方筒状,其前端部通过安装板4而被安装在后板件I的被固定部10(图1中虚线所示的范围)上。 具体而言,安装板4例如是由铁板冲压成的梯形板状构件,与吸能盒3的前端部通过焊接等而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与该安装板4重叠的后板件I的被固定部10的背面侧(车身前方侧),设置有未图示的车身框架,因而其强度得到提高。另外,在被固定部10的四角分别形成有螺栓插入孔11,在后板件I的背面(与各螺栓插入孔11相对应的位置)焊接有螺母12。同时,在安装板4的四角加工有螺栓插入孔41。后板件I (被固定部10)上的螺栓插入孔11与安装板4上的螺栓插入孔41位置相互对应。将安装板4重叠在板件I上,并使安装板4上的螺栓插入孔41对准后板件I上的螺栓插入孔11后,将螺栓5插入螺栓插入孔41和螺栓插入孔11中并旋紧到螺母12上,即可将安装板4紧固在后板件I上。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后板件I的被固定部10上设置有I个临时销13。该临时销13从被固定部10向后方(向安装板4方向)突起。该临时销13被设置在(后板件I与安装板4重叠时)比吸能盒3的重心位置G更靠下方的位置上。本实施方式中,用普通的螺栓作为临时销13,该螺栓的头部被焊接在后板件I的被固定部10上设有的浅凹陷14中。通过这样用螺栓构成临时销13,当临时销13被插入后述的销孔42中时,由于临时销13的外周(螺栓的螺纹)容易卡住销孔42的周缘部,因此临时销13不易从销孔42中脱出。另夕卜,临时销13也具有作为安装板4的定位用销(定位销)的作用。 在安装板4上,加工有弯曲形状的长孔43、和可供临时销13插入的销孔(通孔)42。销孔42与4个螺栓插入孔41的位置之间的关系与后板件I的临时销13与4个螺栓插入孔11的位置之间的关系相对应。这样,将后板件I上的临时销13插入安装板4上的销孔42中,并使安装板4与后板件I (被固定部10)相重叠的状态下,安装板4上的各螺栓插入孔41就能与后板件I上的各螺栓插入孔11大致对准。 如图3所示,在安装板4上,设置有向前方(朝向后板件I的方向)突起的弯折突起部44。该弯折突起部44例如是,在加工安装板4上的长孔43时,从该长孔43的上缘加工出一个向内延伸的矩形片,然后将该矩形片向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能盒安装结构,用于将吸能盒通过安装板而安装在车身侧的板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板件中,一方上设置有一个突起的临时销;另一方上形成有能够使所述临时销插入的销孔,所述安装板和所述板件中,一方上形成有弯折突起部;另一方上形成有能够与所述弯折突起部相嵌合的防转孔,在所述临时销被插入所述销孔中,且所述安装板与所述板件相重叠的状态下,所述弯折突起部与所述防转孔相嵌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启人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