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中间扶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9165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车用中间扶手装置,其包括:一底座,底座具有空腔;一第一支架,固定在底座上,支撑底座,该支架连接在汽车后座靠背骨架上;一第二支架,叠放在第一支架上,与第一支架一同固定在底座上;套板,覆盖在第二支架上,套板的位置与底座上的空腔位置相对应,套板上还具有控制套板开合的按钮机构和使套板开合的机械机构;一盖板,覆盖在套板上,位置与底座上的空腔位置相对应,盖板上与套板上的按钮机构相应的位置上具有开孔,盖板可以随着套板的开合而开合;一顶板,覆盖在盖板上,位置与底座上的空腔位置相对应,顶板上与套板上的按钮机构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开孔,按钮机构伸出顶板上的开孔之外,顶板可随着盖板的开合而开合。(*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用中间扶手装置
技术介绍
在汽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们对汽车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其中就包括了对汽车内部附件的要求。中间扶手作为现代汽车上的功能件,人们对它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从最初的简单的搁手工具,到现在更多的附加功能。所以对它的结构也在不断的改进。目前,对于扶手最主要的需求功能是储物功能和安全性的要求,现有技术中,能够具有储物功能的扶手一般在安全性上有所欠缺,其盖板可能在发生碰撞等意外事故时会飞出,从而造成额外的伤害。因此,在本领域中需要一种既能够储物,又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的扶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出具有储物功能,使用方便,又具有可靠的安全性的车用中间扶手装置。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用中间扶手装置,其包括一底座,底座具有空腔;一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支撑所述底座,该支架连接在汽车后座靠背骨架上;一第二支架,叠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与所述第一支架一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套板,覆盖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套板的位置与所述底座上的空腔位置相对应,所述套板上还具有控制套板开合的按钮机构和使套板开合的机械机构;一盖板,覆盖在所述套板上,位置与所述底座上的空腔位置相对应,所述盖板上与所述套板上的按钮机构相应的位置上具有开孔,所述盖板可以随着所述套板的开合而开合;一顶板,覆盖在所述盖板上,位置与所述底座上的空腔位置相对应,所述顶板上与所述套板上的按钮机构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开孔,所述按钮机构伸出所述顶板上的开孔之外,所述顶板可随着所述盖板的开合而开合。按照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底座上具有两个空腔,中间用一横隔隔开,且所述每一个空腔内具有衬布。所述底座泡沫塑料制作。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架为金属支架,通过销连接到所述汽车后座靠背骨架上,所述底座上具有固定孔,所述第一支架具有一固定部件,所述第一支架的固定部件放置到所述底座的固定孔中,从而将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而所述第二支架为塑料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上也具有固定孔,可与所述第一支架上的固定部件相匹配,所述底座上还具有限位槽,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通过一限位片来限定它们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的位置,所述限位片上具有限位孔,第一支架上的固定部件放置到所述限位片上的限位孔中。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套板数量为两块,每一块都具有各自的按钮机构。所述套板之一采用的机械机构为嵌在套板和第二支架之间的套块、弹簧以及位于套板之上的限位板;另一套板采用的机械机构为连接在套板和第二支架之间的弹簧和销轴。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按钮机构包括机构本体、弹簧、锁止销和按钮,所述锁止销放置在所述按钮中,两者一同放置在机构本体中,弹簧嵌在按钮和机构本体之间;所述锁止销上具有一滑竿,所述按钮的壳体上具有一斜向滑槽,而所述机构本体上具有一水平滑槽,所述锁止销上的滑竿放置在所述按钮壳体上的滑槽中,还放置在所述机构本体上的水平滑槽中。而所述锁止销的前端为楔形。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所述盖板有两块,可分别开合,中间使用一分隔板相连,所述分隔板上具有与按钮机构相应的开孔。所述顶板也有两块,可分别开合,中间具有一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具有与按钮机构相应的开孔。所述顶板之一为桃木材料制作,另一为泡沫塑料制作。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的车用中间扶手装置具有多个空腔,可储物,并且其顶板和盖板采用安全可靠的按钮机构固定,安全可靠,能满足对于新型车用扶手的要求。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中间扶手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中间扶手装置的分解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的中间扶手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本技术使用的按钮机构的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使用的按钮机构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车用中间扶手装置100,参考附图1至5示出了其结构,首先参考图1,本技术的中间扶手装置100是固定在汽车后座靠背骨架200上,并且中间扶手装置100和后座骨架200间通过销连接,更具体地说,中间扶手装置100是依靠其第一支架114连接到后座靠背骨架200上。参考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车用中间扶手装置100的分解结构图,包括一底座102,底座具有空腔,在该实施例中,底座102上具有两个空腔104和106,中间用一横隔108隔开,且每一个空腔104和106内具有衬布110和112。该底座102连接在汽车后座靠背骨架200上。在该实施例中,底座102是泡沫塑料制作。一第一支架114,固定在底座102上,支撑底座102。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4为金属支架,底座102上具有固定孔116,第一支架114具有一固定部件118,在该实施例中为一固定杆,第一支架114的固定部件118放置到底座114的固定孔116中,从而将第一支架114固定在底座102上,第一支架114通过销连接到汽车后座靠背骨架200上。一第二支架120,叠放在第一支架114上,与第一支架114一同固定在底座102上。在该实施例中,第二支架120为塑料支架,第二支架120上也具有固定孔122,可与第一支架114上的固定部件118相匹配,在该实施例中,固定孔122为半圆形孔,底座102上的固定孔116也为半圆形孔,两者均与第一支架114上的固定部件118(即固定杆)相匹配。从图2中可见,底座102上还具有限位槽124,第一支架114和第二支架120通过一限位片126来限定它们固定在底座102上的位置,限位片126上具有限位孔128,第一支架114上的固定部件118放置到限位片126上的限位孔128中,再将限位片126放置到底座102上的限位槽124中,即可限定第一支架114、第二支架120和底座102的相对位置。需要说明,第一和第二支架114、120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整个中间扶手装置100的结构,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4为一方框形,第二支架120也为一方框形,并且中间具有一横杠,以和本实施例中底座102上的两个空腔104、106的位置相对应。套板132,覆盖在第二支架120上,套板132的位置与底座102上的空腔位置相对应,套板上还具有控制套板开合的按钮机构134和使套板132开合的机械机构130。套板是可以开启和合上的,用作空腔的盖子,因此套板是覆盖在空腔之上,套板的位置和数量是与空腔的数量相对应的,在该实施例中,套板132的数量为两块,每一块都具有各自的按钮机构134和各自的机械机构130。参考图2,其中之一的机械机构130为嵌在套块132和第二支架120之间的套块138和弹簧140以及位于套块132之上的限位板142。在使用时,弹簧140会将套块138顶起,并通过限位板142进行定位。而另一个套板使用的机械机构为延伸到第二支架120之下的销轴144和弹簧146。在使用时,弹簧146和销轴144会使它弹起。按钮机构134负责控制套板132的开合。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按钮机构134的结构图和使用状态图可参考图4和图5所示。首先参考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用中间扶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座,底座具有空腔;    一第一支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支撑所述底座,该支架连接在汽车后座靠背骨架上;    一第二支架,叠放在所述第一支架上,与所述第一支架一同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套板,覆盖在所述第二支架上,所述套板的位置与所述底座上的空腔位置相对应,所述套板上还具有控制套板开合的按钮机构和使套板开合的机械机构;    一盖板,覆盖在所述套板上,位置与所述底座上的空腔位置相对应,所述盖板上与所述套板上的按钮机构相应的位置上具有开孔,所述盖板可以随着所述套板的开合而开合;    一顶板,覆盖在所述盖板上,位置与所述底座上的空腔位置相对应,所述顶板上与所述套板上的按钮机构相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开孔,所述按钮机构伸出所述顶板上的开孔之外,所述顶板可随着所述盖板的开合而开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巫子平钟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