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的轿顶轮组件,包括轿顶轮、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固定螺栓和锁紧螺母;轿顶轮的轴线为水平放置,轿顶轮设有轴线与其轴线一致的轮轴,轿顶轮可基于轮轴转动;轮轴两端安装有固定轮轴的轮轴固定板,轿顶轮的下方设有与轮轴固定板固定的上固定板;固定螺栓的螺柱头部从上固定板的上方依次穿过上固定板、轿厢上梁、下固定板后,旋接到锁紧螺母;下固定板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一下固定板、减振垫和第二下固定板。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用于电梯的轿顶轮组件,能减少井道的宽度,增加建筑利用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梯的轿顶轮组件,包括轿顶轮、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固定螺栓和锁紧螺母;轿顶轮的轴线为水平放置,轿顶轮设有轴线与其轴线一致的轮轴,轿顶轮可基于轮轴转动;轮轴两端安装有固定轮轴的轮轴固定板,轿顶轮的下方设有与轮轴固定板固定的上固定板;固定螺栓的螺柱头部从上固定板的上方依次穿过上固定板、轿厢上梁、下固定板后,旋接到锁紧螺母;下固定板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一下固定板、减振垫和第二下固定板。该技术的一种用于电梯的轿顶轮组件,能减少井道的宽度,增加建筑利用空间。【专利说明】一种用于电梯的轿顶轮组件
本技术涉及电梯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电梯的轿顶轮组件。
技术介绍
电梯是在建筑物内进行上下运动的交通工具的总称,一般以电动机作为动力。电梯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种类,按运行方式,可分为扶手式斜升电梯和轿厢式垂直升降电梯;按速度可分低速电梯(I米/秒以下)、快速电梯(I?2米/秒)和高速电梯(2米/秒以上)。 相对而言,轿厢式垂直升降电梯以其快速、占用空间小的特点,使用的更多一些。轿厢式垂直升降电梯从结构上主要包括机房、井道、轿厢、层站等几个部分,从功能上又能细分成拽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等。 电梯的拽引系统、轿厢和重量平衡系统之间的关系是,拽引系统有一个拽引轮,轿厢顶上有一个轿顶轮,重量平衡系统有一个对重轮,升降轿厢的钢丝绳绕在轿顶轮,再绕到拽引轮,最后到对重轮。这样当拽引轮提升轿厢时,对重轮(即对重平衡装置)会下降,反之,降低轿厢时,对重轮会上升,这样就能使轿厢的上下运动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但是轿顶轮一般在轿顶的中间,轮子的方向垂直于轿厢的朝向门的内壁,而对重轮一般在对重架的一端,由于拽引轮、轿顶轮和对重轮都要绕同一根钢丝绳,因此在径向都是对齐的,这样导致整个对重平衡装置的中心线和轿厢的中心线是错开的,进而导致整个井道的尺寸需要加宽,浪费了建筑空间。 因此,改进拽引系统或轿厢和重量平衡系统,能减少井道的宽度,增加建筑利用空间,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改进拽引系统或轿厢和重量平衡系统,能减少井道的宽度,增加建筑利用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电梯的轿顶轮组件,包括轿顶轮、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固定螺栓和锁紧螺母;所述轿顶轮的轴线为水平放置,所述轿顶轮设有轴线与其轴线一致的轮轴,所述轿顶轮可基于所述轮轴转动;所述轮轴两端安装有固定所述轮轴的轮轴固定板,所述轿顶轮的下方设有与所述轮轴固定板固定的上固定板;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柱头部从所述上固定板的上方依次穿过所述上固定板、轿厢上梁、所述下固定板后,旋接到所述锁紧螺母;所述下固定板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一下固定板、减振垫和第二下固定板。 优选的,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柱的根部设有一段非螺纹段,所述非螺纹段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 优选的,所述上固定板设有与所述固定螺栓的非螺纹段匹配的正四边形孔或正六边形孔。 优选的,所述锁紧螺母为双螺母结构,包括两个相互紧挨着的螺母。 优选的,所述减振垫的材质为橡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电梯的轿顶轮组件,将原来直接固定在轿厢上梁上的轿顶轮改进为通过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固定在轿厢上梁上,这样轿顶轮的位置是可以随意调节的,可以配合对重轮的位置做相应调整,使对重平衡装置的中心线与轿厢的中心线保持一致,可减少井道宽度,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轿顶轮的轴向受到的扭矩过大,只会使轿顶轮发生转动,而不会损坏轿厢上梁。其有益效果是:能减少井道的宽度,增加建筑利用空间。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用于电梯的轿顶轮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图的示意图; 图3为改进前的电梯井道的土建示意图; 图4为改进后的电梯井道的土建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轿顶轮2.上固定板31.第一下固定板32.减振垫33.第二下固定板 4.固定螺栓 5.锁紧螺母6.轮轴 7.轮轴固定板 8.轿厢上梁 91.井道92.对重装置 93.对重轮 94.轿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技术的原理是:将原来直接固定在轿厢上梁上的轿顶轮改进为通过上固定板和下固定板固定在轿厢上梁上,这样轿顶轮的位置是可以随意调节的,可以配合对重轮的位置做相应调整,使对重平衡装置的中心线与轿厢的中心线保持一致,可减少井道宽度,且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轿顶轮的轴向受到的扭矩过大,只会使轿顶轮发生转动,而不会损坏轿厢上梁。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电梯的轿顶轮组件,包括轿顶轮1、上固定板2、下固定板、固定螺栓4和锁紧螺母5 ;轿顶轮I的轴线为水平放置,轿顶轮I设有轴线与其轴线一致的轮轴6,轿顶轮I可基于轮轴6转动;轮轴6两端安装有固定轮轴的轮轴固定板7,轿顶轮I的下方设有与轮轴固定板固定的上固定板2 ;固定螺栓4的螺柱头部从上固定板2的上方依次穿过上固定板2、轿厢上梁8、下固定板后,旋接到锁紧螺母5 ;下固定板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一下固定板31、减振垫32和第二下固定板33。 轿顶轮I其实在轿厢94的上下运动中,起到的是动滑轮的作用(钢丝绳一端固定在井道91顶壁上,另一端绕到轿顶轮,再绕回拽引轮,当拽引轮驱动轿厢向上运动时,轿顶轮边转动,边向上运动一一也就是轿厢向上运动)所以需要固定在轿厢上梁上。但是之前的技术方案中,都是直接固定在轿厢上梁8上,轿厢上梁上会预先加工螺纹孔等用于固定的结构,所以轿顶轮的位置是死的。 现在通过上固定板2和下固定板固定在轿厢上梁上,这样轿顶轮I的位置是可以随意调节的,可以配合对重轮93的位置做相应调整,也就能克服原来对重装置92偏在轿厢94 一侧,而造成井道宽度过大的问题。 如图3和图4所示,轿厢94的宽度尺寸为A,改进前的井道91的宽度为B,改进后的井道的宽度为C,C小于B,本实施例中,C大约比B小了 150cm,可见改善的空间还是很大的,如果层数比较多的话,还是很可观的。 由于轿厢94上下运动的过程中,会有加速或减速产生的振动,所以设置减振垫,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振动,也能提高乘客的舒适度。 本实施例中,固定螺栓4的螺柱的根部设有一段非螺纹段,非螺纹段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同时,上固定板2设有与固定螺栓的非螺纹段匹配的正四边形孔或正六边形孔。这样便于安装,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电梯的轿顶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轿顶轮、上固定板、下固定板、固定螺栓和锁紧螺母;所述轿顶轮的轴线为水平放置,所述轿顶轮设有轴线与其轴线一致的轮轴,所述轿顶轮可基于所述轮轴转动;所述轮轴两端安装有固定所述轮轴的轮轴固定板,所述轿顶轮的下方设有与所述轮轴固定板固定的上固定板;所述固定螺栓的螺柱头部从所述上固定板的上方依次穿过所述上固定板、轿厢上梁、所述下固定板后,旋接到所述锁紧螺母;所述下固定板包括依次叠放的第一下固定板、减振垫和第二下固定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斌,于利武,张远龙,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电梯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