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打结的微创手术器械,由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交叉于一连接点形成首端为夹头、末端为控制夹头张开或闭合的手柄;第二钳柄的首端端部具有一套线部;第一钳柄的首端内侧连接一拨片,拨片与第一钳柄之间形成一可容纳缝合线的夹缝;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上设置有切线部,第一钳柄、第二钳柄上的固定部上切线部的两侧分别固定一绕线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微创手术器械,在体外打结后,将结输送至体内缝合处,并使结打紧后,由切线部将缝合线剪断,打结成功率高,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打结操作,集打结、剪断缝合线功能为一体,减少了手术中器械的使用数量,利于提高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打结的微创手术器械,由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交叉于一连接点形成首端为夹头、末端为控制夹头张开或闭合的手柄;第二钳柄的首端端部具有一套线部;第一钳柄的首端内侧连接一拨片,拨片与第一钳柄之间形成一可容纳缝合线的夹缝;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上设置有切线部,第一钳柄、第二钳柄上的固定部上切线部的两侧分别固定一绕线钩。本技术的微创手术器械,在体外打结后,将结输送至体内缝合处,并使结打紧后,由切线部将缝合线剪断,打结成功率高,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打结操作,集打结、剪断缝合线功能为一体,减少了手术中器械的使用数量,利于提高手术效率。【专利说明】一种用于打结的微创手术器械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创手术器械,属于医疗器械
。
技术介绍
微创手术时,手术缝合结束时,需要在缝合处对缝合线进行打结,然后将多余的缝合线剪断。由于微创手术是通过体表切口将手术器械伸入体内进行手术,手术刀口太小、无法直视到需要打结的部位,受限于手术空间,打结、剪断的操作动作通常需分别采用不同的手术器械才能完成,即使打结这一操作过程,通常也需要至少两种手术器械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而且由于缝合线圈易从手术器械端部滑脱,缝合线张紧力不容易控制等因素,导致缝合线打结一次成功率低,手术时间长,缝合打结效果差。 另一方面手术过程中使用的手术器械繁多,操作复杂,频繁更换手机器械,不利于提尚手术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目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打结的微创手术器械,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打结操作;进一步,可以集打结、剪断缝合线功能为一体,打结后将缝合线剪断。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打结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是,由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交叉于一连接点形成首端为夹头、末端为控制夹头张开或闭合的手柄; 第二钳柄的首端端部具有一套线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闭合时,套线部与第一钳柄首端相抵靠在一起,形成一封闭的内部空间;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张开时,套线部与第一钳柄首端分开形成张开的端口; 第一钳柄的首端内侧连接一拨片,拨片与第一钳柄之间形成一可容纳缝合线的夹缝;拨片的固定端连接在第一钳柄上,拨片的自由端靠于套线部上,并且不受套线部的限制随第一钳柄的运动而运动; 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上配合地设置有切线部,切线部随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的张开或闭合而张开或闭合; 第一钳柄、第二钳柄上围绕切线部设置一固定部,固定部上固定有一个或多个相互错开的绕线钩。 固定部上固定有两个错开的绕线钩,两个绕线钩分别固定在切线部两侧的固定部上,其中一个绕线钩位于夹头侧,另一个绕线钩位于手柄侧。缝合线套在套线部后,先钩于夹头侧的绕线钩上,然后经过切线部,再钩于手柄侧的绕线钩上,使缝合线可绷紧在切线部上,当切线部张开时,缝合线恰好可由切线部剪断。 所述套线部上套设一可转动的滚柱,缝合线在送线时,滚柱可以滚动,易于送线。 拨片与第一钳柄之间形成的夹缝由端口向内逐渐缩小。 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的首端端部侧面分别连接一滑杆,并且两根滑杆的末端可相对运动地搭接在一起,第一钳柄、第二钳柄运动时,两根滑杆之间的搭接处仍不会分离,形成一拓扑结构,防止缝合线从套线部上滑至第一钳柄或第二钳柄上。 所述切线部在相对闭合的缝隙表面具有一凹槽。 所述切线部上设置一挡杆,用于将缝合线挡至凹槽中,防止缝合线从切线部上脱离。 切线部为切齿、切刀或其他可切断缝合线的结构,可随第一钳柄、第二钳柄的张开或闭合而张开或啮合,从而切断缝合线。 在手柄一侧的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上还设置有可配合啮合的卡齿。 用于打结的微创手术器械的打结剪线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I)上线:将在体内手术缝合后剩余的缝合线在体外打结,形成一松驰的缝合线圈;通过手柄打开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使夹头张开,将该缝合线圈套于套线部上,并且位于拨片与第一钳柄形成的夹缝之间,闭合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 将从缝合线圈向外延伸的缝合线钩于固定在固定部夹头侧上的绕线钩上,然后经过切线部后,再钩于固定在固定部手柄侧的绕线钩上; 缝合线置于体外的外部端手持; (2)送线:沿着从体内延伸出的缝合线向体内推送缝合线圈,随着套线部的推送,缝合线圈逐渐沿缝合线向体内移动,直至被推送至体内缝合处适宜打结的位置; ( 3 )打结:打开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使夹头张开,拨片随第一钳柄向外运动,将套设在套线部上的缝合线圈向外拨出脱离套线部,并从张开的夹头上脱离;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张开的同时,切线部打开; 拉紧缝合线,使从套线部上脱离的缝合线圈被拉紧形成最终的结;原本处于切线部表面凹槽中的缝合线进入切线部张开的缝隙内; (4)剪线:控制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闭合,切线部闭合,将缝合线切断。 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微创手术器械,改变目前采用的体内打结方式,在体外手动打结后,由本技术的手术器械将结输送至体内缝合处,并使结打紧,然后,由切线部将缝合线剪断。采用本技术的手术器械,避免了缝合线圈从手术器械端部滑脱,打结成功率非常高,几乎可以达到100%,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打结操作,集打结、剪断缝合线功能为一体,减少了手术中器械的使用数量,利于提高手术效率。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微创手术器械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微创手术器械主视图; 图3是夹头张开放大图; 图4是夹头闭合放大图; 图5是套线部一实施例左视立体图; 图6是套线部一实施例右视立体图; 图7是套线部又一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的微创手术器械与一般的手术钳形状大致相同,呈剪刀形状,由两根钳柄I交叉于一连接点形成了首端为夹头2、末端为手指控制操作的手柄3,夹头2由手柄3控制张开或闭合,夹头2闭合后形成一可容纳缝合线的内部空间。 两根钳柄分别为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其中,第二钳柄的首端121端部具有一套线部4,套线部4上套设一滚柱41,当缝合线圈套于夹头中套线部4上向体内输送时,滚柱41可随缝合线圈的运动而滚动,减小送线阻力,利于送线。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闭合时,套线部4与第一钳柄首端111相抵靠在一起,阻挡套于套线部4上的缝合线圈脱离;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张开时,套线部4与第一钳柄首端111相离开,使夹头2内的缝合线圈可从端口脱出。 为了防止第一钳柄11和第二钳柄12张开时,夹头2内的缝合线圈依然套在套线部4上,不易从夹头2内脱出,在夹头2内部空间中第一钳柄11的首端内侧连接一拨片5,拨片5由端口 6向夹头2内部空间延伸,延伸方向与第一钳柄11同向,拨片5位于夹头2内部的固定端连接在第一钳柄11上(该固定端被遮挡,图中未示出),另一端为贴近夹头2端口套线部4的自由端51。拨片5与第一钳柄11之间形成一可容纳缝合线的夹缝7,夹缝由端口向内逐渐缩小。拨片5随第一钳柄11的运动而运动,当操作手柄3控制第一钳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打结的微创手术器械,其特征是,由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交叉于一连接点形成首端为夹头、末端为控制夹头张开或闭合的手柄;第二钳柄的首端端部具有一套线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闭合时,套线部与第一钳柄首端相抵靠在一起,形成一封闭的内部空间;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张开时,套线部与第一钳柄首端分开形成张开的端口;第一钳柄的首端内侧连接一拨片,拨片与第一钳柄之间形成一可容纳缝合线的夹缝;拨片的固定端连接在第一钳柄上,拨片的自由端靠于套线部上,并且不受套线部的限制随第一钳柄的运动而运动;在第一钳柄和第二钳柄上配合地设置有切线部,切线部随第一钳柄、第二钳柄同时张开或闭合;第一钳柄、第二钳柄上围绕切线部设置一固定部,固定部上固定有一个或多个相互错开的绕线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宗平,张佩年,赵春风,王觉鸣,杨惠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科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罗宗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