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作防伪标签的UV上光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9290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1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作防伪标签的UV上光机结构,包括给纸机构、收纸机构和上光机构,所述上光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光轮和压印轮,上光轮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外侧设置有储油腔,空腔通过轴承连接有与空腔相连通的供油管,轴承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圈,空腔与储油腔之间设置有出油孔,出油孔内间隙配合有活塞,活塞位于空腔内的顶部设置有密封顶盖,密封顶盖与空腔内壁选择性地接触,储油腔内填充有吸油棉层,储油腔外侧设置有第一网板,第一网板外侧设置有第二网板,活塞与第一网板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内部供油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上光轮残留大量上光油的情形。(*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作防伪标签的UV上光机结构,包括给纸机构、收纸机构和上光机构,所述上光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光轮和压印轮,上光轮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外侧设置有储油腔,空腔通过轴承连接有与空腔相连通的供油管,轴承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圈,空腔与储油腔之间设置有出油孔,出油孔内间隙配合有活塞,活塞位于空腔内的顶部设置有密封顶盖,密封顶盖与空腔内壁选择性地接触,储油腔内填充有吸油棉层,储油腔外侧设置有第一网板,第一网板外侧设置有第二网板,活塞与第一网板紧密贴合。本技术能够改进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内部供油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上光轮残留大量上光油的情形。【专利说明】 一种制作防伪标签的UV上光机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标签上光设备,尤其是一种制作防伪标签的UV上光机结构。
技术介绍
在防伪标签制作过程中,通过UV上光可以提高标签本身的硬度和耐腐蚀度。中国技术专利CN 203126127 U公开了一种UV上光机,通过设置接油盘避免上光油对与其它部位的污染。但是,这种结构没有改变上光轮表面残留大量上光油这一根本问题,在上光轮转动时还是存在上光油飞溅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防伪标签的UV上光机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内部供油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上光轮残留大量上光油的情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制作防伪标签的UV上光机结构,包括给纸机构、收纸机构和上光机构,所述上光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光轮和压印轮,上光轮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外侧设置有储油腔,空腔通过轴承连接有与空腔相连通的供油管,轴承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圈,空腔与储油腔之间设置有出油孔,出油孔内间隙配合有活塞,活塞位于空腔内的顶部设置有密封顶盖,密封顶盖与空腔内壁选择性地接触,储油腔内填充有吸油棉层,储油腔外侧设置有第一网板,第一网板外侧设置有第二网板,第二网板与上光轮的外侧齐平,第一网板与第二网板之间留有空隙,活塞与第一网板紧密贴合。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网板上编织的网板丝的表面设置有凹槽,网板丝安装在第二网板上时,凹槽朝向第二网板的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出油孔位于储油腔一侧设置有扩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采用上光轮内部直接供油的结构,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涂布辊,通过上光轮与压印轮的挤压配合实现上光印刷,减少了上光轮表面的上光油的残留。上光油通过供油管进入空腔内,当压印轮对第二网板接触产生挤压形变时,形变量通过第一网板和第一网板传递至活塞,活塞带动密封顶盖向空腔方向移动,从而将空腔与储油腔联通,上光油通过出油孔流至储油腔,并被吸油棉吸收储存。在吸油棉收到挤压力时,上光油出现析出,并通过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流出,实现在标签上的印刷。当第一网板离开压印轮后,挤压力消失,活塞在空腔内油液压力的作用下将密封顶盖重新压紧在出油孔的顶部,切断供油通路。吸油棉在失去挤压力回复原状的过程中,会对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附近的上光油进行重新的吸收,从而减少上光油的外部残留。第一网板和第二网板的重叠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出油的均匀性,另外在不印刷时可以提高上光油的表面张力,从而将未被吸油棉吸收的上光油更牢度地吸附于两个网板上,从而减少上光油的飞溅。第二网板上网板丝的凹槽设计,可以使位于最外侧的在第二网板离开标签后,上光油逐渐流入凹槽,利用凹槽本身对与上光油的储存作用,提高上光油与第二网板的吸附力,减少上光油的飞溅。出油孔上的扩口可以在上光油向储油腔流动的过程中,扩大其流出的喷射面积,提高吸油棉对上光油的吸收均匀度。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上光轮内部的结构图。 图3是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网板丝的结构图。 图中:1、给纸机构;2、收纸机构;3、上光轮;4、压印轮;5、空腔;6、轴承;7、供油管;8、密封圈;9、储油腔;10、出油孔;11、活塞;12、密封顶盖;13、弧形外凸面;14、第一网板;15、吸油棉层;16、第二网板;17、空隙;18、网板丝;19、凹槽;20、扩口 ;21、弹簧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3,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给纸机构1、收纸机构2和上光机构,所述上光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光轮3和压印轮4,上光轮3内设置有空腔5,空腔5外侧设置有储油腔9,空腔5通过轴承6连接有与空腔5相连通的供油管7,轴承6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圈8,空腔5与储油腔9之间设置有出油孔10,出油孔10内间隙配合有活塞11,活塞11位于空腔5内的顶部设置有密封顶盖12,密封顶盖12与空腔5内壁选择性地接触,储油腔9内填充有吸油棉层15,储油腔9外侧设置有第一网板14,第一网板14外侧设置有第二网板16,第二网板16与上光轮3的外侧齐平,第一网板14与第二网板16之间留有空隙17,活塞9与第一网板14紧密贴合,上光油通过供油管7进入空腔5内,当压印轮4对第二网板16接触产生挤压形变时,形变量通过第一网板14和第一网板16传递至活塞11,活塞11带动密封顶盖12向空腔5方向移动,从而将空腔5与储油腔9联通,上光油通过出油孔10流至储油腔9,并被吸油棉层15吸收储存。在吸油棉层15收到挤压力时,上光油出现析出,并通过第一网板14和第二网板16流出,实现在标签上的印刷。当第一网板14离开压印轮4后,挤压力消失,活塞11在空腔5内油液压力的作用下将密封顶盖12重新压紧在出油孔10的顶部,切断供油通路。吸油棉层15在失去挤压力回复原状的过程中,会对第一网板14和第二网板16附近的上光油进行重新的吸收,从而减少上光油的外部残留。第一网板14和第二网板16的重叠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出油的均匀性,另外在不印刷时可以提高上光油的表面张力,从而将未被吸油棉层15吸收的上光油更牢度地吸附于两个网板上,从而减少上光油的飞溅。第二网板16上编织的网板丝18的表面设置有凹槽19,网板丝18安装在第二网板16上时,凹槽19朝向第二网板16的下方,第二网板16上网板丝18的凹槽设计,可以使位于最外侧的在第二网板16离开标签后,上光油逐渐流入凹槽19,利用凹槽19本身对与上光油的储存作用,提高上光油与第二网板16的吸附力,减少上光油的飞溅。出油孔10位于储油腔9 一侧设置有扩口 20,出油孔10上的扩口 20可以在上光油向储油腔9流动的过程中,扩大其流出的喷射面积,提高吸油棉层15对上光油的吸收均匀度。 另外,压印轮4下方通过弹簧体21进行支撑,第二网板16两侧的上光轮3表面设置有与第二网板16和上光轮3相切的弧形外凸面13。弹簧体21可以实现压印轮4的弹性伸缩,弧形外凸面13可以使压印轮在与第二网板16接触挤压的前后形成一个平稳的过渡段,提高压印轮4与上光轮3接触的平顺性。 其中,本技术是在
技术介绍
中引用的专利文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作防伪标签的UV上光机结构,包括给纸机构(1)、收纸机构(2)和上光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光机构包括上下对称设置的上光轮(3)和压印轮(4),上光轮(3)内设置有空腔(5),空腔(5)外侧设置有储油腔(9),空腔(5)通过轴承(6)连接有与空腔(5)相连通的供油管(7),轴承(6)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圈(8),空腔(5)与储油腔(9)之间设置有出油孔(10),出油孔(10)内间隙配合有活塞(11),活塞(11)位于空腔(5)内的顶部设置有密封顶盖(12),密封顶盖(12)与空腔(5)内壁选择性地接触,储油腔(9)内填充有吸油棉层(15),储油腔(9)外侧设置有第一网板(14),第一网板(14)外侧设置有第二网板(16),第二网板(16)与上光轮(3)的外侧齐平,第一网板(14)与第二网板(16)之间留有空隙(17),活塞(9)与第一网板(14)紧密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雪梨杜振林利焕强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华德防伪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