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826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1 06:30
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复数上排弹性端子、复数下排弹性端子及后端固定块。绝缘主体包含后端对接部,后端对接部形成于绝缘主体之后侧。后端固定块装设于绝缘主体之后侧,后端固定块包含复数穿孔及卡扣部。复数穿孔由后端固定块之前侧贯穿至后侧,复数上排弹性端子之后侧及复数下排弹性端子之后侧各别穿过于复数穿孔。卡扣部形成于后端固定块之前侧,卡扣部与后端对接部相配合且卡合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复数上排弹性端子、复数下排弹性端子及后端固定块。绝缘主体包含后端对接部,后端对接部形成于绝缘主体之后侧。后端固定块装设于绝缘主体之后侧,后端固定块包含复数穿孔及卡扣部。复数穿孔由后端固定块之前侧贯穿至后侧,复数上排弹性端子之后侧及复数下排弹性端子之后侧各别穿过于复数穿孔。卡扣部形成于后端固定块之前侧,卡扣部与后端对接部相配合且卡合固定。【专利说明】插头电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插头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现今各式电子产品愈渐多功能,提供无限的方便及高度便利性,一般电连接器介面为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为普遍为大众所使用,并以USB2.0传输规格发展至现今为传输速度更快的USB3.0传输规格。 现有USB插头电连接器包含有绝缘座体、复数端子及后端座体,将绝缘座体内部组装复数端子后再与后端座体组装,让复数端子的接脚穿出后端座体的后侧来焊接在电路板上。 一般针对电连接器进行结构的测试,例如弯曲测试时,在绝缘座体与后端座体之间施予一弯曲力量,然而,因其两者之间无任何防弯曲结构,使绝缘座体与后端座体之间受弯曲力量而弯折且相互分离,造成复数端子弯曲且脱离原本固接在绝缘座体及后端座体内的位置,进而形成不良品的问题发生。是以,如何解决习知结构的问题,即为相关业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屏蔽壳体、绝缘主体、复数上排弹性端子、复数下排弹性端子及后端固定块。屏蔽壳体包含收纳槽。绝缘主体位于收纳槽,绝缘主体包含上板体、下板体、插槽及后端对接部,插槽位于上板体及下板体之间,插槽形成于绝缘主体之前侧,后端对接部形成于绝缘主体之后侧。复数上排弹性端子包含复数上排弹性讯号端子、至少一上排弹性电源端子及至少一上排弹性接地端子,且各上排弹性端子设置于绝缘主体并位于上板体之下表面。复数下排弹性端子包含复数下排弹性讯号端子、至少一下排弹性电源端子及至少一下排弹性接地端子,且各下排弹性端子设置于绝缘主体并位于下板体之上表面。后端固定块装设于绝缘主体之后侧,后端固定块包含复数穿孔及卡扣部。复数穿孔由后端固定块之前侧贯穿至后侧,复数上排弹性端子之后侧及复数下排弹性端子之后侧各别穿过于复数穿孔。卡扣部形成于后端固定块之前侧,卡扣部与后端对接部相配合且卡合固定。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由绝缘主体之后端对接部与后端固定块之卡扣部利用凹凸设计及尺寸互相配合,加强两者之间的固定作用,防止绝缘主体进行弯曲测试时,绝缘主体与后端固定块之间弯折而相互分离,进而造成复数上排弹性端子的上排焊接段与复数下排弹性端子的下排焊接段脱离后端固定块之复数贯穿孔的问题,有效提升绝缘主体与后端固定块之间的连结作用以及插头电连接器整体之强度。另外,由插头电连接器之复数上排弹性端子与复数下排弹性端子呈上下颠倒,复数上排接触段之排列方式左右相反于复数下排接触段之排列方式,提供插头电连接器正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复数上排接触段可与插座电连接器之复数上排端子对应连接,而插头电连接器反向插接于插座电连接器之内部时,插头电连接器之复数下排接触段亦可与插座电连接器之复数上排端子对应连接,插头电连接器具有不限制与插座电连接器正向或反向插接的作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之插头电连接器之分解示意图(一)。 图1A为本专利技术之插头电连接器之分解示意图(二)。 图1B为本专利技术之插头电连接器之剖面示意图。 图1C为本专利技术之插头电连接器之端子脚位定义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之绝缘主体与后端固定块之背面分解示意图。 图3A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一实施例之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3B为本专利技术之第二实施例之侧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之绝缘主体与后端固定块之正面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之结合电路板之外观示意图。 符号说明100插头电连接器 11绝缘主体 111上板体 1111 下表面 112下板体 1121 上表面 113插槽 115后端对接部 116突块 117扣槽 12屏蔽壳体 12a收纳槽 13电路板 131接地接点 14接地端子 15插头端子 151上排弹性端子1511上排弹性讯号端子1512上排弹性电源端子1513上排弹性接地端子1514上排接触段1515上排连接段1516上排焊接段 152下排弹性端子1521下排弹性讯号端子 1522下排弹性电源端子1523下排弹性接地端子1524下排接触段1525下排连接段1526下排焊接段 21后端固定块 211贯穿孔22卡扣部 221凹槽2211 导引斜面 222卡制块 24填胶通道 241沟槽结构 41绝缘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及图3A,为本专利技术之插头电连接器的实施例,图1为分解示意图(一),图2为分解示意图(二),图3A为侧视剖面示意图。插头电连接器100为USB Type-C连接介面规格。本实施例中,插头电连接器100包含有绝缘主体11、复数上排弹性端子151及复数下排弹性端子152、屏蔽壳体12及后端固定块21。此外,插头电连接器100具有电路板13、线材与绝缘外壳41。 参照图1、图2及图3A,绝缘主体11为一扁长型板体,绝缘主体11包括有上板体111、下板体112、插槽113及后端对接部115。在此,以嵌入成型(insert — molding)的方式形成有上板体111及下板体112,插槽113位于绝缘主体11之前侧,在下述之绝缘主体11之前侧为形成插接侧,所述插接侧为与插座电连接器对接的前方位置,并且,绝缘主体11之后侧形成有固定侧,固定侧为相反该前侧之另一端,以下所述后端固定块21之前侧的面向方向为相同绝缘主体11之前侧的面向方向,后端固定块21之后侧的面向方向为相同绝缘主体11之后侧的面向方向。此外,插槽113位于上板体111及下板体112之间。在此,后端对接部115形成于该绝缘主体11之后侧,后端对接部115为一突块116结构,突块116结构由绝缘主体11之后侧朝外延伸,突块116结构并不以此为限。此外,上板体111具有下表面1111,下板体112具有上表面1121,上板体111之下表面1111对应于下板体112之上表面1121。。 参照图1A及图1B,复数插头端子15穿置位于上板体111及下板体112中,复数插头端子15包含复数上排弹性端子151及复数下排弹性端子152。 请再参考图1A、图1B、图1C及图3A,复数上排弹性端子151设置于绝缘主体11并位于上板体111之下表面1111,在此,复数上排弹性端子151包含复数上排弹性讯号端子1511、至少一上排弹性电源端子1512及至少一上排弹性接地端子1513,且各上排弹性端子151设置于绝缘主体11并位于上板体111之下表面1111。由复数上排弹性端子151之前视观之,复数上排弹性端子151由右侧至左侧依序为上排弹性接地端子1513(Gnd)、第一对弹性差动讯号端子1511 (TX1+-)、第二对弹性差动讯号端子1511 (D+-)、第三对弹性差动讯号端子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包括:一屏蔽壳体、一绝缘主体、复数上排弹性端子、复数下排弹性端子及一后端固定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屏蔽壳体,包含一收纳槽;所述一绝缘主体,位于该收纳槽,该绝缘主体包含一上板体、一下板体、一插槽及一后端对接部,该插槽位于该上板体及该下板体之间,该插槽形成于该绝缘主体之前侧,该后端对接部形成于该绝缘主体之后侧;所述复数上排弹性端子,该些上排弹性端子包含复数上排弹性讯号端子、至少一上排弹性电源端子及至少一上排弹性接地端子,且各该上排弹性端子设置于该绝缘主体并位于该上板体之下表面; 所述复数下排弹性端子,该些下排弹性端子包含复数下排弹性讯号端子、至少一下排弹性电源端子及至少一下排弹性接地端子,且各该下排弹性端子设置于该绝缘主体并位于该下板体之上表面;所述一后端固定块,该后端固定块装设于该绝缘主体之后侧,该后端固定块包含:复数穿孔,该些穿孔由该后端固定块之前侧贯穿至后侧,该些上排弹性端子之后侧及该些下排弹性端子之后侧各别穿过于该些穿孔;及一卡扣部,该卡扣部形成于该后端固定块之前侧,该卡扣部与该后端对接部相配合且卡合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雅芬蔡侑伦侯斌元廖崇甫周杨杨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