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满锦专利>正文

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8012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1 05: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中药组合物的新用途,具体为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坐骨神经痛合并骨质疏松症药物中的新用途,属于中药领域。该中药是由川芎、没药、红花、白芍、威灵仙、续断、皂角刺、牛膝、透骨草、秦艽、当归、淫羊藿、板蓝根、茯苓、花椒、地龙、五加皮、木通、冰片、甘草等20味药材为原料,经过现代制药工艺加工而成的,该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疗坐骨神经痛合并骨质疏松症方面不但具有见效快、疗效好、易除根、不易复发等治疗优势,而且具有制作工艺简便、药效稳定、易于推广应用等技术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具体为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坐骨神经痛合并骨质疏松症药物中的新用途,属于中药领域。该中药是由川芎、没药、红花、白芍、威灵仙、续断、皂角刺、牛膝、透骨草、秦艽、当归、淫羊藿、板蓝根、茯苓、花椒、地龙、五加皮、木通、冰片、甘草等20味药材为原料,经过现代制药工艺加工而成的,该中药组合物在治疗疗坐骨神经痛合并骨质疏松症方面不但具有见效快、疗效好、易除根、不易复发等治疗优势,而且具有制作工艺简便、药效稳定、易于推广应用等技术优势。【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公开,具体为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坐骨神 经痛合并骨质疏松症药物中的新用途,属于中药领域。 技术背景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的疼痛综合征。即疼痛位于臀部、大腿 后侧、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前者即坐骨神经炎, 临床上少见,往往与体内感染源有关;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病因是腰椎间盘脱出, 还有椎管狭窄,肿瘤,结核,妊娠子宫压迫,蛛网膜炎等。 坐骨神经痛轻症或慢性期者,以抗炎镇痛、维生素类药物为主。而急性期、创伤或 风湿等病例还可合用激素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大,费用昂贵,且治标不治本。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 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 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 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 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 根据骨密度缺少产生原因和作用机理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增加骨密度, 目前临床治疗多采用钙剂、活性维生素 D、性激素、降钙素、双膦酸盐和氟化物等,虽有一定 疗效,但同样存在副作用大,费用昂贵,且治标不治本的问题。在治疗方面,西医学尚缺乏有 效地措施,药物应用也十分有限。单纯的补钙仅能延缓但不能阻止骨量的丢失,因此研宄开 发一种高效补充流失钙质并能固本防止骨量流失、且安全无毒副作用,从而从根本上解决 骨质疏松的药物已经成为了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医认为坐骨神经痛症可有风寒湿痹、气血瘀滞、肝肾不足证型三类。 风寒湿痹型系因风寒湿邪侵袭机体、客于经络,阻滞气血运行所致,故应以祛风散 寒、温经活络、除湿止痛为要。 气血淤滞型系因气血痹阻、经络瘀滞所致,故应在风寒湿痹型用药之外,再添活血 化瘀之药。 肝肾不足型系因脏腑经络失养、肝肾亏虚所致,故应以补肝肾、强腰膝、通经络为 主。 中医认为骨密度下降起因有二,一为肾精不足,中医学理论中有"肾主骨,生髓充 脑,其华在发"之说,故肾精不足则筋骨无力;二为脾肾气虚,脾虚失运化之功则肾精亏虚, 骨骼失养,故而脆弱无力。 中医药源远流长,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以及其引发的继发性坐骨神经痛方面积累 了丰富的临床实践和中医理论,结合现代中医药发展理论,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副作用的 角度出发,经过对中药成分进行筛选提取和/或配伍制得的制剂,其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具有化学药物不能比拟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坐骨神经痛合并骨 质疏松症药物中的新用途,开发一种治疗坐骨神经痛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中药组合物,并且 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将其加工成方便使用的制剂,要求制备工艺简便、药效稳定、普遍适用性 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如下重量份中药材的中药组合物: 川考10-20份、没药15-30份、红花10-18份、白芍20-30份、威灵仙8-16份、续断8-17 份、阜角刺11_24份、牛膝8-18份、透骨草9-19份、秦充5-12份、当归15-33份、淫羊藿 11-28份、板蓝根5-16份、茯苓12-25份、花椒4-14份、地龙5-13份、五加皮7-19份、木通 9-18份、冰片4-11份、甘草20-30份。 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中药组合物组方,包括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 川芎15份、没药25份、红花16份、白芍25份、威灵仙12份、续断14份、皂角刺22份、 牛膝17份、透骨草16份、秦艽8份、当归28份、淫羊藿18份、板蓝根12份、茯苓20份、花 椒8份、地龙12份、五加皮16份、木通15份、冰片8份、甘草25份。 专利技术人将上述组方做成制剂的技术方案为以下步骤: (1) 、按配比称取各味中药材; (2) 、将川芎、白芍、威灵仙、续断、皂角刺、牛膝、秦艽、当归、淫羊藿、板蓝根、茯苓、地 龙、五加皮、木通、甘草分别粉碎,加8倍重量的纯化水,浸泡18小时,回流煎煮4小时,过 滤;将滤渣再加4倍重量的纯化水,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 密度为1.05 (60°C测),即为水提浓缩液,备用; (3) 、将步骤(2)的药渣加6倍重量的80%的乙醇,回流煎煮3小时,过滤;将滤渣再加 4倍重量的60%的乙醇,回流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减压蒸馏除去乙醇,即为醇提浓缩 液,备用; (4) 、将水提浓缩液和醇提浓缩液混合,减压浓缩,烘干获得干浸膏,研磨过120目筛, 为细粉A,备用; (5) 、将没药、红花、透骨草、花椒洗净,烘干,粉碎,磨细过200目筛,为细粉B,备用; (6) 、将冰片磨细过120目筛,为细粉C,备用; (7) 、将细粉A、细粉B和细粉C混合均匀,添加辅料制成成品制剂。 为了更好地表达本专利技术的中药组合物,所述药物制剂均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 熟知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制备得到。优选地,本专利技术中药组合物按照常规制备工艺制备 成颗粒剂、片剂、胶囊剂、丸剂、口服液或散剂。 本专利技术所用中药材的来源、性味归经及功用: 川芎: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 风止痛。 没药:橄榄科没药属植物没药树及同属他种植物的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味 苦,性平;入肝经;散瘀止痛,外用消肿生肌。 红花: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味辛,性温;入心、肝经;活血通经, 去瘀止痛。 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威灵仙: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山寥)或东北铁线莲(黑薇)的干 燥根及根茎。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续断:本品为续断科植物续断的干燥根。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 筋骨,续折伤,止崩漏。 皂角刺: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的干燥棘刺。味辛,性温;归肝、胃经;消肿托毒,排 脓,杀虫。 牛膝: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 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 透骨草:大戟科地构叶属植物地构叶、凤仙花科草本植物凤仙花、紫葳科角蒿属植 物角蒿、豆科野豌豆属植物山野豌豆的全草和杜鹃花科白珠树属植物滇白珠的全株。味辛、 苦,性温;归肝、肾经;祛风除湿,解毒止痛。 秦艽:本品为龙胆科植物秦艽、麻花秦艽、粗茎秦艽或小秦艽的干燥根。味辛、苦, 性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坐骨神经痛合并骨质疏松症药物中的新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材加工而成:川芎10‑20份、没药15‑30份、红花10‑18份、白芍20‑30份、威灵仙8‑16份、续断8‑17份、皂角刺11‑24份、牛膝8‑18份、透骨草9‑19份、秦艽5‑12份、当归15‑33份、淫羊藿11‑28份、板蓝根5‑16份、茯苓12‑25份、花椒4‑14份、地龙5‑13份、五加皮7‑19份、木通9‑18份、冰片4‑11份、甘草20‑30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满锦
申请(专利权)人:陈满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