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车后座拉手组件包括柔性拉手,该拉手一端设有安装部,其另一端设有握持部。拉手具有外套及内胆,该外套套设该内胆。拉手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及连接该第一、第二柱体的连接体,安装部形成于第一柱体上,握持部形成于连接体上。一种与汽车后座拉手组件配合的挂件包括安装部及与其连接的挂持部。安装部上还设有伸缩件,伸缩件的输出端与挂持部连接。通过柔性拉手的设置,使其在使用时自然悬垂于后座乘客手部附近的位置,从而乘车者可以一舒适的身体状态握持该拉手,保证了拉手使用的舒适性;通过挂件的设置,可在不使用拉手时将其悬挂于后座左、右车窗的上方,从而便于开启车门。(*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是关于一种汽车后座拉手。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保证乘坐于汽车后座的乘客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安全,一般在汽车后座上方的车顶上设置拉手,该拉手可以固定安装在车顶上,也可具有一定的弹性而可小幅拉伸,汽车行驶过程中,人们即可握持该拉手。但是该种拉手存在如下缺点拉手设置于乘客的上方,乘客握持时手臂需向上举起,从而不便于乘客握持且不舒适,尤其对于长时间行车,更容易让乘客疲惫和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汽车后座乘客舒适握持的汽车后座拉手组件及与其配合的挂件。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汽车后座拉手组件包括柔性拉手,该拉手一端设有安装部,其另一端设有握持部。所述拉手的握持部具有外套及内胆,该外套套设该内胆。所述拉手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及连接体,第一、第二柱体的一对应端为分离设置,其另一对应端通过连接体连接,安装部形成于第二柱体上,握持部形成于连接体上。所述拉手的第一、第二柱体的末端安装在连接件上,该连接件包括基部及通过支点可摆动安装在基部上的可动部。所述的拉手上还设有束带。一种与汽车后座拉手组件配合的挂件,包括安装部及与其连接的挂持部。所述的安装部的表面上设有吸盘。所述的安装部的表面上设有滑槽,吸盘至少具有两个,各个吸盘可滑动安装于滑槽上。所述的安装部上还设有伸缩件,伸缩件的输出端与挂持部连接。所述的伸缩件为卷盘结构或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柔性拉手的设置,使拉手在使用时自然悬垂于后座乘客手部附近的位置,从而乘车者不用举起手臂即可握持该拉手,保证了乘客握持拉手的舒适性;2)通过连接件的设置,可以便于进行拉手的拆卸和更换;3)通过挂件的设置,可在不使用拉手时将其悬挂于后座左、右车窗的上方,从而不会妨碍车门的开启及影响后座乘客的顺利进出。4)通过伸缩件的设置,便于放下拉手时自动将挂持部收回。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汽车后座拉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拉手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挂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挂件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及图7分别是挂件挂起拉手组件时的两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7,本技术汽车后座拉手组件悬挂于现有的汽车拉手上,该现有的汽车拉手4安装于汽车后座上方的车顶上。该汽车后座拉手组件包括悬挂于现有汽车拉手4上的柔性柱状拉手1,该柱状拉手1具有内胆16和外套17,内胆16由手感好、弹性好且质量轻的材质制成,如采用棉花或高档纤维棉制成。外套17套设整个内胆16,其由握持舒适且吸汗性强的材质制成,如采用棉制品。该外套17上还可设有开口,从而便于内胆16取出,进而便于对外套17进行清洁。该拉手1可以呈“一”字型或跑道型,其上端形成安装部11,用以将该拉手1悬挂于现有汽车拉手上,其下端形成有握持部12,用以供后座的乘客握持。该拉手1的安装部11与现有汽车拉手4之间可以通过铆钉固定,或通过塑胶扣具的方式固定。当然,本技术的拉手也可以为由若干条状物成束状后形成;拉手1也可直接悬挂于后座上方的车顶上。该拉手1中至少握持部12具有外套17和内胆16。在本实施方式中,汽车后座拉手组件还包括连接件2,该连接件包括基部21及可动部22,可动部22的一端通过一个支点221可转动安装在基部21上,从而该可动部22可绕该支点221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该摆动的方式可通过在可动部22上设置转轴而在基部21上设置转孔来实现。该基部21和可动部22整体形成相互平行的第一、第二安装臂23、24。拉手1为跑道型,其包括“一”字型的第一柱体14、“L”型的第二柱体13及弧形连接体15,第一、第二柱体14、13的一对应端成分离设置,其另一对应端通过该连接体15连接,安装部11即形成于第二柱体13的顶端,握持部12即形成于连接体15上。第一柱体14的末端为第一延伸段141,该第一延伸段141为扁平状,其仅具有外套而未具有内胆,该第一延伸段141穿过连接件2的可动部22而安装在第一安装臂23上。第二柱体13的末端设有扁平状的第二延伸段131,该第二延伸段131穿过现有的汽车拉手4且其末端穿过连接件2的可动部22而固定在第二安装臂24上。通过第一、第二柱体14、13的延伸段141、131的设置,可以避免现有汽车拉手4与连接件2之间产生摩擦,进而避免乘车过程中产生噪声及磨损连接件2。另外,该拉手1上还设置有束带18,该束带18可将第一、第二柱体14、13束住,而防止第一、第二柱体14、13相对现有的汽车拉手4滑动。一种与汽车后座拉手组件配合的挂件3包括安装部31及挂持部32,安装部31用以将该挂件3固定在汽车的后窗上,挂持部32用以在拉手1不使用时将其挂起。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31面向后窗的表面上凹设有滑槽311,该滑槽311内设有两个吸盘312,该两个吸盘312可沿着该滑槽311的内壁滑动,从而通过调节该两个吸盘312的距离而适应不同汽车后窗的表面轮廓,进而便于将安装部31稳固安装在汽车后窗表面上。该安装部的顶端设有伸缩件313,该伸缩件313具有弹性并且可伸缩,其输出端与挂持部32连接,且安装部31邻近伸缩件313的位置设有钩状的定位件314。挂持部32为杆状。该伸缩件313可以为卷盘结构或弹簧。该安装部31也可通过黏附的方式附着在汽车后窗的表面上。当然,该挂件也可固定于汽车后座附近的其它车体位置。该汽车后座拉手组件使用时,拉手1呈自然悬垂状态,且拉手1的握持部12位于后座乘客手部的附近位置,乘坐者可以一较舒适的身体状态握住拉手的握持部12;当拉手1不使用时,将该拉手1向上拉起并将拉手1的连接体15别在挂件3的挂持部32上,此时伸缩件313被拉伸;当拉手1重新放下时,则伸缩件313恢复形变而收回挂持部32并将该挂持部32定位在钩状的定位件314上。拉手1不使用的过程中,拉手1通过挂件3而悬挂于汽车后座的左、右车窗上方,从而不会妨碍后座车门的开启及影响后座乘客的顺利进出。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后座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拉手,该拉手一端设有安装部,其另一端设有握持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座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的握持部具有外套及内胆,该外套套设该内胆。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后座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包括第一柱体、第二柱体及连接体,第一、第二柱体的一对应端为分离设置,其另一对应端通过连接体连接,安装部形成于第二柱体上,握持部形成于连接体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座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手的第一、第二柱体的末端安装在连接件上,该连接件包括基部及通过支点可摆动安装在基部上的可动部。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后座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手上还设有束带。6.一种与汽车后座拉手组件配合的挂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安装部及与其连接的挂持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与汽车后座拉手组件配合的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部的表面上设有吸盘。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与汽车后座拉手组件配合的挂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部的表面上设有滑槽,吸盘至少具有两个,各个吸盘可滑动安装于滑槽上。9.如权利要求6-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与汽车后座拉手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后座拉手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拉手,该拉手一端设有安装部,其另一端设有握持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辉,
申请(专利权)人:杨军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