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83595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主要包括:净化系统和增氧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改变了目前家庭饲养观赏鱼通常所采用的水体净化和增氧相分离的做法,将增氧泵移除,只需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上接入一个适当的水泵就可以实现增氧及净化的功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能使水和被吸入的空气充分接触,使水中的溶解氧满足一定数量的观赏鱼的生存需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减少了用电量和电磁污染,能实现水体过滤,能为硝化细菌生存与繁殖提供必要的场所,易于保持鱼缸里水体的清澈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主要包括:净化系统和增氧系统。本技术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改变了目前家庭饲养观赏鱼通常所采用的水体净化和增氧相分离的做法,将增氧泵移除,只需在本技术上接入一个适当的水泵就可以实现增氧及净化的功能。本技术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能使水和被吸入的空气充分接触,使水中的溶解氧满足一定数量的观赏鱼的生存需要。本技术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减少了用电量和电磁污染,能实现水体过滤,能为硝化细菌生存与繁殖提供必要的场所,易于保持鱼缸里水体的清澈度。【专利说明】一种水流吸气式増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养殖鱼类的增氧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家庭养殖观赏鱼的水 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
技术介绍
在养殖家庭观赏鱼的水体中,溶氧量及水净化的质量将直接影响鱼的成活率和饲 料的转化率,而增氧及净化方法又与溶氧量的多少及水质的好坏密切相关。 目前,家庭养殖观赏鱼所采用的养鱼装置中通常都有抽水过滤系统和增氧系统两 部分,或者是由抽水过滤系统和增氧系统集成的一个多功能系统。其中,抽水过滤系统是用 水泵将水抽到固定在水体外的过滤盒中,水经过单层或多层过滤生化棉的简单过滤之后, 再流回到水体中,此种系统一方面能实现鱼缸内的水循环,另一方面能对水起到较小的净 化作用。增氧系统所采用的增氧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增氧泵将空气强力压入水中,让空 气中的氧气与水充分接触,增加水的溶解氧含量;另一种是采用强力吸气办法将空气带入 水中,比如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增氧、抽水、造浪"三合一多功能潜水泵就采用强力吸气办 法,但是这两种增氧办法通常存在以下缺点:1.当观赏鱼的养殖密度较大时,一方面,常常 需要增氧系统不停运转,从长期来看,耗电量多,且产生较大电磁污染,不利于节能和家庭 环保;另一方面,增氧泵易于产生噪音,比如有的增氧泵,产生的气泡破裂时往往会发出"吱 吱"的刺耳声,有的增氧泵虽然没有气泡的破裂声,但有刺耳的吸气声。2.增氧系统喷出的 气体或带气的水流具有较大冲击力,容易冲起,甚至冲碎鱼的粪便、饵料残渣等,易使鱼缸 内的水变浑浊,冲出的细小气泡也会减小局部水体的透明度,因而鱼缸水体清澈透明的状 态会受到影响。3.增氧系统将空气压入或带入水中后有时会在水面上形成大量水泡,这些 水泡难于收集,影响美观。 从总体上来看,目前采用的净化和增氧方法都是通过分配相应的电能去分别实现 的,浪费了一些能量。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增氧净化装置来克服目前所使用的增氧净化 装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家庭喂养观赏鱼所使用的增氧及净化系统的 不足,提出了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包括:净化系统、增 氧系统和水泡收集器;其中,所述净化系统包括进水管、水流调节阀和净化盒;所述水流调 节阀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上;所述净化盒内设置有滤材固定器、出水管、过滤棉、第一生化棉 和净化盒出水口;所述滤材固定器的底面与所述净化盒的底面平行;所述出水管垂直于所 述净化盒的底部,且向上垂直穿过所述滤材固定器的底面,同时与探入所述净化盒的所述 进水管连通;所述过滤棉和所述第一生化棉均固定于滤材固定器上;所述净化盒出水口设 置在所述净化盒的顶部。 本技术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增氧系统包括储水 盘、消声增氧腔、吸气盘和水气混合管;所述储水盘设置在所述消声增氧腔的顶部;所述储 水盘与所述净化盒出水口连通;所述储水盘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漏水圆筒,所述漏水圆筒和 所述消声增氧腔连通;所述漏水圆筒与所述消声增氧腔内悬挂的吸气盘的中部对应;所述 消声增氧腔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处设置有接头,所述接头处设置有所述水气 混合管;所述消声增氧腔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各设置有一个窥视孔;所述水泡收集器与所 述水气混合管的底端连接。 本技术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滤材固定器进一步 包括:滤材支撑杆、托板和支撑棒;所述过滤棉、所述第一生化棉和所述滤材支撑杆均设置 在所述托板上;多根所述滤材支撑杆将所述过滤棉和所述第一生化棉垂直于所述托板固 定;多根所述支撑棒垂直于所述净化盒的底部设置;所述托板放置在多根所述支撑棒上; 所述托板的中心设置有圆孔,所述出水管竖直向上穿过所述圆孔。 本技术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储水盘包括储水 板、储水板支撑框和漏水圆筒;所述储水板支撑框固定在所述消声增氧腔上部的内壁,所述 储水板放置在所述储水板支撑框上;所述储水板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凸出的所述漏水圆筒, 并在所述漏水圆筒的侧壁设置有多个所述漏水孔。 本技术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消声增氧腔进一步 包括消声材料和第二生化棉,所述消声材料贴于所述消声增氧腔的侧壁。所述第二生化棉 平铺在消声增氧腔的底部。 本技术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消声增氧腔进一步 包括阻尼机构,其中,所述阻尼机构包括强磁铁和阻尼板;所述强磁铁设置在所述吸气盘的 底部;所述阻尼板设置于消声增氧腔的腔底,并与设置在所述吸气盘底端的所述强磁铁相 对;所述强磁铁与所述阻尼板之间具有间隙。 本技术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水气混合管包括: 第一节管和设置在所述第一节管下方的第二节管;其中,所述第一节管的外径等于所述第 二节管的内径;所述第一节管的顶端通过所述接头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节管的底 端套设在所述第二节管内,并可相对于所述第二节管滑动;所述第一节管和所述第二节管 的管壁上均分布有多个进气孔;所述第一节管和所述第二节管内均设置有多根长度与各管 外径相同的相互交错的碎水棍。 本技术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水泡收集器包括: 固定环、连接杆和围圈;其中,所述固定环与所述水气混合管的底端连接;所述围圈为圆筒 形,通过所述连接杆与所述固定环连接;所述围圈的底端完全与水面接触。 本技术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吸气盘包括:储水 槽、进水道、圆孔盘、吸气管和缓冲盘;所述储水槽的边缘处设置有所述圆孔盘,所述进水道 将所述储水槽与所述圆孔盘连通;所述吸气管设置在所述圆孔盘的下方,并与所述圆孔盘 连通;所述缓冲盘为空心圆柱体,其垂直设置于所述吸气盘的中心位置,略高于所述储水槽 的边缘。 本技术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吸气盘进一步包 括:配重物,所述配重物为圆柱体,其设置在所述吸气盘的中下部。 本技术提出的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所述吸气盘的顶部中心 处设置有挂孔;所述挂孔的顶部为尖锐形状;所述漏水圆筒上端设置有悬挂器;所述悬挂 器包括塞子、悬挂柱、悬挂绳;所述悬挂绳与所述挂孔连接;所述悬挂柱上设置有垂直所述 悬挂柱轴线的塞孔,沿所述悬挂柱轴线的过绳孔,围绕所述悬挂柱轴线的凹槽即储绳槽,围 绕所述悬挂柱轴线的圆环和所述悬挂柱底部的卡合部;所述塞子呈圆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流吸气式增氧净化一体化节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净化系统(1)、增氧系统(2)和水泡收集器(3);其中,所述净化系统(1)包括进水管(11)、水流调节阀(12)和净化盒(13);所述水流调节阀(12)设置在所述进水管(11)上;所述净化盒(13)内设置有滤材固定器(131)、出水管(132)、过滤棉(133)、第一生化棉(134)和净化盒出水口(135);所述滤材固定器(131)的底面与所述净化盒(13)的底面平行;所述出水管(132)垂直于所述净化盒(13)的底部,向上垂直穿过所述滤材固定器(131)的底面,同时与探入所述净化盒(13)的所述进水管(11)连通;所述过滤棉(133)和所述第一生化棉(134)均固定于所述滤材固定器(131)上;所述净化盒出水口(135)设置在所述净化盒(13)的顶部;所述增氧系统(2)包括储水盘(21)、消声增氧腔(22)、水气混合管(23)和吸气盘(24);所述储水盘(21)设置在所述消声增氧腔(22)的顶部;所述储水盘(21)与所述净化盒出水口(135)连通;所述储水盘(21)下方悬挂所述吸气盘(24);所述消声增氧腔(22)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口(221),所述出水口(221)处设置有接头(28),所述接头(28)处设置有所述水气混合管(23);所述消声增氧腔(22)的侧壁上设置有窥视孔(26);所述水泡收集器(3)与所述水气混合管(23)的底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培书余登炯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