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氨酯与木塑共挤成型的复合板材的挤出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83227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23:13
本申请提供一种聚氨酯和木塑共挤成型的复合板材的挤出模具,其包括模具本体和第一模芯,所述第一模芯设置在所述模具本体上形成的型腔内,第一模芯与模具本体之间存在用于注入熔融的木塑材料的间隙;所述挤出模具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依次穿过所述模具本体、型腔和第一模芯到达挤出模具的挤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挤出模具能够生产发泡层与木塑框架复合为一体的复合板材,发泡层的原料直接在复合板材内进行加聚反应和发泡,从而形成所述发泡层,节省了现有技术成型木塑中空墙板之后二次填充保温材料的工序,并且在成型过程中发泡层与木塑框架相粘接,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墙板的物理强度和保温隔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申请提供一种聚氨酯和木塑共挤成型的复合板材的挤出模具,其包括模具本体和第一模芯,所述第一模芯设置在所述模具本体上形成的型腔内,第一模芯与模具本体之间存在用于注入熔融的木塑材料的间隙;所述挤出模具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依次穿过所述模具本体、型腔和第一模芯到达挤出模具的挤出端。本技术实施例挤出模具能够生产发泡层与木塑框架复合为一体的复合板材,发泡层的原料直接在复合板材内进行加聚反应和发泡,从而形成所述发泡层,节省了现有技术成型木塑中空墙板之后二次填充保温材料的工序,并且在成型过程中发泡层与木塑框架相粘接,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墙板的物理强度和保温隔声性能。【专利说明】一种聚氨酯与木塑共挤成型的复合板材的挤出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与木塑共挤成型的复合板材的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采用塑料树脂粉和木粉、木纤维等挤出生产木塑产品及共挤发泡生产技术,多是采用木塑自身的发泡及表层共挤PVC、PMMA等表层,中间内腔都是空置的,如果需要用作保温腔体,则需要在已经成型的木塑制品内部空腔二次打入发泡聚氨酯保温材料(如CN101545300A通过灌注法向复合板材的开口腔或闭口腔灌注发泡材料);或采用木塑外壳成型冷却后向木塑外壳的内腔二次手工加入聚氨酯发泡、岩棉或发泡珍珠岩等保温材料,需要消耗极大的人工成本,效率极低以至于难于实现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制备一种能够生产发泡层与木塑框架复合为一体的复合板材的挤出模具。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聚氨酯与木塑共挤成型的复合板材的挤出模具, 其包括模具本体和第一模芯, 所述第一模芯设置在所述模具本体上形成的型腔内,第一模芯与模具本体之间存在用于注入熔融的木塑材料的间隙; 所述挤出模具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依次穿过所述模具本体、型腔和第一模芯到达挤出模具的挤出端。 优选地,所述挤出模具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二模芯,所述第二模芯之间及所述第二模芯与所述模具本体、第一模芯之间均存在用于注入熔融的木塑材料的空隙。 优选地,所述模具本体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模板、分流模板、成型模板和出口模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模芯和第二模芯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模板或分流模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分流模板设置有木塑进料口,所述木塑进料口与型腔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成型模板设置有第一流道的第一入口和第二流道的第二入口。 优选地,所述模具本体内设置有水冷却通道或水冷却腔室。 优选地,所述流道通过所述型腔的部分由一中空的分流梭构成。 与有关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I)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具,能够生产发泡层与木塑框架复合为一体的复合板材,发泡层的原料直接在复合板材内进行加聚反应和发泡,从而形成所述发泡层,节省了现有技术成型木塑中空墙板之后二次填充保温材料的工序,大大简化了加工工艺,节约了人力物力的消耗,并且在成型过程中发泡层与木塑框架相粘接,使发泡层与木塑框架复合为一体,进一步提高了整体墙板的物理强度和保温隔声性能。 (2)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具共挤成型的复合板材,发泡层可实现发泡效果490Kg/m3以下,甚至达到238Kg/m3,起到高效保温隔热隔音效果。 (3)本技术实施例的共挤成型的复合板材,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挤出模具实现的,聚氨酯的原料组分分别通过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穿过模具型腔内的熔融态的木塑材料,然后再穿过第一模芯进入木塑框架的第一腔室,从而与木塑材料同步成型,聚氨酯紧紧地粘结在木塑框架的第一腔室里,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复合板材。在不影响木塑框架成型的提前下,解决了聚氨酯穿过木塑框架进入复合板材内腔室的难题。 (4)本技术实施例的挤出模具共挤成型的复合板材,用作墙体板时,可以按照图纸直接从工厂下料切割,运送至工地可以直接如积木般拼装,该墙体板室内外侧可根据需要进行压花、涂装、转印、覆膜等各种装饰装修处理。该墙体板一次性解决了从室内到室外的墙体,具备了保温、隔热、隔音等性能,室内外表面不再需要保温等其它处理,大大节约了现场施工时间,不需要现场使用嵌缝剂、表面涂层、钉子、发泡密封胶等等工序,显著提升轻型房屋施工效率的同时,现场几乎零污染,几乎没有施工垃圾现场残留。快速施工,同样的地面基础上一般当天即可完工一整套别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挤出模具的输出端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l-Al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分流梭的Bl-Bl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共挤成型的复合板材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的挤出模具的输出端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共挤成型的复合板材的剖面示意图; 图7-12为本技术实施例3-8的共挤成型的复合板材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_木塑框架,11-第一分隔内筋,12-第二分隔内筋,13-凸愣,14-凹槽,15-台阶结构,2-发泡层,3-挤出模具,31-模具本体,311-连接模板,312-分流模板,313-成型模板,314-出口模板,32-第一模芯,33-第二模芯,34-型腔,341-木塑进料口,35-第一流道,36-第二流道,37-汇合管,38-分流梭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实施例1 (I)称取原料: 称取木塑框架I (即木塑材料层)的原料:聚氯乙烯40重量份、木粉(木材粉末35重量份、无机填充剂10重量份、抗冲改性剂8重量份、润滑剂2重量份、稳定剂2重量份、增容剂2重量份,加工助剂I重量份。 发泡内层的原料:发泡层2的原料分成A组分(即第一预聚体)配方:两种聚醚多元醇,第一种聚醚多元醇37重量份;第二种聚醚多元醇16重量份;催化剂I重量份;硅油0.9重量份;发泡剂3重量份;润滑剂0.3重量份;阻燃剂9重量份;无机填料10重量份;B组分(即第二预聚体)配方:异氰酸酯39重量份。 (2)制造过程: 复合板材由挤出模具3共挤成型,挤出模具3包括模具本体31和第一模芯32,第一模芯32设置在模具本体31上形成的型腔34内, 将上述木塑框架I的原料混合后加入第一挤出机的料斗内,然后挤出熔融态的木塑材料。将熔融态的木塑材料送入型腔34,并在间隙处冷却成型,该木塑框架I包括第一腔室。当挤出模具3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第二模芯33时,第二模芯33之间及与模具本体31、第一模芯32之间存在用于注入熔融的木塑材料的空隙,将熔融态的木塑材料送入型腔34,在间隙处冷却成型后形成的与发泡层4复合为一体的木塑框架I包括外层和分隔内筋。 在木塑框架I从挤出模具3的输出端送出时,将发泡层2的原料分成第一预聚体和第二预聚体,分别通过第一流道35和第二流道36进入挤出模具3,汇合后送入第一腔室或在第一腔室汇合,发生加聚反应和发泡,从而形成与木塑框架I复合为一体的发泡层2。当在挤出模具3的挤出端的外侧设置有汇合管37时,第一预聚体和第二预聚体分别通过第一流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氨酯与木塑共挤成型的复合板材的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模具本体和第一模芯,所述第一模芯设置在所述模具本体上形成的型腔内,第一模芯与模具本体之间存在用于注入熔融的木塑材料的间隙;所述挤出模具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分别依次穿过所述模具本体、型腔和第一模芯到达挤出模具的挤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洪赵永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