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微处理器、本地存储器、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报警电路,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设置在同一平面,红外发射器的光线发射端正对红外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端,红外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存储信号输出端与本地存储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发射信号输出端与无线发射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无线发射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无线接收报警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无线通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主要由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无线发射接收装置组成,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工作稳定性较好,可广泛应用于博物馆或家庭等大小区域。(*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微处理器、本地存储器、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报警电路,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设置在同一平面,红外发射器的光线发射端正对红外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端,红外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存储信号输出端与本地存储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发射信号输出端与无线发射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无线发射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无线接收报警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无线通讯连接。本技术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主要由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无线发射接收装置组成,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工作稳定性较好,可广泛应用于博物馆或家庭等大小区域。【专利说明】 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报警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
技术介绍
红外技术已经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各领域都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他是不可见光,因此用他作防盗监控报警器,具有良好的隐蔽性,白天和黑夜均能使用,现今无线红外报警装置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 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微处理器、本地存储器、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报警电路,所述红外发射器与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在同一平面,所述红外发射器的光线发射端正对所述红外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端,所述红外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存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本地存储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发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发射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发射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无线接收报警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无线通讯连接。 进一步,所述无线接收报警电路包括直流电源、稳压器、译码芯片、无线接收芯片、继电器、稳压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第一电容、第二电容、三极管、蜂鸣器、天线、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直流电源的正极同时与所述继电器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常开触点的第一端、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二电容的正极和所述稳压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继电器常开触点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蜂鸣器的第一端、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译码芯片的第十九脚和所述无线接收芯片的接地端均接地,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蜂鸣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继电器线圈的第二端同时与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和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负极同时与所述稳压器的接地端和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连接并接地,所述稳压器的输出端同时与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所述译码芯片的第十八脚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译码芯片的第十脚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译码芯片的第十六脚与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译码芯片的第十五脚连接,所述译码芯片的第十四脚与所述无线接收芯片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无线接收芯片的电源电压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无线接收芯片的信号输入端与所述天线的信号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电容和所述第二电容均为极性电容。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技术所述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主要由红外发射接收装置和无线发射接收装置组成,结构简单,制作成本较低,工作稳定性较好,可广泛应用于博物馆或家庭等大小区域。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图1中无线接收报警电路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微处理器、本地存储器、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报警电路,红外发射器与红外接收器设置在同一平面,红外发射器的光线发射端正对红外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端,红外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存储信号输出端与本地存储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微处理器的发射信号输出端与无线发射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无线发射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无线接收报警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无线通讯连接。 如图2所示,无线接收报警电路包括直流电源DC、稳压器IC1、译码芯片IC2、无线接收芯片IC3、继电器J、稳压二极管DW、发光二极管LED、第一电容Cl、第二电容C2、三极管Q、蜂鸣器HA、天线TX、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五电阻R5,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均为极性电容,直流电源DC的正极同时与继电器J线圈的第一端、继电器J常开触点J-1的第一端、稳压二极管DW的负极、第二电容C2的正极和稳压器ICl的输入端连接,继电器J常开触点J-1的第二端同时与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和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与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蜂鸣器HA的第一端、三极管Q的发射极、译码芯片IC2的第十九脚和无线接收芯片IC3的接地端均接地,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蜂鸣器HA的第二端连接,继电器J线圈的第二端同时与稳压二极管DW的正极和三极管Q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的基极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的负极同时与稳压器ICl的接地端和第一电容Cl的负极连接并接地,稳压器ICl的输出端同时与第一电容Cl的正极、译码芯片IC2的第十八脚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译码芯片IC2的第十脚与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译码芯片IC2的第十六脚与第一电阻Rl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l的第二端与译码芯片IC2的第十五脚连接,译码芯片IC2的第十四脚与无线接收芯片IC3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无线接收芯片IC3的电源电压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连接,无线接收芯片IC3的信号输入端与天线TX的信号输出端连接,这里所提到的译码芯片IC2选用的型号为PT2272,无线接收芯片选用的型号为ZSF9910B。 本技术所述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其中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之间为需要监视的区域,当有人或物经过此区域时,红外接收器便不能接收到红外光线,信号状态改变,并将其传输给微处理器,微处理器将此信号写入本地存储器(方便以后查询),并将处理后的信号通过无线发射器发送给无线接收报警电路,无线接收报警电路将此信号译码后转化成蜂鸣器HA和发光二极管LED的触发信号,即蜂鸣器HA和发光二极管LED —起进行声光报警提示。【权利要求】1.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微处理器、本地存储器、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报警电路,所述红外发射器与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在同一平面,所述红外发射器的光线发射端正对所述红外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端,所述红外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存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本地存储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发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发射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发射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无线接收报警电路的信号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红外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微处理器、本地存储器、无线发射器和无线接收报警电路,所述红外发射器与所述红外接收器设置在同一平面,所述红外发射器的光线发射端正对所述红外接收器的光线接收端,所述红外接收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微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存储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本地存储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的发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无线发射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发射器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无线接收报警电路的信号输入端无线通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学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市幻多奇软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