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减震器阻尼工作缸,包括圆管状的工作缸体,所述工作缸体的一端设有导向座,另一端与底阀体连接;连杆穿过导向座伸入工作缸体中,并与活塞体相连;所述导向座和活塞体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所述工作缸体内注有减震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与活塞体之间的工作缸体侧壁设置有排油孔。由于采阻尼器工作缸的缸体上增加了排油孔,这样既保证了在减震器工作时,阻尼器工作缸外部油腔的油能顺利快速的进入到内部高压油腔,又保证了复原阻尼力稳定在要求的波动范围之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减震器阻尼工作缸,包括圆管状的工作缸体,所述工作缸体的一端设有导向座,另一端与底阀体连接;连杆穿过导向座伸入工作缸体中,并与活塞体相连;所述导向座和活塞体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所述工作缸体内注有减震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座与活塞体之间的工作缸体侧壁设置有排油孔。由于采阻尼器工作缸的缸体上增加了排油孔,这样既保证了在减震器工作时,阻尼器工作缸外部油腔的油能顺利快速的进入到内部高压油腔,又保证了复原阻尼力稳定在要求的波动范围之内。【专利说明】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减震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
技术介绍
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装置在摩托车中的应用十分普遍,它起到支承车身,传递牵引力,与车辆行驶的安全息息相关;同时它又是性能件,减震效果的好坏,对驾乘人员的舒适感受也会产生影响。现有倒置式前减震装置的结构,主要由活塞连杆组合、工作缸、底阀体、减震弹簧、叉管、支撑管、套筒及底筒等组成,活塞连杆组合与底阀体装配在工作缸内形成内置阻尼器,减震弹簧位于叉管内,两端位于底筒与定位管之间,工作缸内装有减震油。摩托车运行时活塞连杆组合在工作缸内上下移动,同时外筒也相对于叉管上下运动,通过内置阻尼器和减震弹簧的作用实现阻尼减震。其不足之处是:由于连杆采用机械铆接方法,因倒置式连杆较长,铆接后很容易弯曲变形,使其直线度超差,并且还需设计专用工装,此装配方法成本高,效率低。而且当摩托车遇到凸起的路面受到冲击时,连杆也随之不断的上下作往复运动,当连杆向上运动时,此时,活塞阀门被冲开向上,由于阻尼器工作缸外周空间充满了油,而工作缸内密封体形成有真空,工作缸外腔的油靠阀片和底阀片上常通孔很难立即进入到内腔,造成减震器相当长时间无阻尼,舒适性差,复原阻尼力部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包括连杆,所述连杆一端穿过导向座伸入工作缸体中,依次装配阀座、弹簧片、阀片和活塞体,并通过自锁螺母固定;所述导向座和活塞体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所述导向座与活塞体之间的工作缸侧壁设置有排油孔。采用自锁螺母固定,能使连杆活塞组合装配更简单,生产效率更高;连杆不易产生弯曲,增加排油孔既保证了阻尼器工作缸外部油腔的油能顺利快速的进入到高压油腔,又保证了复原阻尼力稳定在要求的波动范围之内。 进一步地,所述排油孔的直径大小为0.4毫米到0.8毫米范围之间。排油孔太小,排尽空气的时间就更长,排油孔太大,造成密封体油量排出太多,内部压力低,复原阻尼力偏小。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弹簧压缩到极限位置的长度为L,所述排油孔到导向座下端面的距离小于L。如果排油孔位置超过L,缓冲弹簧压缩到最短的情况下,活塞会挡住排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座外圆上设有第一环槽。导向座外圆上的环槽通过与阻尼器工作缸滚压后形成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保证工作缸体的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体上设有通孔,阀座、弹簧片、阀片、活塞体依次装配在连杆上,并连接固定;所述阀片开设有第一阻尼孔。 进一步地,所述底阀体上端依次安装有底阀片、底弹簧片和底阀座,所述底阀座开设有通孔,所述底阀片开设有第二阻尼孔。 进一步地,所述活塞体外圆设有第二环槽,所述环槽中安装有活塞环,所述活塞环采用聚甲醛制成。降低成本,功能相同。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摩托车减震器,包括如上所述的活塞连杆组合和阻尼器工作缸。 如上所述,本技术的阻尼器工作缸,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采阻尼器工作缸的缸体上增加了排油孔,这样既保证了在减震器工作时,阻尼器工作缸外部油腔的油能顺利快速的进入到内部高压油腔,又保证了复原阻尼力稳定在要求的波动范围之内。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放大图。 图4为图1的C放大图。 零件标号说明 1、工作缸;2、连杆;3、导向座;4、活塞体;5、缓冲弹簧;6、阀座;7、弹簧片;8、阀片;9、自锁螺母;10、排油孔;11、第一环槽;12、第一阻尼孔;13、底阀座;14、底弹簧片;15、底阀片;16、底阀体;17、第二阻尼孔;18、第二环槽;19、活塞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为了能够详细地描述本技术,首先,对本技术的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的具体结构作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包括连杆2,所述连杆2一端穿过导向座3伸入工作缸I中,从上到下依次装配阀座6、弹簧片7、阀片8和活塞体4,并通过自锁螺母9固定;所述导向座3和活塞体4之间设有缓冲弹簧5,所述导向座3与活塞体4之间的工作缸I侧壁设置有排油孔10。 其中,所述排油孔10的孔径大小为0.4毫米到0.8毫米范围之间。排油孔太小,排尽空气的时间就更长,排油孔太大,造成密封体油量排出太多,内部压力低,复原阻尼力偏小。 其中,所述缓冲弹簧5压缩到极限位置的长度为L,所述排油孔5到导向座3下端面的距离小于L。 其中,所述导向座3外圆上设有第一环槽11。 其中,所述活塞体4上设有通孔,所述阀片8开设有第一阻尼孔12。 其中,所述工作缸I另一端从上到下依次安装连接有底阀座13、底弹簧片14底阀片15和底阀体16,所述底阀体16开设有通孔,所述底阀片15开设有第二阻尼孔17。 其中,所述活塞体4外圆设有第二环槽18,所述第二环槽18中安装有活塞环19,所述活塞环19采用聚甲醛制成。 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其工作原理是:摩托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行驶中,减震器不断的上下往复运动起着减震作用,连杆2也随之不断的上下作往复运动,当连杆2向上运动时,阀片8贴紧活塞体4上端面处于关闭状态而底阀片15离开底阀座13上端面处于打开状态,阀片8上平面到导向座3下平面之间的空间形成高压油腔,阀片8下平面到底阀片15上平面之间的空间形成低压油腔,高压油腔的油通过阀片8上的第一阻尼孔12流到低压油腔,小孔节流产生复原阻尼力,同时阻尼器工作缸I外圆到前叉管内孔之间油腔的油通过底阀体16上的通孔进入到低压油腔进行油量补偿,同时,高压油腔中的油通过排油孔10流入到阻尼工作缸体I外圆到前叉管内孔之间的油腔里,这样既保证了阻尼器工作缸外部油腔的油能顺利快速的进入到高压油腔,又保证了复原阻尼力稳定在要求的波动范围之内。阀座、弹簧片、阀片、活塞体装配在连杆上通过自锁螺母拧紧,能起到可靠的防松脱作用,同时操件方便,装配效率高。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权利要求】1.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2),所述连杆(2) —端穿过导向座(3)伸入工作缸体(I)中,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倒置式前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杆(2),所述连杆(2)一端穿过导向座(3)伸入工作缸体(1)中,从上到下依次装配阀座(6)、弹簧片(7)、阀片(8)和活塞体(4),并通过自锁螺母(9)固定;所述导向座(3)和活塞体(4)之间设有缓冲弹簧(5),所述导向座(3)与活塞体(4)之间的工作缸(1)侧壁设置有排油孔(1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长寿,胡明东,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亮影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