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保护件的安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919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具有保护件的安全座椅,所述安全座椅包括有一可供幼童乘坐的承载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一收容件,具有一设于所述承载部上的腔室,以及一能使所述腔室与外界连通的开口;    一保护件,具有一定位于所述腔室内的连接部,以及一延伸自所述连接部且能收容于所述腔室中的隔离片;以及    一第一组接件,连设于所述安全座椅的承载部与所述保护件的连接部间;借此所述保护件不但能卷收藏置于所述收容件中,还能快速展开并伸出所述收容件外。(*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座椅,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便利性佳的具有保护件的安全座椅
技术介绍
典型的汽车安全座椅是置于汽车后座上,并利用设于后座上的安全带系紧定位,幼童在乘坐时,只要再将设于汽车安全座椅上的另一安全带系紧在幼童身上,便能保护幼童在汽车撞击时的安全性,因此,基于幼童乘车安全考量,在美国等其它国家早已规定幼童乘坐汽车时,必须坐在汽车安全座椅上,我国也在去年起而效尤。但是因为一般汽车的座椅大多是由皮革包覆的泡棉所制成,有些消费者会于座椅表面再包覆一层布质椅套。当汽车安全座椅架设于汽车座椅上后,身高较高的幼童乘坐时因双脚伸置于汽车座椅的座垫前缘处,不但会弄脏汽车座椅的座垫前缘处,而且使用一段时间后,还可能造成汽车座椅的座垫前缘处磨损或是脱线(对于包覆有布质椅套的座椅而言)。于是业者便设计出一种可放置于座椅上的保护垫以避免上述使用上的缺失,如美国第6786546B2、6702379B2、6796606B2号专利案等即是。以下以美国第6796606B2号专利案做说明,如附图说明图1、2所示,此前案所提供的座椅保护构造为一种四周具有围壁的盆型保护垫1,所述保护垫1包括有一中央壁11,以及一环设于中央壁11周围的环绕壁12,中央壁11具有一用以置于汽车座椅2上的第一水平部111、一延伸自第一水平部111的延伸部112、延伸自延伸部112的第二水平部113,以及两间隔设于第一水平部111上的通孔114。在使用上,如图2所示,是将保护垫1的第一水平部111置于汽车座椅2上,保护垫1的延伸部112则伸置于汽车座椅2的座垫前缘21处,而保护垫1的第二水平部113继续向下伸展至汽车座椅2前方的脚踏22处,利用汽车座椅2上的安全带23贯穿保护垫1上的通孔114,及安全座椅3上的定位孔31,使得安全座椅3及保护垫1同时紧固于汽车座椅2上,如此,幼童乘坐于安全座椅3后,双脚可以接触安全座椅3前方的保护垫1,借以隔绝幼童的双脚与汽车座椅,避免弄脏汽车座椅2,同时兼具防尘效果,且环绕壁12之设计还可收集幼儿遗落的对象。然而因安全座椅3与保护垫1分属独立组件,且二者的体积均相当庞大,如此不但在收藏上较为不易且占空间,且使用时,人员必须依序架设保护垫1与安全座椅3,因此组装也相当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保护件的安全座椅,借由保护件的轻易展开,以保护汽车座椅避免被踩脏而达到防尘的效果,所述保护件于不使用时还能快速收容或拆离。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清洁的保护件。本技术具有保护件的安全座椅包括有一可供幼童乘坐的承载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收容件,具有一设于所述承载部上的腔室,以及一能使所述腔室与外界连通的开口;一保护件,具有一定位于所述腔室内的连接部,以及一延伸自所述连接部且能收容于所述腔室中的隔离片;以及一第一组接件,连设于所述安全座椅的承载部与所述保护件的连接部间。至于本技术具有保护件的安全座椅,所述安全座椅具有一可供幼童乘坐的承载部,而所述保护件是设于所述安全座椅的承载部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连接部,可拆离地定位于所述承载部上;以及一隔离片,与所述连接部相连接。再者,本技术具有保护件的安全座椅,所述安全座椅具有一可供幼童乘坐的承载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保护件,具有一可拆离地定位于所述承载部上的连接部,以及一延伸自所述连接部的隔离片;以及一第一组接件,连设于所述承载部与所述保护件的连接部间。借此利用保护件的连接件可拆离地组合于安全座椅的承载部上,不但能借隔离片伸展保护安全座椅的承载部,也能快速拆离清洁。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具有保护件的安全座椅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一种以往保护垫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以往保护垫与安全座椅安装于汽车座椅上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具有保护件的安全座椅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示意图,显示保护件已收纳于收容件中的态样;图4是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显示保护件伸出保护件外的态样;图5是所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侧视图,显示收容件开启且保护件仍卷收于收容件中的态样;图6是本技术具有保护件的安全座椅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一示意图,显示保护件组合于座垫体上的态样;图7是所述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显示保护件脱离座垫体上的态样;图8是所述本技术具有保护件的安全座椅第三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显示保护件组合于座垫体上且护片遮盖第一组接件的态样。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新型被详细描述前,请注意的是,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如图3、4所示,是本技术具有保护件55的安全座椅5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安全座椅5包括一用以承载幼童身体的座垫体51,以及两分别设于座垫体51两相对侧的扶手52。座垫体51具有一可供幼童乘坐的承载部511,以及一可供幼童背部抵靠的靠背部512。另外,安全座椅5还包括有一收容件54、一保护件55、一第一组接件56,以及一第二组接件57。收容件54具有一设于承载部511顶面且邻近其前缘处的袋体541、一形成于袋体541内的腔室542、一形成于袋体541上且使腔室542可与外界连通的开口543。当然所述收容件54也可设于承载部511前缘处。而保护件55是由具挠性的防水材质制成,具有一定位于腔室542内的连接部551,以及一延伸自连接部551且能收容于腔室542中的隔离片552。定义承载部511前缘处分别朝两扶手52方向延伸为其宽度,所述承载部511前缘处的宽度较保护件55的隔离片552宽度略大。如图4、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二组接件56、57是以拉链做说明,也就是拉链形态的第一组接件56一侧缝合在保护件55的连接部551端缘上、另一侧缝合在和袋体541一同界定出腔室542的座垫体承载部511表面上,因而使得保护件55能借第一组接件56而轻易地组合定位于腔室542内的袋体541内表面上,也能快速地拆离,此一可简易拆离保护件55的组接方式能便于使用者清洁保护件55。而第二组接件57则是设于收容件54的开口543处,利用第二组接件57的启闭而使腔室542敞开或闭合。当然本技术中的第一、二组接件56、57也可以是魔鬼毡形态,也就是保护件55可利用魔鬼毡形态的第一组接件56定位于腔室542内,而收容件54上的袋体541也可借魔鬼毡形态的第二组接件57黏合封闭或开启而使袋体541的开口543启闭。保护件55平时不使用时,可折叠收于收容件54中。于使用时,当安全座椅5装设于汽车座椅上后,人员可拉开第二组接件57,以使收容件54上的开口543张开,并将安置于收容件54腔室542中的保护件55隔离片552拉出袋体541外而遮挡于汽车座椅的座垫前缘处,如此当幼童乘坐于安全座椅5后,双脚可以位于保护件55前方,借此避免幼童的双脚直接接触汽车座椅而弄脏汽车座椅。再者,如图6、7所示,是本技术安全座椅5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保护件55同样具有一连接部551,以及一隔离片552,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处在于所述保护件55只借一第一组接件56而组合于安全座椅5的承载部511上,拉链形态的第一组接件56是以一侧缝合在保护件55的连接部551底面,另一侧缝合在座垫体51的承载部511表面上,因此,当要使用保护件55时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舜民
申请(专利权)人:明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