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水气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75168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9 0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水气分离器,包括外壳(7),外壳(7)内设有密封空腔(15),外壳(7)上设有混合物入口(5)、出气口(6)和油水出口(8),所述油水气分离器还含有二级分离装置(10),二级分离装置(10)包括螺旋状气道(16),螺旋状气道的进口(12)与密封空腔(15)连通,螺旋状气道的出口(14)与出气口(6)连通。该油水气分离器具有体积小,分离油水气比较彻底,制作和使用成本低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水气分离器,包括外壳(7),外壳(7)内设有密封空腔(15),外壳(7)上设有混合物入口(5)、出气口(6)和油水出口(8),所述油水气分离器还含有二级分离装置(10),二级分离装置(10)包括螺旋状气道(16),螺旋状气道的进口(12)与密封空腔(15)连通,螺旋状气道的出口(14)与出气口(6)连通。该油水气分离器具有体积小,分离油水气比较彻底,制作和使用成本低等优点。【专利说明】一种油水气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油、水、气三相分离设备,特别是一种油水气分离器。
技术介绍
海上石油地质勘探中,震源船上空压机排湿会产生大量的气体和一定量的水和油,这种含有油水气的混合物直接排到海洋中污染环境,需要对这种混合物进行油水气分离处理。 国内有些震源船上所用油水气分离器为箱式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箱式油水气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混合物以高压状态从进口 1进入,进入的混合物直接打到挡板3上,混合物中的油和水沿着挡板3流到箱底,从排污口 4流出,而气体顺着挡板3往上走,从出口 2出来,挡板和箱壁之间有空隙,有部分混合物直接从空隙中走向出口 2。这种分离器的缺点是分离不彻底,并且体积大,占用船上空间。 国外有种油水气分离器,外形为圆筒状,空气漩涡式进入分离器,进行第一次分离,内部装有滤芯,对进入的混合物进行二次分离。这种分离器的缺点是,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定期打开分离器进行滤芯的更换,并且分离器价格较贵,需定期更换,制作和使用的成本尚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的油水气分离器使用不便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油水气分离器,该油水气分离器具有体积小,分离油水气比较彻底,制作和使用成本低等优点。 本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水气分离器,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密封空腔,外壳上设有混合物入口、出气口和油水出口,所述油水气分离器还含有二级分离装置,二级分离装置包括螺旋状气道,螺旋状气道的进口与密封空腔连通,螺旋状气道的出口与出气口连通。 二级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油水气分离器内,二级分离装置还包括筒状的壳体,壳体的一端与出气口连通,螺旋状气道设置于壳体的另一端内。 出气口设置在所述油水气分离器的上部,壳体的上端与出气口连通,螺旋状气道设置于二级分离装置的下端内。 壳体的下端内设有芯筒,芯筒为至少一端封闭的筒形,芯筒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设有螺旋片,芯筒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螺旋片连接形成螺旋状气道。 壳体与外壳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多个加强筋沿外壳的周向均勾分布。 外壳为封闭的圆筒形,混合物入口设于外壳的侧壁上,混合物入口的轴线与外壳的轴线垂直,混合物入口的轴线还垂直于外壳的径向,混合物入口的轴线到外壳的轴线的距离大于外壳的半径的四分之一并且混合物入口的轴线到外壳的轴线的距离小于外壳的半径的二分之一。 外壳的内表面设有与混合物入口相对应的加强板,加强板的面积大于混合物入口的面积,加强板在垂直于外壳的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弧形,加强板的外表面所对应的圆柱的直径等于外壳的内径,加强板的外表面与外壳的所述内表面对应连接。 油水出口设置在所述油水气分离器的下部,所述油水气分离器内设设有阻尼板,阻尼板位于油水出口与螺旋状气道之间,阻尼板的边缘与外壳的内表面之间存在用于油和水通过的缝隙。 阻尼板垂直于外壳的轴线,所述缝隙在3mm?40mm。 阻尼板的边缘包括均匀分布的多个线段,相邻的两个线段之间通过弧线连接,每个所述线段的长度均相同,该弧线所对应的圆的直径等于外壳的内径。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体积小,占用空间为箱式油水气分离装置的一半。 2、两级分离,分离油水气比较彻底。 3、结构简单,制作和使用成本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油水气分离器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现有箱式油水气分离器的主视图。 图2是现有箱式油水气分离器的右视图。 图3是本技术的油水气分离器的外形图。 图4是本技术的油水气分离器的剖视图。 图5是本技术的油水气分离器的俯视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3中沿A-A方向剖视图。 其中1.进口,2.出口,3.挡板,4.排污口 ; 5.混合物入口,6.出气口,7.外壳,8.油水出口,9.加强板,10.二级分离装置,11.加强筋,12.螺旋状气道的进口,13.阻尼板,14.螺旋状气道的出口,15.密封空腔, 16.螺旋状气道,17.螺旋片,18.壳体,19.芯筒,20.缝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所述的油水气分离器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油水气分离器,包括外壳7,外壳7内设有密封空腔15,外壳7上设有混合物入口 5、出气口 6和油水出口 8,所述油水气分离器还含有二级分离装置10,二级分离装置10包括螺旋状气道16,螺旋状气道的进口 12与密封空腔15连通,螺旋状气道的出口 14与出气口 6连通,气体能在螺旋状气道16内呈螺旋状上升,如图3和图4所示。 该油水气分离器的外壳7为直立的圆筒形,该圆筒形的上下两端均为封闭状态,外壳7内设有密封空腔15,混合物入口 5设置在外壳7的侧壁,出气口 6设置在外壳7的上部,油水出口 8设置在外壳7的下部,所述油水气分离器内二级分离装置10能够进一步的对气体中水和油进行分离,二级分离装置10包括螺旋状气道16,螺旋状气道16将对气体中水和油进行阻挡,即当气体进入螺旋状气道16后,水和油会贴在螺旋状气道的内壁,而气体将从螺旋状气道16排出,从而使气体中的液体得到二次分离,所以含有螺旋状气道16后本技术的油水气分离器将具有更好的气液分离效果,适合于在震源船上使用。 在本实施例中,二级分离装置10设置在所述油水气分离器内,二级分离装置10还包括筒状的壳体18,壳体18的一端与出气口 6连通,螺旋状气道16设置于壳体18的另一端内。 具体的,如图3和图4所示,出气口 6设置在所述油水气分离器的上部,壳体18的上端与出气口 6连通,螺旋状气道16设置于二级分离装置10的壳体18的下端内。另外,壳体18的下端内设有芯筒19,芯筒19为至少一端封闭的筒形,芯筒19的外壁与壳体18的内壁之间设有螺旋片17,芯筒19的外壁与壳体18的内壁之间通过螺旋片17连接形成螺旋状气道16。 壳体18与外壳7之间设有多个加强筋11,即加强筋11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8和外壳7固定连接,多个加强筋11沿外壳7的周向均匀分布,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壳体18与外壳7之间设有4个加强筋11,相邻两个加强筋11之间存在扇形通孔。加强筋11固定支撑二级分离装置10。 如图4和图5所示,外壳7为封闭的圆筒形,混合物入口 5设于外壳7的侧壁上,混合物入口 5的轴线与外壳7的轴线垂直,混合物入口 5的轴线还垂直于外壳7的径向,混合物入口 5的轴线到外壳7的轴线的距离大于外壳7的半径的四分之一并且混合物入口 5的轴线到外壳7的轴线的距离小于外壳7的半径的二分之一。 优选外壳7的内表面设有与混合物入口 5相对应的加强板9,加强板9的面积大于混合物入口 5的面积,加强板9在垂直于外壳7的轴线的平面上的投影为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水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气分离器包括外壳(7),外壳(7)内设有密封空腔(15),外壳(7)上设有混合物入口(5)、出气口(6)和油水出口(8),所述油水气分离器还含有二级分离装置(10),二级分离装置(10)包括螺旋状气道(16),螺旋状气道的进口(12)与密封空腔(15)连通,螺旋状气道的出口(14)与出气口(6)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亚夫李海军胡宝京刘军高斌戴丽丽史颖宋德强晏恒刘原英张海峰徐红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